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念着神州谣,饱览了中华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识字,学课文,领略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1.齐读课题,注意生字读音
2.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师:什么是传统节日? 像春节、中秋节这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过的节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又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呢?来,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生字,边读边找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1、找找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节日?
生:我找到了春节、元宵节,我找到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重阳节,我找到了七月七。
生:7月7可不是一个节日名称,它是中国传统历法农历的一个日期。这一天是乞巧节,也有七夕节的叫法。每年农历7月初七晚上,女子会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祈求让他们变得更加心灵手巧。这里的巧就是灵巧的意思。大家看看拼音,两个第三声的字碰在一块,第一个字可以变调,读第二声,注意听老师的读音“乞巧”。
师傅板书,生读准节日名称
三、深入研读
(一)学习第一句
师:这些日子里,人们会做什么呢?
1.圈一圈“贴窗花”“放鞭炮”
师: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喜气洋洋过春节。你来读读这一句。春节人们做什么?贴窗花、放鞭炮,来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这两个词语圈出来。
①学“贴”字
师:仔细看,贴生字,左边是个贝字旁,右边是个占。
师:新春佳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剪上各种喜庆的图案贴在窗户上,这个就叫窗花。看看我们语文书的插图,还有这两本是高年级哥哥姐姐们的语文书封面。上面都画着过节日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就是贴窗花、贴春联,贴福字。你来读读这三个词语。
过新年了,人们把最美的心愿贴上去,让家里红红火火。贴窗花放鞭炮的时候一定是格外高兴的。(板书:贴窗花 放鞭炮)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出过春节的快乐。
3.学生交流过春节时做什么
师: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他还有很多习俗,想想你在这个节日里还做了什么?
生预设:我会到爷爷奶奶家拜年,还能拿到红包。
每年春节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回老家,好多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可热闹了。
我们家会吃年糕,外婆说:“年年高年年高。”我爸爸会写春联、写福字送给朋友,还会带我一起贴春联贴福字。
(二)学习第二句
师:这春节可真够热闹的。过完大年,转眼便是元宵节,宵这个字宝盖下面是生肖的肖,宵就是夜晚的意思,正月也叫圆月,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
1.照样子圈一圈、填一填
师:元宵节 人们做什么?先读句子,在学着我们学习春节的这一句,圈出做什么,然后看着填空说一说。
师:元宵节我们要看花灯。那一个晚上大街小巷亮起各色花灯,我们来读读这个词语。大街小巷。街就是两旁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较窄的街道就叫巷,大街小巷就是城镇里大大小小的街道。
元宵节的夜晚,各家各户男女老少就像潮水般涌上街头,这真是大街小巷人如潮,除了看花灯,街头巷尾还有很多喜庆活动呢,看猜灯谜、扭秧歌、摇花船,还有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的。当然也有人在家里吃着汤圆庆祝节日,汤圆团团圆圆,这种食物又叫元宵。
没错,一种食物跟节日一个名称,真是有趣。带着对元宵节的这些美好记忆,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
(三)学习第三句
1.读一读,圈一圈清明节干什么
师:清明节人们去干什么?祭扫,去祭拜已经去世的亲人,并打扫墓地,就是祭扫。祭这个字由三部分组成,这部分是肉字的变形,这是手,这是祭祀用的台子。在古代既是指双手向神灵祖先献上牛羊肉等贡品并举行仪式,后来演变为对去世的人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读一读这个词语。
每年4月5日前后,天空总会下起蒙蒙细雨,仿佛也知道人们对亲人的怀念。唐朝诗人杜牧就写下这样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读课文里的这句话的时候,语调也要低沉一点。请你读好这句话。
清明时节天气回暖,所以人们会去郊外享受春天的美好。这也是清明节的传统。刚才我们学了课文的前三句,请同学们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有这些传统节日,还了解了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去学习剩下的这些节日。下面我们要来练习写字了。
五、写字练习
今天要写的是哪些字呢?请你听一听这个词语。
1.师范写“街、巷”,强调关键笔画
2.生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完成练习册习题,拼一拼,说一说
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单元的第二课,传统节日,了解了这三个节日和它的习俗。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这一道题目,请你拼一拼,说一说。(请生交流)
过渡:我们还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剩下来的这些节日。
二、用相同的方法自学新课
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么学的吗?我们一句一句读,一个节日一句话,一边读一边圈出节日的习俗,也就是人们会做什么,然后放入填空里,自己说一说,请你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来学下面的课文。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圈的说的,是不是和你一样。
生预设:我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是赛龙舟,我圈了赛龙舟,端午节,人们,赛龙舟。
三、学习端午节
师:每年农历5月初五这天就是端午节,赛龙舟就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看看书上的插图。这就叫赛龙舟。那下半句,粽香艾香,满堂飘,是什么意思呢?粽,就是粽子,我们非常熟悉的食物,还记得吗?
1.联系旧知理解“艾草”
一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叫端午粽,那艾是什么东西啊?艾就是一种植物,所以艾这个字是草字头的,艾草有股独特的清香。清明节人们用它做青团,端午节人们挂起他来驱虫、防病、辟邪。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挂艾叶,家家户户弥漫着粽香艾香,所以端午节的习俗除了赛龙舟之外,还有吃粽子,挂艾叶。
2.根据板书,连起来说一说
四、学习乞巧节、中秋节
1.请学生交流乞巧节与中秋节的习俗
生预设:乞巧是乞巧节的习俗,上节课老师讲过了,这一天女孩子们会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祈求变得更加心灵手巧。乞巧节,人们来乞巧。中秋节的习俗当然是吃月饼,中秋节人们吃月饼。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八月十五,是乞巧节、中秋节。这两个节日都还伴着美丽的民间传说。看看课文,乞巧节的传说是牛郎织女会鹊桥,你来读读。
中秋节。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你可以去读读这两个故事,了解一下。
2.学生字“饼”
过中秋节时,我们要吃一种传统食物,月饼,饼是后鼻音的字,跟老师读,吃月饼,看看它的偏旁,食字旁跟食物有关的,右边是并,这是一个形声字,生活中,你吃过什么饼?
一年当中8月15中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人间圆圆的月饼,天上圆圆的月亮,一句十五圆月当空照,寄托着多少中国人,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心愿。咱们再来读读这句句子。
五、学习重阳节
过渡: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的习俗也不少,你找到了吗?(生交流)
1.了解“重阳“的名称由来
师:9月初九是重阳,有同学奇怪了,为什么叫重阳呢?看看日历,你想到了吗?
(月份和日期相同。古代,九被定为阳数,因此九月初九这天被称为重阳,久久,长长久久,我们不就希望老人们过的长久长寿吗?所以现在我们就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
2.了解什么是“踏秋”
师:那再来猜猜,踏秋是什么意思呢?
生预设:上节课老师说过,清明节人们会去郊外踏青,踏青是绿草青青的春天,去郊外游玩赏景,那踏秋会不会是秋天?到郊外游玩,欣赏美景呢?
师:对了,用学过的词语来推测出新词的意思,这就是活学活用了。秋高气爽,菊花都开了,人们会去赏菊,赏,翘舌音,就是欣赏的意思。你们看,菊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走进大自然,赏菊,登高远望,心情格外舒畅。想象着这样的情景,你一定能读的更好。请你自己再来读读这句话。
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背课文
2.回想一下,这些节日的具体日期,你发现了什么?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正月初一是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4月5日前后过清明,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七月初七乞巧节,八月十五过中秋,九月初九,重阳到。传统节日就这样一个一个过下来,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一年又一年,中国人热热闹闹过传统节日,民族文化就这样,世世代代流传着。
3.齐读课文,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节日
六、写字
1.介绍“舟”字由来
龙舟就是做成龙的造型的船,舟就是船,最早的时候舟是这样写的。古人就是按照小船的样子创造了这个字。后来慢慢变化,就成了现在这样。 这是一个象形字。
2.师范写
接下来看老师来写写这个字,请你注意这个字的笔顺。短撇,这一撇得写的长长的,横折勾。后面三笔注意了,点,横,点,横在横中线上,会写了吗?你自己写一个试试。
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 贴窗花 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
清明节 祭扫
端午节 赛龙舟 吃粽子 挂艾叶
乞巧节 乞巧
中秋节 吃月饼
重阳节 敬老 踏秋 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