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2 2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
1.(2022·内蒙古包头·一模)下表是中国近代前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贡献是( )
人物 事迹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左崇堂 收复新疆
邓世昌 黄海海战
A.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B.完成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C.证明了自强求富改革的成功 D.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2.(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二模)有历史学家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用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3.(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关于“这场战争”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虎门销烟
B.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4.(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三模)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
A.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英国企图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英国试图改变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D.两种不同政治文化体制的尖锐冲突
5.(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二模)“1840年之前,中国是亚洲最大的一个封建绿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撞倒了堡垒的一壁。”这反映了中国
A.阶级矛盾的激化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国家主权的丧失
6.(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它最重要的影响是提供了一种范式,成为其他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并确立了一种纲领,成为近代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原始基本文件和母体;构建了一种主框架,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它”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模拟预测)《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以下最能体现“大变局”的是
A.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民众开始觉醒
8.(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模拟预测)下表为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导致表格中新旧税率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9.(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段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2022·内蒙古乌海·校考一模)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12.(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一模)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余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这些税率的调整主要依据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
C.中英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
D.《南京条约》的规定
13.(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丧失司法自主权 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D.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14.(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通过香港,中国看到了西方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体系,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汇融合,了解到了西方商品经济的运作方式……,不同的思想和文化通过香港传递到中国,这些思想和文化影响着整个近代的有识之士,影响了整个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可见,割让香港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A.打开了整个窥视近代世界的窗口 B.推动中国腐朽王朝的觉醒
C.打破“天朝”体制,进入条约时代 D.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5.(2021·内蒙古通辽·统考模拟预测)以下《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赔款2100万元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香港岛给英国 D.协商关税
16.(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二模)1850年马克思在《新莱茵观察》上写道:“世界上最古老稳定的帝国,在英国资产阶级棉织品的攻势下,其社会已处于崩溃前夜……我们欧洲的入侵者在向亚洲进军中,在不久的将来,当他们到达长城的大门时,等待他们的,谁敢说大门上不是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对此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①英国的经济入侵导致大清帝国经济崩溃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③欧洲启蒙思想随着列强入侵而传入中国
④欧洲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一模)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18.(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
①五口通商 ②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协定关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9.(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模拟预测)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镇压义和团 D.南京大屠杀
20.(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19世纪中期,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传统状态。这种局面导致
A.列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B.中国开始闭关锁国
C.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惨败 D.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21.(2022·内蒙古赤峰·模拟预测)“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之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将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22.(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一模)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说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23.(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24.(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二模)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25.(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关于太平天国,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起于山东一带,是农民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
B.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
D.是彻底的反帝反专制的革命运动
26.(2021·内蒙古包头·统考一模)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系列主张
C.太平天国政权组织的初步建立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抗击日军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与题干不符合,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题干信息并没有涉及,而且洋务运动失败了,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黄海海战,清军战败,并没有维护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林则徐禁烟只是英国利用的借口,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也会利用其他事件为借口侵略中国,A项正确;武力保护鸦片走私的公正合法性也不是鸦片战争深层原因,排除B项;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无关,排除C项;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更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例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CD项表述均正确。故选A。
4.D
【详解】根据“当两种……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可知,作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不同政治文化体制的尖锐冲突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虎门销烟,排除A项;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项。
5.B
【详解】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这一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这句话体现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中说明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社会性质转变,不是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剧以及国家主权的丧失,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在当时的条约体系中,它提供了一种范式,成为其他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并确立了一种纲领,成为近代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原始基本文件和母体,构建了一种主框架,在它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不平等条约体系,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甲午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 《辛丑条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C
【详解】依据“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就曾经遭受外来侵略,如倭寇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荷兰窃取我国宝岛台湾,排除A项;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排除B项;中国民众开始普遍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导致了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C项正确;割地、赔款均与关税税率下降无关,排除AB项;丧失关税自主权不能理解为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概括可知,材料内容为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A正确;《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都不含有关税协定内容。BCD错误。综上故选A。
10.B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项B符合题意;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1.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矛盾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走近代化的发展道路。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故D符合题意;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只是近代中国器物层面的建设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并未是近代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保护传统经济不利于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故D符合题意;世界市场的形成、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中英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843年、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是解题的关键,《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项正确;A项与领事裁判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无关,排除B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依据材料“通过香港,中国看到了西方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体系,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汇融合,了解到了西方商品经济的运作方式……,不同的思想和文化通过香港传递到中国,这些思想和文化影响着整个近代的有识之士,影响了整个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可见割让香港岛客观上使中国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故A项符合题意;推动中国腐朽王朝的觉醒,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打破“天朝”体制,进入条约时代,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故C不符合题意;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因此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选项B符合题意;赔款2100万元,属于赔款,A排除;割香港岛给英国,涉及的是领土,C排除;协商关税,破坏关税主权,D排除。故选B。
16.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世界上最古老稳定的帝国,在英国资产阶级棉织品的攻势下,其社会已处于崩溃前夜”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趋于解体,故①表述错误,含有①的ABD不合题意;材料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炮舰政策”、欧洲启蒙思想随着列强入侵而传入中国、欧洲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故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B
【详解】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B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黄埔条约》是中法之间签订的,《望厦条约》是中美之间签订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据此可知,①③④正确,B项正确;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北京条约》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两项;①④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19世纪60年代初”、“远征行动”、“英法”等信息判断可知这次“行动”应该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与清王朝之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故选A;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镇压义和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南京大屠杀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故选A。
20.C
【详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处在传统状态,使得中国落后于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惨败,C符合题意;在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外国商人绞尽脑汁,于是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与题干内容不相符,A不符合题意;清朝初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题干的19世纪中期不相符,19世纪中期是清朝中后期,B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开始瓜分中国,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A
【详解】根据题干“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之为反清第一英雄”可知,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即反抗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解决土地问题,B项太绝对,排除B项;CD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22.B
【详解】根据“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得出,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危及清政府统治,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C项不是“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排除C项;维新变法是1898年,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23.B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B项正确;ACD项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24.D
【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①位于兴起之后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定都天京,②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即天京事变,D项正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排除AB项;定都天京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排除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借助拜上帝教发动起义,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最终以失败告终。故选项C符合题意;发起于山东一带、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与义和团运动相关,AB不符合题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五四运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B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是《资政新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颁布了《资政新篇》,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系列主张,B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A不符合题意;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组织的初步建立,C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D不符合题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