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2 20: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二模)“这次大会召开后,在国务院各部委的35个正职中,非中共人士为13人,占37.2%;国务院组成人员共47人,非中共人士为13人,占25.5%。人民民主专政因为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变得更加稳固,更加富有效能。”材料中“这次会议”( )
A.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D.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2.(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一模)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表达的含义是,新中国成为( )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消灭地主阶级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3.(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三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麻子的孩子啦。”这则材料说明( )
A.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B.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D.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4.(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模拟预测)《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写道:“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材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使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C.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5.(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二模)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
A.五四运动→国共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国共十年内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6.(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推断以下内容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7.(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截至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至2020年的190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21.5倍。西藏地区得以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8.(2022·内蒙古·统考模拟预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西藏和平解放的条件包括( )
①中央政府积极倡导与西藏地方政府和谈②西南地区各省实现解放
③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④西藏宗教领袖班禅拥护党和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2·内蒙古·统考模拟预测)“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这段话赞扬的“这场战争”是
A.抗美援朝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10.(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三模)电影《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场战争的胜利
A.实现了中国领土完整 B.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C.完成了中国的工业化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1.(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关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统一
C.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12.(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一模)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下面这些英雄人物展现的战斗情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黄继光用胸膛堵枪口 ④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3.(2022·内蒙古赤峰·模拟预测)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 奥内尔说:“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在1950年11月的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进程就一定不一样。”与材料所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渡江战役 B.新中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
14.(2022·内蒙古包头·二模)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将受到敌人的压制,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这描述的战争形势是
A.北伐战争前 B.抗日战争大规模反攻前
C.全面内战前 D.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
15.(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16.(2022·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校考一模)下图是195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该作品体现了
A.“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 D.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
17.(2022·内蒙古包头·三模)“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见(鉴)于你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与此相关的时代主题是( )
A.工业建设 B.政权巩固 C.祖国统一 D.民族团结
18.(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作者旨在说明土地改革(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政治基础
C.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D.推动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19.(2022·内蒙古赤峰·校考三模)下图为1951-1953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这本质上反映出( )
A.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B.这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
C.它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二、综合题
20.(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二模)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世代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出磨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武装侵略,扩张在华殖民势力,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方针……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广东江面与海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是清朝后期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严重影响了此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开始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华民族的危机与苦难日益加重。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说明鸦片战争为什么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华全面侵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我们取得完全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4)结合材料四,作为背少年如何发扬“伟大抗疫精神”?
21.(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一模)走什么样的路,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交流之路—绵延千年的中外交往】
材料一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畸形之路—丧权辱国的步入近代】
材料二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坎坷之路—国运多舛下的强国梦碎】
材料三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国人民围绕“走什么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有远赴欧美“西天取经”者,有东渡日本寻求救国道路者,演绎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之歌。
——《“四史”专题讲座》
主题 史实 对“路”的探索 “此路不通”的历史解释
近代史上寻求强国之路 太平天国 “人间天国”之路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说明农民阶级试图走改朝换代的道路来强国御辱是行不通的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之路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说明地主阶级想依靠西方技术来富国强兵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民族工业 “A”之路 近代民族工业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央缝中艰难生存,总体落后,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想依靠发展实业来提|升国力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之路 B
由上述“强国梦碎”得出的历史启示:C
【成功之路—绚丽恢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四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再加上一前一后两个“天安门”之间的一些反帝反封建的画卷,便构成了一部绚丽恢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
(1)材料一“中国汉代”汉武帝时期从思想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造成的深远影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凿空之旅”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的创始人是谁?在贞观年间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件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中“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管束控制中国”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二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
(3)材料三表是以“近代史上寻求强国之路”为主题的表格。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表中语句的格式,在A、B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并在C处填写恰当的认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和第一个天安门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国际背景?和第二个天安门相关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
22.(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预测)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一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材料二 最初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与俄国一样,无产阶级要实行大罢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由此,共产党人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但这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暴动,都先后失败。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实行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模式,进行游击战争和武装割据的方式。
——摘编自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包括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①井冈山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抗美援朝精神 ④抗疫精神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作品,介绍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革命道路并谈谈你的认识。
(3)请从材料四中任选其一(示例除外),仿照示例,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体现的精神内涵。示例:井冈山精神相关事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精神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三、论述题
23.(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 间 标 题
1949年9月24日 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 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11月9日 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年6月29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年4月27日 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 的话语呈现》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在国务院各部委的35个正职中,非中共人士为13人,占37.2%;国务院组成人员共47人,非中共人士为13人,占25.5%。人民民主专政因为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排除C项;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新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A项;消灭地主阶级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麻子的孩子啦。”反映了人民对新中国政权满意度高,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A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B项;“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不能说明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材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正确;三大改造使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信息,排除B项;土改的完成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年﹣1927年;国共十年内战指的是1927年﹣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年﹣1945年;解放战争发生于1946年﹣1949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6.D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21年中共共产党成立后,开始了在党的带领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拉开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序幕,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项正确;近代化的探索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只是这一时间线的局部,不全面,排除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据材料“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截至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51年的1.29亿元增至2020年的190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321.5倍。”可知,1951年西藏的解放,并于1965年成立了民族自治区人民当家做主,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和进步,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我国临近国家提出的,排除B项;西藏经济的发展最主要得益于我国的民族政策,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在西藏的具体表现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排除A项;“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是针对港澳台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西藏和平解放的条件包括包括:中央政府积极倡导与西藏地方政府和谈、西南地区各省实现解放、西藏宗教领袖班禅拥护党和政府。①②④符合题意;解放军已经进驻拉萨是和平解放的标志,不是条件,排除③。故选B。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 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A项正确;解放战争和北伐战争是国内战争,材料侧重于该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排除BD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相对而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更“彻底”,更有力度,排除C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实现了中国领土完整、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无关,排除AB项; 中国没有完成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应正确,C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黄海激战壮烈殉国是1894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1839年,黄继光用胸膛堵枪口是在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是1937年。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①④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1950年,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1953 年 7 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排除B项;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结合所学毛泽东说这段话时东北已经被解放,那么“战争”应该发生在1948年辽沈战役后,针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可知这里的战争形势是抗美援朝之前,D项正确;北伐战争时领导权在国民党,排除A项;抗日战争大规模反攻前东北还在日本手中,不符题意,排除B项;全面内战前东北是国民党占领,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考查点:土地改革。解题思路: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使农民获得土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故C符合题意;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排除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排除B;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不符,排除D。故选C。
16.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大收割机,而小小的牛、犁位于收割机履带之下”可知,这体现了大收割机对牛、犁的优势,表明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向往,故D符合题意;“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是小农意识的表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是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一五计划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B
【详解】“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见(鉴)于你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18.C
【详解】根据材料“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旨在强调土地革命完成后,全国大部分农民获得了土地,人民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政权,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材料可知作者旨在说明土地改革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A项;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
19.A
【详解】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变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故全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本质上反映出生产关系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A项正确;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均是土地改革的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
(2)七七事变。全民族上下一心共同抗战。(符合题意即可)
(3)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答出一点即可)
(4)传承和弘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顽强拼搏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传承和弘扬依法防控,有序防疫的法治精神。(答出一点,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清朝后期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严重影响了此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开始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华民族的危机与苦难日益加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所以说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2)
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华全面侵略”的标志性事件是七七事变。根据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知,这场民族解放战争我们取得完全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全民族上下一心共同抗战。
(3)
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传承和弘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顽强拼搏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传承和弘扬依法防控,有序防疫的法治精神。
21.(1)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张骞出使西域;乔达摩悉达多;玄奘西游。
(2)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难以实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4)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解析】(1)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之旅”;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贞观初年,玄奘经过 4 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
依据《辛丑条约》内容可知,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依据“民族工业”可得出是“实业救国”之路;依据辛亥革命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难以实现。启示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4)
材料中第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国际背景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第二个“天安门”是指新中国成立,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2.(1)图1是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等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图2,1921年7月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撒花姑娘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更美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图3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儿童在,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等。
(3)抗美援朝精神相关事件:抗美援朝精神内涵: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忠诚精神。
【解析】(1)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史实准确,能支持观点,并揭示史实的意义,如,图1是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等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图2,1921年7月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撒花姑娘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更美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图3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儿童在,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由此,共产党人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但这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暴动,都先后失败。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实行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模式,进行游击战争和武装割据的方式”可知,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说明,革命道路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等。
(3)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史实准确,能支持观点,并揭示史实的意义,如,抗美援朝精神相关事件:抗美援朝精神内涵: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忠诚精神。
23.示例一:
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示例二:
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下,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遇制,维护了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示例三: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史事:土地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说明: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提取三个事件,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论述。比如本题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个事件中提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这一主题。说明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回答。当然还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题。说明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进行说明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