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第3单元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 第3单元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02 21: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探究,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2.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探究,能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学习,能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
(一) 概念:将__化学__能转化为__电__能的装置。
(二) 原电池工作原理(以Zn|H2SO4|Cu原电池为例)
Cu-Zn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三) 原电池工作的一般条件:
① 大多数情况下,一般存在氧化还原反应。
② 两根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③ 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④ 形成闭合回路。
素材1 问题导入——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科学史话】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将不同的金属用导线相连并浸入盐溶液中,发现导线中有电流产生。伏打因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池。
【科学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能够产生电流的装置。
仪器和试剂:锌片(两块)、铜片(两块)、温度计、检流计、导线、烧杯、CuSO4溶液、酒精。
【设计意图】 通过科学家的启示以及提供的仪器和试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动手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可能会下意识地把同种金属或不同种金属相连并浸入CuSO4溶液或酒精中,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素材2 重难点突破——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1) 条件: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两个电极;钢铁表面的水膜里含有少量H+、OH-和O2等,形成电解质溶液。
(2) 电极反应:负极(铁)2Fe-4e-===2Fe2+,正极(碳)O2+2H2O+4e-===4OH-。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后续反应:4Fe(OH)2+O2+2H2O===4Fe(OH)3。
Fe(O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红色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
(3) 应用:暖贴。暖贴的内部含有铁粉、活性炭、食盐、蛭石、木粉等。铁粉、活性炭、食盐一旦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就会形成原电池,木粉能够吸水并保持水分,蛭石能够保温。原电池的形成加快了铁被氧气氧化的速率,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热量。
问题一 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问题二 如何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1.按照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判断电极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转移的电子数。
2.电极产物在电解质溶液中应该能够稳定存在,如在CH4燃料电池中,当电解质溶液是碱性溶液(如KOH溶液)时,其对应的产物应该写成CO,而不应该写成CO2,因为CO2能与KOH溶液发生反应。
3.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加等于原电池的总反应式。
问题三 钢铁在空气中是如何被腐蚀的?
1.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
负极(铁):2Fe - 4e-===2Fe2+
正极(碳):2H2O+O2+4e-===4OH-
正、负极产物结合成Fe(OH)2,会进一步被O2氧化为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C )
A.锌片不断溶解,说明Zn失去电子
B.铜片上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的H+在其表面得到电子
C.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
D.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
【解析】 锌片作负极,发生反应Zn-2e-===Zn2+;铜片作正极,发生反应2H++2e-===H2↑。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是Zn+H2SO4===ZnSO4+H2↑。
【素养要求】 能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中的常见考点
(1) 能量转化方式: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外电路→正极。
(3) 电流的方向:正极→外电路→负极。
(4) 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
(5) 电极反应的特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C )
      
  A    B    C    D
【解析】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故不能组成原电池,A项错误。两种金属没有活泼性差异,故不会产生电流,B项错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会产生电流,D项错误。
【素养要求】 能辨析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选做强化题 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 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Zn+2H+===Zn2++H2↑__。
(2) 将锌片、铜片按照下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__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__。
(3) 稀硫酸在下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__作为正极反应物__。
(4) 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②③__(填序号)。
① CaO+H2O===Ca(OH)2
② 2H2+O22H2O
③ Cu+2Ag+===Cu2++2Ag
【解析】 (2) 原电池工作时,会产生电流,电流计指针也就会发生偏转。 (3) 正极的反应为2H++2e-===H2↑,硫酸作为正极反应物提供H+。 (4) 原电池工作时,存在电子的定向转移,这就通常需要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素养要求】 能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