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2 20: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二模)诵读毛泽东诗词不仅能重温历史的峥嵘岁月,更能领略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2.(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钢铁(万吨) 185 535 295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大跃进”成就突出
C.人民公社化成就突出 D.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3.(2022·内蒙古·统考模拟预测)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模拟预测)火红的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20世纪50年代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④日本宣布投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2022·内蒙古包头·一模)下图用来说明,我国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6.(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这则材料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制定宪法是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务 D.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7.(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三模)如图中,老年妇女捧着她的“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
A.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8.(2021·内蒙古包头·统考二模)1954年9月,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一起讨论问题。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防哨来……同他们所爱就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由此可知( )
A.代表们共商新中国的筹备问题 B.出席会议的工人占多数
C.会议确立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D.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9.(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公私合营是国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
C.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模拟预测)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必须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动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1.(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0年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建立
B 1953年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农业
C 1953年三大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1956年中共八大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A B.B C.C D.D
12.(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改革开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一模)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14.(2021·内蒙古通辽·统考模拟预测)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集体加入人民公社 D.新中国三大改造顺利推进
15.(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国际关系专家张历历说:“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为了当时的“对内稳定发展”,中国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
A.发起渡江战役,和平解放西藏 B.召开政协会议,制定共同纲领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三大改造运动 D.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6.(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遇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木器社”、“公私合营”等名词,由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17.(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一模)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纠“左”工作尚未启动
18.(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模拟预测)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这十年发展的特点是( )
A.恢复巩固 B.改造过渡 C.曲折前进 D.挫折动乱
19.(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
C.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
20.(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二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这三位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反抗侵略 B.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21.(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1959年,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表彰会。他获得了“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并荣登天安门城楼,参加建国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请找出下列模范人物中的“他”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22.(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模拟预测)有诗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撞击着我们的灵魂,激励着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他们的先进事迹出现在
A.一五计划轰轰烈烈建设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新中国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二、综合题
23.(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1927—1930年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阅读材料一,指出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必备条件。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没收操纵一切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在文化上……
——出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根据材料二,总结毛泽东这一阐述对全党和中国革命的意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建国后毛泽东思想深入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简述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的背景。
材料四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1956——1966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出自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的第一代领导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
24.(2022·内蒙古·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畅游长江时写下的。它描绘了1956年中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建设的景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未来的展望。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水调歌头 游泳》创作的国内背景。
(2)材料划线部分提到正在建设的工程是武汉长江大桥。尝试用“/”符号为划线部分断句。
(3)简述毛泽东描绘的宏图中交通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指1934—1936年的长征,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1949年4月渡江战役,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指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所以正确的是④①③②,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A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的钢铁、生铁的增长率远远超过粮食增长率,说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成就突出,故选A;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都是在1958年出现的,排除BC,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排除D。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一五计划的成就,B项正确;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成就,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巩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C项正确;日本宣布投降在1945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从1953年至 1957年,国家有计划地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当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完成,排除B项;C项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C项;一五计划与巩固政权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可知,材料反映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当时我国民主法制体系还不完备,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制定宪法是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由图中信息“1954年”“选民证”可知,老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D项正确;“选民证”体现的是选举权,与土地无关,排除A项;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选举制”无关,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时间是197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防哨来”可知,会议代表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身份,具有广泛性,故D正确;代表们共商新中国的筹备问题是政治协商会议,故A错误;出席会议有工人、农民、军人,不能说明出席会议的工人占多数,故B错误;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基本政治制度,故C错误。综上故选D。
9.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赎买政策是国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B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D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许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初步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C项正确;195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属于私有制,排除A项;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体现了政策的演变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关于三大改造中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过程,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4.D
【详解】根据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出,到1956年,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因此这是实施“三大改造”的结果。选项D符合题意;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排除;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土地改革相关,B排除;农民集体加入人民公社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C排除。故选D。
15.C
【详解】根据材料“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进行发展生产,实行“一化三改造”,即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运动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1949年,排除A项;1949年9月召开政协会议,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C。
16.B
【详解】根据题干“农业生产合作社”、“木器社”、“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B正确;三大改造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发生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排除CD。故选B。
17.B
【详解】根据题干“ 1957—1961 年农村经济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出糖料产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油料产量、棉花产量也有所下降,可知是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以及自然灾害导致农村经济严重困难,B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经济并未呈现出健康发展趋势,排除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58年以后经济数据不断下滑,说明经济调整成效不明显,排除C项;国民经济的调整从1960年开始,题干是“1957年-1961年”可知,纠“左”工作已经启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十年.这十年中,有八大的正确决议,有八字方针的正确执行,有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但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错误,体现出曲折前进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八字方针起到了恢复巩固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1949年到1956年是改造过渡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是挫折动乱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王进喜钻井队开钻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被誉为“铁人”,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 “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与“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D
【详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共同特点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D项正确;同仇敌忾、反抗侵略是抗美援朝时期时代精神,排除A项;坚持科学、崇尚民主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时代精神,排除B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改革开放时期时代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2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为我国石油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59年,王进喜到北京参加表彰会,获得了“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并荣登天安门城楼,参加建国十周年的庆祝活动,B项正确;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我国两弹在20世纪六十年代才成功爆炸,排除A项;焦裕禄和雷锋是20世纪六十年代涌现的模范人物,排除CD项。故选B项。
2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当时兰考面临内涝、风沙、盐碱三大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的面貌,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已经患了癌症,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搬运和安装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得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雷锋、焦裕禄和王进喜的事迹均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属于新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一五计划轰轰烈烈建设时期是1953年—1957年底,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时期是1950年10月—1953年7月,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开始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3.(1)发动群众、建立红军。
(2)明确了全党对现阶段革命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3)国民经济实现了恢复和发展,但工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一穷二白)。
(4)领导全国人民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必备条件是发动群众、建立红军。
(2)根据材料二中的“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没收操纵一切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毛泽东这一阐述对全党和中国革命的意义是明确了全党对现阶段革命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中的“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的背景是国民经济实现了恢复和发展,但工农业发展水平落后”。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第一代领导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有:领导全国人民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24.(1)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正在进行。
(2)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密切了全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分析】(1)
根据材料“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畅游长江时写下的”分析,材料中提到关键时间1956年,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正顺利进行。
(2)
根据材料分析,“一桥飞架南北,天变通途”是描述1957年修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根据语义可断句为: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
根据材料“一桥飞架南北天变通途”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中交通建设成就的意义是改变交通状况,推动经济发展;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