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2 20:0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三个新式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这三个学堂的设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学堂 开设课程
一 《圣谕广训》、《孝经》、船舶驾驶、射击、指挥
二 经学(儒家经典)、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
三 学员需通儒家经典、微积分、重学、汽学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二模)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上述事件说明( )
A.洋务派重视与洋人商战 B.中国近代海洋意识觉醒
C.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 D.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比西方先进
3.(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一模)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4.(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模拟预测)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面对西方来势汹汹的坚船利炮,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下列可以体现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5.(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一模)如下表内容集中体现出( )
1862年 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建立 1879年 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1884年 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
A.新式教育开始出现 B.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
C.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D.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
6.(2022·内蒙古兴安盟·校考二模)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筹建新式陆海军
C.发展民用工业 D.派遣留学生
7.(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重建文化自信心的”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张之洞 B.康有为、梁启超
C.陈独秀、李大钊 D.孙中山、袁世凯
8.(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洋务派
A.创办了近代企业 B.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C.接受了民主思想 D.主张“自强”“求富”
9.(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二模)下边材料中汪林茂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汪林茂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0.(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19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业企业,至1894年,洋务企业总资本达26344万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奠基 B.洋务运动是一次成功的自救运动
C.洋务运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D.洋务派建立的海军有力地保护了海疆
11.(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模拟预测)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说是因为( )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B.采用封建生产方式管理企业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生产关系 D.西方列强的破坏
13.(2022·内蒙古包头·一模)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贡献是( )
人物 事迹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左崇堂 收复新疆
邓世昌 黄海海战
A.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B.完成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C.证明了自强求富改革的成功 D.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14.(2022·内蒙古赤峰·模拟预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
B.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15.(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16.(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二模)19世纪末《申报》连续发表:《论议和有十难》、《乘机急战说》、《和倭统策》等社论,这些社论所涉及的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三模)“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2022·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校考一模)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19.(2022·内蒙古包头·二模)从表的信息中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列强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
C.晚清时期面临的内忧外患 D.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
20.(2022·内蒙古·统考模拟预测)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主旋律响彻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斗争矛头鲜明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1.(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一模)“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球俱发蓝。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上述材料说明了义和团( )
A.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盲目排外,有迷信色彩 B.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成为了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22.(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烧教堂、毁铁路、烧车站和拔电线杆。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材料中的义和团运动为下列哪一战争提供了借口(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联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实际上,抢劫持续了八天。而后,联军以搜查义和团为名,进行多种多样的抢劫活动。”这些“抢劫活动”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4.(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5.(2022·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校考一模)有学者说:“《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赔款之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促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据此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A.推动辛亥革命的发生 B.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D.使中国社会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26.(2022·内蒙古·统考模拟预测)在近代,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阶段年代尺,请仔细观察,与年代尺中
①②③④⑤相对应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①—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D.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④—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综合题
27.(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上书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上书
材料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编练新军、裁撤八旗改练洋操: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义务教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长时间以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1)据材料四,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
(2)你同意材料四中的哪一种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你自己对戊戌变法的评价观点并说明理由。(不能重复以上观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分析学堂课程内容,既有传统的儒学经典,又增加了西方的天文,微积分,万国公法等内容,可知是清政府创办的新式学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B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微积分、万国公法等内容,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没有创建新式学堂,主要宣传西方的思想,较为抵制儒学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均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惠吉”号下水,“惠吉”号下水,海军衙门设立均体现了中国近代海洋意识觉醒,B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说明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体现不出洋务派重视与洋人商战或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排除AC项;洋务派学习的是西方技术,中国轮船制造技术在当时不可能比西方先进,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派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表明当时的中国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D
【详解】根据所学,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D项正确;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1862年,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建立,1879年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都属于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项正确;“新式教育开始出现”只符合题干中的材料中“1862年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建立”,排除A项;只是体现洋务运动的部分工业,不能说明已经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材料“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不能体现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语句,明确其“求富”意图而创办民用工业。故选C。
考点: 洋务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就是用西方先进的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的统治,这就注定了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7.A
【详解】依据题干“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质层面”对应的是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员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或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A项正确;“制度层面”对应的是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与孙中山等革命派人士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此他们分别开展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排除BD项;“精神层面”对应的是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猛烈批判封建道德礼教,排除C项。故选A项。
8.A
【详解】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原因在于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创办了近代企业,A项正确;维新派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排除B项;洋务派没有接受了民主思想,洋务派仍然想维持封建专制统治,排除C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不是因为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而是因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创办了近代企业,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在于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也就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因此本题选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此时中国已经开始近代化了,D不符合题意。
10.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所产生的近代企业、资本、工人均是工业近代化的基础,A项正确;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洋务运动所建立的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因此它不可能“打破旧轨”,但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因此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D项正确;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都与“逸出旧轨”没有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ABD项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抗击日军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与题干不符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题干信息并没有涉及,而且洋务运动失败了,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黄海海战,清军战败,并没有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评价,C项正确;ABD项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外国在中国设厂合法化,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题,被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有关,排除A项;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与赔款有关,排除C项;帝国主义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申报》连续发表:《论议和有十难》、《乘机急战说》、《和倭统策》等社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社论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项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7.C
【详解】依据题干的“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奋起。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故AB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题干的“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学堂、报刊、学会都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C项正确;维新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是维新运动失败并没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且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表格信息没有体现维新变法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且表格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根据图表的信息,近代史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在寻求不同的救国道路,因此学习的主题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D项正确;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晚清时期面临的内忧外患,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鲜明指向帝国主义侵略者,C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直接针对帝国主义侵略者,排除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百日维新曾对帝国主义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2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神助拳”体现了迷信色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体现了盲目排外;“大清一统靖江山”体现了对清政府抱有幻想,没有看清清政府的真正面貌,故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故排除B项;义和团的目的是反帝爱国,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借口,故排除D项。故选A。
22.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烧教堂、毁铁路、烧车站和拔电线杆。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很多贫穷人们因为火车影响他们的利益,蜂拥而上进行破坏,因此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借口,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960年,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占领北京后,在北京进行烧杀淫掠,1900年9月,接任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后来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再结合材料“联军”、“义和团”、“抢劫活动”等信息可知,D项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都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从1840年以来,中国在对抗对华侵略的战争,是屡战屡败。主要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中处于劣势。故D符合题意;帝国主义侵略本性属于客观因素,排除A;清政府的软弱可欺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中国近代化是洋务运动,之后的战争中国仍然失败,排除C。故选D。
25.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辛丑条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促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从而引发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所以A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爆发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6.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可知,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1)①保守;②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③激进。
(2)①保守: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3)戊戌变法是爱国的;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发生的,变法也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详解】(1)根据材料四“长时间以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可得出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保守;根据材料四“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可得出评价: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材料四“……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可得出评价:激进等观点。
(2)本问是开放、选择性试题,只要说明理由,任选一个观点即可。如:根据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所以我同意材料四中保守的观点。
(3)根据所学知识,我对戊戌变法的评价观点戊戌变法是爱国的。因为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发生的,变法也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