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6分)
1.(2022五上·相城期中)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 。
【答案】迁移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鸟类具有迁徙行为,鱼类具有洄游行为,这都属于动物的迁移。
2.在相同条件下,滚动与滑动相比较, 产生的摩擦力大。
【答案】滑动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在相同条件下在相同条件下,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3.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的。
【答案】相同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
【分析】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4.金属通常都是从 或 中提取出来的。
【答案】岩石;矿物
【解析】【解答】金属矿石是指具有明显的金属性的矿物,金属通常都是从岩石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属性。
5.(2020五上·广元期中)光是沿 传播的, 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 。
【答案】直线;反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反射是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6.(2022五上·相城期中)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 一些。
【答案】粗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的原理: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杠杆。使用轮轴时,一般情况下作用在轮上的力和轴上的力的作用线都与轮和轴相切,因此,它们的力臂就是对应的轮半径和轴半径。由于轮半径总大于轴半径,因此当动力作用于轮时,轮轴为省力费距离杠杆。
7.(2022五上·通州期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 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
【答案】太阳位置;相反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8.(2022五上·相城期中)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 ,而像棉花、羊毛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 。
【答案】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棉花、羊毛、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二、选择题。(共20分)
9.(2021五下·陵城月考)“人离不开空气”这句话主要是指生命离不开空气中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所以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
10.(2022五上·相城期中)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尘土等。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在植物的叶上,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所以B符合题意。
11.(2022五上·相城期中)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
A.能否改变力的大小
B.能否改变用力的方向
C.能否省力
【答案】B
【知识点】齿轮
【解析】【分析】 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差别是:齿轮传动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不能较长距离的传动。链条传动虽不能改变运动方向,但可以较长距离的传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黄土高坡由茂密的森林变成荒山秃岭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环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是如果人类活动过多地介入,比如过度开发,就会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13.(2022五上·相城期中)每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相同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每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这是摆的等时性。
14.(2022五上·相城期中)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土壤、阳光、水分 B.种子、茎、根、叶 C.果实、皮、花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是用种子繁殖后代,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人们利用植物可以通过根、茎或叶等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它们繁殖。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也是有性繁殖。
15.身体不同的部位、个体之间的反应速度( )。
A.一样快 B.有差异 C.不知道
【答案】B
【解析】【解答】身体不同的部位、个体之间的反应速度是有差异的,这是因为不同部位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不一样。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反应速度。
16.(2022五上·相城期中)( )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又一次转动。
A.摆钟 B.计时器 C.齿轮操纵器
【答案】C
【知识点】齿轮
【解析】【分析】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齿轮操纵器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又一次转动。
17.(2021六下·荆州期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____。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与从目镜看到的图象移动方向都是相反的。
18.(2022五上·相城期中)小车原来5秒钟行驶100cm,现在要让小车3秒钟行驶100cm,则要( )。
A.增大载重量 B.增大摩擦力 C.增大拉力
【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小车原来5秒钟行驶100cm,现在要让小车3秒钟行驶100cm,则要增大拉力,所以C符合题意。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2022五上·相城期中)细铜丝比粗钢丝导热快。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比较, 细铜丝比粗钢丝的导热能力强,所以细铜丝导热快。
20.铜砝码可以浮在水银上。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浮力
【解析】【解答】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相同体积的水银质量轻,所以铜砝码可以浮在水银上。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判断。
21.(2022五上·相城期中)过度放牧、乱砍乱伐可能引起火山、地震的爆发。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滥施农药、过度放牧以及过度捕捞等,要纠正人类的这些行为,维护生态平衡。火山、地震的爆发的地壳的运动造成的。
22.(2022五上·相城期中)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它在食用油中也一定是沉的。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食用油比水轻,油在水中是上浮的,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说明这个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那么该物体在食用油中也一定是沉的。题干正确。
23.(2022五上·相城期中)把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的重量会发生改变。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解析】【分析】把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质量不会改变。
24.(2022五上·通州期中)对小车施加一个力,小车就能运动。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给小车一个力,当这个力大于小车与地面的摩擦力时,小车才能动起来。
25.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分析】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6.(2022五上·相城期中)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27.(2022五上·相城期中)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虽然看不到,但并没有消失。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解的认识,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里,溶解的物质并没有消失。比如盐水,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8.(2022五上·通州期中)只要有光源存在,就能形成影子。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屏,只有光源存在,不能形成影子。
四、连线题。(共10分)
29.(2022五上·相城期中)把地形的名称和相对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高原 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山地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平原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盆地 坡度较缓,海拔不高
丘陵 地面开阔,海拔较高
【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形的特征,分析图表可知,盆地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是起伏很大,坡度陡峻;平原是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丘陵是高低起伏,坡度较缓,有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高原是地面开阔,海拔较高。
五、实验探究题。(共16分)
30.实验四: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目的: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玻璃片、镊子、酒精灯、铁盘、石棉网、三脚架、一小块土壤
实验步骤:
①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用玻璃棒搅拌,然后静置,观察现象。
③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④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 冒出。
(2)把烧杯里的土壤搅拌后,会发现土壤 沉降,下层是 的沙,上层是 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 的痕迹。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 。
(5)实验结论: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 、 、 )、 的残留物,以及 、 和 。
【答案】(1)气泡
(2)分层;颗粒较大;颗粒较小
(3)白色固体
(4)烧焦味
(5)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无机盐;水分;空气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解答】(1)土壤中含有空气,所以将土壤放到水中,会有气泡;
(2)把烧杯里的土壤搅拌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颗粒较大,上次颗粒较小;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白色固体;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烧焦味;
(5)土壤风化后含有小石子、沙、黏土、无机盐等。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2020五下·新沂期中)我们的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来确认冷水加热后它的体积变大了
【答案】通过体积读数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我们的实验中,通过测量体积,可以确认冷水加热后它的体积变大了,因为水的体积受热增加。
32.(2022五上·相城期中)请举出五个生活中有益摩擦的实例。
【答案】有益摩擦事例:举重运动员手上擦镁粉;鞋底的花纹;轮胎上的花纹;钩机的履带;下雪天汽车轮胎上拴的防滑链等等。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活中有益摩擦的实例,内容较多,使得列举即可。如: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手握筷子时的摩擦;爬树时,人与树之间的摩擦;手拿油瓶时的摩擦;刹车时,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用铅笔写字时,铅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用小刀削铅笔时,铅笔与小刀之间的摩擦;用黑板擦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等。
33.(2022五上·相城期中)说说你知道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有哪些(每种至少写4种)
【答案】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太阳能、风能等;(2)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所以像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潮汐能等都是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6分)
1.(2022五上·相城期中)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 。
2.在相同条件下,滚动与滑动相比较, 产生的摩擦力大。
3.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的。
4.金属通常都是从 或 中提取出来的。
5.(2020五上·广元期中)光是沿 传播的, 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 。
6.(2022五上·相城期中)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 一些。
7.(2022五上·通州期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 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
8.(2022五上·相城期中)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 ,而像棉花、羊毛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 。
二、选择题。(共20分)
9.(2021五下·陵城月考)“人离不开空气”这句话主要是指生命离不开空气中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10.(2022五上·相城期中)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11.(2022五上·相城期中)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
A.能否改变力的大小
B.能否改变用力的方向
C.能否省力
1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13.(2022五上·相城期中)每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相同
14.(2022五上·相城期中)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土壤、阳光、水分 B.种子、茎、根、叶 C.果实、皮、花
15.身体不同的部位、个体之间的反应速度( )。
A.一样快 B.有差异 C.不知道
16.(2022五上·相城期中)( )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又一次转动。
A.摆钟 B.计时器 C.齿轮操纵器
17.(2021六下·荆州期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____。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D.无法确定
18.(2022五上·相城期中)小车原来5秒钟行驶100cm,现在要让小车3秒钟行驶100cm,则要( )。
A.增大载重量 B.增大摩擦力 C.增大拉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2022五上·相城期中)细铜丝比粗钢丝导热快。
20.铜砝码可以浮在水银上。
21.(2022五上·相城期中)过度放牧、乱砍乱伐可能引起火山、地震的爆发。
22.(2022五上·相城期中)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它在食用油中也一定是沉的。
23.(2022五上·相城期中)把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的重量会发生改变。
24.(2022五上·通州期中)对小车施加一个力,小车就能运动。
25.几十只昆虫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6.(2022五上·相城期中)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7.(2022五上·相城期中)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虽然看不到,但并没有消失。
28.(2022五上·通州期中)只要有光源存在,就能形成影子。
四、连线题。(共10分)
29.(2022五上·相城期中)把地形的名称和相对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高原 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山地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平原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盆地 坡度较缓,海拔不高
丘陵 地面开阔,海拔较高
五、实验探究题。(共16分)
30.实验四: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目的: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玻璃片、镊子、酒精灯、铁盘、石棉网、三脚架、一小块土壤
实验步骤:
①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用玻璃棒搅拌,然后静置,观察现象。
③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④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 冒出。
(2)把烧杯里的土壤搅拌后,会发现土壤 沉降,下层是 的沙,上层是 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 的痕迹。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 。
(5)实验结论: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 、 、 )、 的残留物,以及 、 和 。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2020五下·新沂期中)我们的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来确认冷水加热后它的体积变大了
32.(2022五上·相城期中)请举出五个生活中有益摩擦的实例。
33.(2022五上·相城期中)说说你知道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有哪些(每种至少写4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迁移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鸟类具有迁徙行为,鱼类具有洄游行为,这都属于动物的迁移。
2.【答案】滑动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在相同条件下在相同条件下,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3.【答案】相同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
【分析】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4.【答案】岩石;矿物
【解析】【解答】金属矿石是指具有明显的金属性的矿物,金属通常都是从岩石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属性。
5.【答案】直线;反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反射是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6.【答案】粗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的原理: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杠杆。使用轮轴时,一般情况下作用在轮上的力和轴上的力的作用线都与轮和轴相切,因此,它们的力臂就是对应的轮半径和轴半径。由于轮半径总大于轴半径,因此当动力作用于轮时,轮轴为省力费距离杠杆。
7.【答案】太阳位置;相反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8.【答案】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棉花、羊毛、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9.【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所以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
10.【答案】B
【知识点】叶的作用;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尘土等。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在植物的叶上,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所以B符合题意。
11.【答案】B
【知识点】齿轮
【解析】【分析】 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差别是:齿轮传动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不能较长距离的传动。链条传动虽不能改变运动方向,但可以较长距离的传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黄土高坡由茂密的森林变成荒山秃岭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环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是如果人类活动过多地介入,比如过度开发,就会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13.【答案】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每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这是摆的等时性。
1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是用种子繁殖后代,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人们利用植物可以通过根、茎或叶等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它们繁殖。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也是有性繁殖。
15.【答案】B
【解析】【解答】身体不同的部位、个体之间的反应速度是有差异的,这是因为不同部位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不一样。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反应速度。
16.【答案】C
【知识点】齿轮
【解析】【分析】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齿轮操纵器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又一次转动。
17.【答案】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与从目镜看到的图象移动方向都是相反的。
18.【答案】C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小车原来5秒钟行驶100cm,现在要让小车3秒钟行驶100cm,则要增大拉力,所以C符合题意。
19.【答案】(1)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比较, 细铜丝比粗钢丝的导热能力强,所以细铜丝导热快。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浮力
【解析】【解答】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相同体积的水银质量轻,所以铜砝码可以浮在水银上。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判断。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滥施农药、过度放牧以及过度捕捞等,要纠正人类的这些行为,维护生态平衡。火山、地震的爆发的地壳的运动造成的。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同体积的食用油比水轻,油在水中是上浮的,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说明这个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那么该物体在食用油中也一定是沉的。题干正确。
23.【答案】(1)错误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解析】【分析】把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质量不会改变。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给小车一个力,当这个力大于小车与地面的摩擦力时,小车才能动起来。
25.【答案】(1)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分析】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27.【答案】(1)正确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根据对溶解的认识,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里,溶解的物质并没有消失。比如盐水,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8.【答案】(1)错误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屏,只有光源存在,不能形成影子。
29.【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形的特征,分析图表可知,盆地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是起伏很大,坡度陡峻;平原是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丘陵是高低起伏,坡度较缓,有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高原是地面开阔,海拔较高。
30.【答案】(1)气泡
(2)分层;颗粒较大;颗粒较小
(3)白色固体
(4)烧焦味
(5)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无机盐;水分;空气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解答】(1)土壤中含有空气,所以将土壤放到水中,会有气泡;
(2)把烧杯里的土壤搅拌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颗粒较大,上次颗粒较小;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白色固体;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烧焦味;
(5)土壤风化后含有小石子、沙、黏土、无机盐等。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31.【答案】通过体积读数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我们的实验中,通过测量体积,可以确认冷水加热后它的体积变大了,因为水的体积受热增加。
32.【答案】有益摩擦事例:举重运动员手上擦镁粉;鞋底的花纹;轮胎上的花纹;钩机的履带;下雪天汽车轮胎上拴的防滑链等等。
【知识点】摩擦力;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活中有益摩擦的实例,内容较多,使得列举即可。如: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手握筷子时的摩擦;爬树时,人与树之间的摩擦;手拿油瓶时的摩擦;刹车时,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用铅笔写字时,铅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用小刀削铅笔时,铅笔与小刀之间的摩擦;用黑板擦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等。
33.【答案】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太阳能、风能等;(2)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所以像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潮汐能等都是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因此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