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2 20: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二模)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阿芙乐尔号 B.致远舰 C.辽宁舰 D.定远舰
2.(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人民军队
A.武器装备不断提高 B.使命担当始终未变
C.军种兵种逐步完善 D.组织架构实现重塑
3.(2022·内蒙古包头·一模)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了国际及地区的安全稳定
4.(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根据材料得出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外交
5.(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模拟预测)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A.“万隆精神” B.“不结盟”
C.“单极——多极化” D.“日内瓦精神”
6.(2022·内蒙古赤峰·模拟预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缓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和国际争端。两国达成共识体现的精神是( )
A.互惠互利 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 D.合作共赢
7.(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二模)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8.(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2015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回顾历史,60年前的万隆会议所产生的重要外交成果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9.(2022·内蒙古赤峰·模拟预测)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3年,周恩来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B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10.(2022·内蒙古兴安盟·校考二模)美国记者芭芭拉 沃尔特在回忆录中说:“尼克松总统说过,中国之旅意义不亚于登月。”这一评价的依据是因为此次访华( )
A.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使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解决了久悬未决的台湾问题
11.(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 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种变化有利于(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
12.(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模拟预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13.(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二模)下表是《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报道语态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建交
③两极格局的建立和瓦解直接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4.(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
A.多边外交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的原则 D.一个中国的原则
15.(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一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中国
A.重返联合国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创办上海合作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二模)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最有可能是( )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7.(2022·内蒙古赤峰·模拟预测)1971年,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个“转折点”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万隆会议召开取得圆满成功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8.(2021·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19.(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中国外交部的声明郑重指出:“必须把蒋介石集团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必须完全恢复。”这一声明得以实现是在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B.1972年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上
C.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会议上 D.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
20.(2021·内蒙古通辽·统考模拟预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向尼泊尔、贝宁、菲律宾、匈牙利等数十个国家捐赠口罩等物资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共享中国抗疫经验,尤其是中医抗疫经验。中国做法表明
①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②全球唯有加强合作,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充分履行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责任④中医抗疫效果比西医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21.(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一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下列能够体现这一外交布局的是(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 ④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1969年5月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二、综合题
23.(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模拟预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惠及人类的崭新道路,彰显了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终不渝的责任使命。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开天辟地谱新篇】
材料一: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星星之火可燎原】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2)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写出该事件的性质。
(3)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功垂千古永不忘】
材料三:
(4)请把材料三补充完整。
a、A(具体到年月日)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B________
c、1978年C________的召开,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
材料四:
(5)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图一中出舱的这位航天员,也是中国实现太空漫步第一人,他是________。
(6)图二是发现________的屠呦呦,她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图三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写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我国倡导的外交原则。
【责任使命铸辉煌】
(8)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感悟。
24.(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模拟预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为国家担当,为人民负重,对世界尽责,全力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八年级(3)班同学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初显国威】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穿越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材料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1)阅读材料一针对美国的挑衅,中国采取了哪一措施 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出现转机】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写道:“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图A
图B
(2)依据材料三图A中的文字材料,概括美国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两点原因。材料三中图B所示历史事件是什么 列举三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强国外交】材料四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当前正展开怎样的外交布局。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5.(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模拟预测)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四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致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2)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国应有怎样的担当。
26.(2022·内蒙古包头·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欧共体成立后,成员国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这些国家也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材料三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袋、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人们希望有新的智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实现联合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联合的趋势,并简析欧洲联合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新智慧和新方案。
27.(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从1921年到2020年,99年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在外交上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毛泽东曾对几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的。”
材料四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图一: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图二:乔冠华开怀大笑 图三:习特会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如果说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传奇,那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中图一:周恩来提出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图二:“乔冠华开怀大笑”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三:“习特会晤”反映了中美关系新时期的表现,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及外交取得的成就,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点:辽宁舰。解题思路:紧扣“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故C符合题意;阿芙乐尔号与十月革命有关,排除A;致远舰与黄海海战有关,排除B;定远舰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排除D。故选C。
2.B
【详解】题干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人民军队抗美援朝、汶川救灾、驰援武汉,其共同主题是人民军队始终担负保卫国家安全、为人民牺牲奉献的使命,B正确,D排除;汶川救灾、驰援武汉与武器装备提高、军种兵种完善并没有直接关系,AC排除。故选B。
3.B
【详解】由材料“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项正确;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在会上鲜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维护国际及地区安全稳定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面对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以B符合题意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B。
5.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这种“求同存异”的精神,在后来的万隆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万隆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万隆精神”,A项正确;中国没参与不结盟运动,排除B项;当时是美苏两极,不是“单极”或“多极”,排除C项;“日内瓦精神”指的是和缓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恢复它们之间的必要的信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联合公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两国达成共识体现的精神是“求同存异”,B项正确;互惠互利、独立自主、合作共赢与题干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可知,这与求同存异的方针一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正确答案为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此题应掌握万隆会议的内容和结果。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8.B
【详解】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圆满的促进了会议的成功,B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总统尼赫鲁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就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项符合题意;1953年,周恩来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排除B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依据题干“尼克松总统说过,中国之旅意义不亚于登月。”结合所学知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符合题意;1979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不符合题意;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C不符合题意;解决了久悬未决的台湾问题的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A排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B排除;中日建交先于中美建交,C排除。故选D。
1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②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由此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④①③②。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60年到1985年,中国对美国的中性报道从5%到62%.由此可知,中国媒体的报道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选项①正确;中美建交于1979年,而非1972年,选项②是错误的;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图表的时间只是到了1985年,无法体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选项③错误;从1960年到1985年,中国媒体对美国的消极报道一直超过积极报道,这是由于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1975年到1985年,报道大幅增加,是因为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得以更加客观的评价其他国家,选项④项正确。因此只有选项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
14.D
【详解】根据课本所学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发表《联合声明》:“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即承认一个中国原则;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对话,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由此可知时间轴上的事件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D正确;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拓展多边外交,A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排除;一国两制原则是针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C排除;故选D。
1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联合国,故A符合题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创办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均是2001年,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C
【详解】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推动联合国开展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推动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材料“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可知,突出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C项正确;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与联合国无关,排除A项;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不需要联合国成员国的看法 ,排除C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1971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B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项;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排除C项;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1971年第26届联合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项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材料“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A项不合题意;材料“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可知材料反映了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9.A
【详解】根据材料“必须把蒋介石集团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必须完全恢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选项A符合题意;1972年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会议与中国无关,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就有关经济问题发表见解,交换看法,与材料声明无关,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表明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共同的挑战,① 正确;中国向其他国家捐赠口罩等物资并共享中国抗疫经验,表明全球加强合作、共渡难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选择,也证明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涉及人类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履行了责任,②③正确;中国与其他国家共享中医抗疫经验,并不能证明中医抗疫效果一定比西医好,④排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1.D
【详解】改革开放以来是指1978年以来。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与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69年”、“直到1979年”、“这一政策才被打破”等可知,1979年,我国对外交往的思想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A项正确;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并不表明我们依赖外援,排除B项;题干表述的是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外交没有关系,排除C项;我国在1979年以前并没有民间融资,排除D项。故选A项。
23.(1)中国共产党;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2)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遵义会议;毛泽东
(4) 1949年10月1日 土地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5)翟志刚
(6)青蒿素
(7)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中国梦终将会实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它”指的是:根据材料“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标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
(2)
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性质:根据材料“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可得出五四运动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
会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遵义会议是转折点。人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确立,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和取得最后胜利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4)
①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共和国”可得出成立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②根据材料“到1952年底”可得出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③根据材料“78年”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
(5)
根据材料可得出中国实现太空漫步第一人是翟志刚。
(6)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屠呦呦发现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7)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8)
开放性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共奋斗历程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中国梦终将会实现。
24.(1)措施:抗美援朝战争。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事件:尼克松访华。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3)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等。
【解析】(1)
措施:根据“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我国为了保家卫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方针:根据“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原因:根据“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得出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根据“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得出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事件:尼克松访华。成就:根据所学,可列举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等史实。
(3)
根据“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分析得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
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从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等角度进行总结。
25.(1)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国际组织:联合国。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4)“首要原则”: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
(5)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可得出在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性质就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
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秩序得以重建。
(3)
国际组织:根据材料二“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战后成立了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格局:根据材料二“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可得出战后分裂形成了两极格局,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局面。
(4)
首要原则:根据材料三“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可得出美国建立的首要原则是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冷战后,国际关机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即各个国家共同发展。
(5)
开放性设问,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担当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增强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6.(1)原因:日本偷袭珍珠港,推动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成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
标志: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趋势:从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作用:欧洲的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3)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
【解析】(1)
原因:根据材料“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得出日本偷袭珍珠港,推动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得出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成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标志: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
趋势:根据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得出从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作用:根据材料“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得出欧洲的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材料“这些国家也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得出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根据材料“欧盟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得出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得出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3)
根据材料“人们希望有新的智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
27.(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中共一大)。
(2)两只“小鸡”是:人民军队(或工农革命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农村革命根据地,或革命根据地)。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西安事变。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详解】(1)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通过秋收起义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两只“小鸡”分别指人民军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及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变”指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第二小问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第一小问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乔冠华开怀大笑”图片反映的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本题属运用层面的要求,紧扣材料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如通过前四则材料和问题可以得出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通过材料五和问题可以得出结论: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