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诗词曲鉴赏能力提升卷二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诗词曲鉴赏能力提升卷二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3 13: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词曲鉴赏能力提升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一诗紧扣石灰的特点。请选择一句诗具体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的资料,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为什么?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 )牵牛星,( )河汉女。
( )擢素手,( )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一水间,( )不得语。
4.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入诗句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盈盈 B.迢迢 C.脉脉
D.札札 E.纤纤 F.皎皎
5.按要求写诗句。
(1)这首诗中借牵牛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这首诗中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刻画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首诗中写出织女因思念牛郎而备受折磨,很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6.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握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的神话传说,诗中“迢迢”的意思是_____。
9.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这则古诗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21cnjy.com
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诗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2·1·c·n·j·y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直接描写下雨的季节并赞美这场及时雨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从视觉上进一步描绘夜雨景色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3.含有“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意思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4.“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城市( )
A.锦城。 B.官城。 C.成都。 D.德阳。
15.下面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句句是“雨”,处处是“喜”。
B.诗人抓住这场雨的特征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
C.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D.诗中颈联五六句只写了夜的黑,与“雨”“喜”毫无关联,实乃败笔。
课外阅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www-2-1-cnjy-com
16.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天气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17.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9.填空。
(1)“___________”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_____________”点明了当时的时间。
(2)词中“子规”指的是___________。
20.“谁道人生无再少”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2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
B.“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C.“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参考答案:
1. 明 于谦 吟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表明了石灰需要烧炼而成。 3.作者不仅仅在赞美石灰,还表达自己的志向。这首诗借着吟诵石灰的锻炼过程,表达了作者不怕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和文学常识。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分析。
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表明了石灰需要烧炼而成。开凿得来的石灰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21教育网
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怕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2-1-c-n-j-y
4.B F
E D
A C 5. 盈盈一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出处:21教育名师】
【分析】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识记。
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来源:21cnj*y.co*m】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版权所有:21教育】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杼。”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21*cnjy*com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雨。”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6.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21*cnjy*com
【分析】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7.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8. 牛郎织女 遥远 9.B 10.抒发了夫妻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分析】8.考查了对诗中蕴含的文化常识的辨析及诗中词句的理解。
结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结合课内学习及译文可知,“迢迢牵牛星”意思: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迢迢”的意思是 遥远。
9.考查了对诗歌的鉴赏。
A.说法正确。《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有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对织女动作、神态的描写,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动作、神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一句抒发了夫妻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圆的悲哀。
C.说法正确。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说法正确。诗中六个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明快,情趣盎然。www.21-cn-jy.com
10.考查了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辨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动作和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首诗抒发了夫妻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11.A 12.C 13.B 14.C 15.D
【分析】11.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思是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
杜甫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是“好雨” 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12.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意思是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13.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
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
14.本题考查了对于古代文学常识的了解。
根据平时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15.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选项A、B、C正确,D有误。
16. 清明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下雨天 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17.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18.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分析】16.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魂。”意思是在这江南的清明时节里,漫天都是纷纷的细雨,那绵绵的细雨飘洒在了来来往往的行人身上,这些羁旅的行人一个个都是神情凄迷,伤感极深的样子,仿佛魂魄都要飘离身体。
这两句诗主要描述的是诗人在清明节期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纷细雨之中,所看到的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神态,烘托出一派凄清的氛围,也为为下文作者寻找酒家做铺垫。
17.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欲断魂”的意思是形容伤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行人为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会“欲断魂”,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18.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由此可知,行人问牧童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店。
19. 蕲水清泉寺 暮 杜鹃鸟 20. 反问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21.B
【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
阅读词作分析可知,这首词的意思是: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21·cn·jy·com
(1)根据词作的意思可知,“蕲水清泉寺”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暮”字点明了当时的时间。
(2)“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指的是杜鹃鸟。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所用修辞手法及意思的理解。
“谁道人生无再少”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
“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意思是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词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A选项说法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词句写出了词人由西流的溪水,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及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B选项中“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说法错误。
“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词句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2. 清 郑燮(郑板桥) 23.D
【分析】22.本题考查了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积累作答。
通过积累的文学常识可知,《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燮。
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理解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歌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结合学过的内容可知,这首诗着力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综上可知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