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3 22: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或吟诵),透过声音本身理解诗句的内容。通过音形义结合的方法理解重点字“昼”“绩”“耘”的意思。
2.在品读诗句中,通过猜出心声,展开动作,添加角色,形成对话等方法展开想象, 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出的童真、童趣,童心的美好。
3.运用阅读中提炼出的展开想象的方法,把描写美好童年的诗句改写成一段白话文,为课后小练笔的完成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在品读诗句中,通过猜出心声,展开动作,添加角色,形成对话等方法展开想象, 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出的童真、童趣,童心的美好。
【教学难点】
运用阅读中提炼出的展开想象的方法,把描写美好童年的诗句改写成一段白话文,为课后小练笔的完成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开篇聚焦名人语,引出主题话“童年”(明主题)(3分钟)
师聊天式引出冰心的话: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当我拿过书翻开这一单元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书中的一句话打动了,你们能猜到是哪句话吗?(也许学生会注意到,但也很有可能没注意过。)
教师出示这单元的开篇语:
师:你们能猜出这段话中哪个词让我特别有感触吗?
(学生猜,教师板书:童年)
师:你们对这个词有感觉吗?说一说。
预设:学生滔滔不绝,觉得童年无忧无虑、玩耍、单纯、没有压力。
教师的应对方式:
师:是呀!因为你们还是孩子,正在自己的多彩童年里,享受着这份美好。在我们大人(老人、过来人)眼里,就羡慕得不得了。因为我们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这些过来人再看到别人的童年生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心动神移。不仅我们今天的成人有这样的情感,其实千年前的古人也同样有这样的情感呢。你们能透过诗句读懂古人的心吗?咱们来试一试。
教师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边板书,边讲解:四时,四个时节,春、晚春、夏、秋。田园:范成大此时是生活在田园当中,这个地方是苏州旁边的石湖,范成大在这里过着无官隐居的生活,看到田园里农民在劳作,写下一组诗歌。共60首,这是夏这部分的一首。)
【设计意图:因为这首古诗是本册书中的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它是开启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关键一课。本着部编本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设计思路,我从冰心的开篇语入手,引出“童年”这个话题,为这一单元的阅读营造出同一主题的阅读氛围。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可能与我们的成人心境有一段距离,所以通过聊天搭建起情感互通的桥梁,也为后面的从儿童视角和从成人视角品读古诗中的童趣打下基础。】
二、 童声吟诵显童趣,孩提视角解诗文 (表诗意)
(一)板书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互动中理解诗意(9分钟)
师:这首诗已经预习过了吗?(学生肯定回答预习过或早就背过这首诗,觉得很简单。)
老师来看看你们预习的情况。
考查
1.师:在这首诗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白天,人们来到田地里劳作,除去田间的杂草。请分别写出表示时间的和除草这个动作的那两个字。
生:板书 昼 耘
引导学生根据字形分析字义(昼:底下是个旦,太阳出来,早晨。上面是“尽”的减省变成尺,尺寸度量到头。哪里是那个头呢?到太阳下山。所以这个字是白天,和夜相对。)
2.师:诗中还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到了晚上,人们在家里把麻搓捻成线或绳。写出表示时间和搓捻这个动作的那两个字。
生:板书 夜 绩
3.对照板书:从这表示时间的词和这表示动作的词,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大人们很是忙碌的,不停地劳作着。男耕女织,起早贪黑。
所以诗中说——村庄儿女各当家(各自承担起家务活儿)
4.师:大人们这样忙活,这孩子们在干什么?写出来
生:一种答案是“种瓜”
一种答案是“学种瓜”
学生各抒己见,从“学”这个字多元化的体会童真、童趣,童心的美好。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
师:“种瓜”和“学种瓜”一字之差。有什么不一样呢?说说你的理解或感受。
理解1:通过“学”字,体会到孩子的好奇,觉得很好玩。孩子们不会除草也不会耕织,但也一本正经的,像模像样地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一下学着种瓜。他们也未必会种,但觉得特别好玩。(从儿童心理的角度 板书:有趣)
理解2: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通过主动地“学”解读出孩子们希望学会,能早日帮家人分担一些活儿。(从人性的角度板书:纯真)
理解3:通过“学”感受到孩子们耳濡墨染,喜欢参加这样的劳动,觉得这样是快乐的。(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板书:快乐)
理解4:还可以从家人的角度品味出,带人们对孩子是一种关爱,虽然大人很忙碌,但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度,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这里“学”,而不是非要教,或分配给这样的任务。(从成人关爱的角度板书:自由)
(可能学生还会说出其他的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因为这首诗歌文笔明白简洁,没有生涩难懂之处,再加上学生已经有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学习基础,对于大概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个教学目标并不困难。但对于本课生字“昼”“绩”的音、形、义的掌握要有所落实。为了避免支离破碎的逐字翻译,教师采取趣味性强、综合反馈效果更好的师生互动形式,聚焦关键信息,写和说结合,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抓住“学”字进行多元化解读,给学生传达的信息是在很多时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不管是怎样的答案,都可以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初步体会诗中的童真、童趣以及童心的美好。
(二)童声吟诵,展现大人的忙碌,孩子的童真童趣(6分钟)
1.师:你们可以尝试着读出大人的忙碌,孩子的童真童趣吗?
2.学生读或吟诵
3.教师顺势指导学生用吟诵的方式读出近体诗的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展现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
具体做法:
首先学生判断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找出节奏点和韵字。
接着教师出示这首诗的课件,用吟诵符号和颜色区分法标出节奏、韵脚和入声字。
教师语言导读,学生反复吟诵:
一吟:
师:我想看到一望无际的农田。
生:吟诵“昼出耘田夜绩麻”,拖长“耘田~”,表现一望无际之感。
二吟:
师:我想看到大人们谁也不闲着,早出晚归,忙完农活又纺线织布的忙碌身影。
生:吟诵“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突出两个仄声“昼”“夜”,三个韵字“出”“绩”“各”
三吟:
师:我想看到小孩子一本正经的,模仿大人的样子。
生:吟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特别是入声字“学”
四吟: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吟诵在展现画面,这回我们一起吟诵整首诗,请你透过声音体会一下诗歌传达出的情感。
师生一同吟诵
谈感受:劳动的美好,愉悦的心情,自给自足的成就感、满足感。对劳动的热爱。
师:其实呀,早在范成大之前,中国的田园诗歌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歌颂田园,在诗歌里就不写农民和劳动。如果写劳动,往往都会表达对农民的怜悯之情,对当时社会或统治者的一种讽刺。范成大却是用田园诗歌颂农家生活的简单、美好,开创了诗歌史上的先河。透过这样的诗句写出儿童对于劳动的原始热爱。所以这样的画面更加打动人心。(出示诗歌,再次吟诵)
【设计意图:因为我校学生有一定的普通话吟诵基础,所以在此环节教师给学生反复吟咏的机会,以读代讲。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近体诗在声音上的创作规律 ,通过声音本身的高低长短、轻重缓急,韵字开口度的大小,感受画面,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了解范成大的田园诗歌开了赞颂劳动美好的先河。 】
三、字间延展巧思量,角色扮演觅心音 (悟诗情)(10分钟)
1.师:其实在读诗歌的时候,不仅我们的心可以动,藏在文字中的画面也可以动,你们相信吗?你有什么方法让这个画面动起来吗?
2.学生主动寻找方法:
预设1: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
师点评:读诗离不开想象,这是总的方法。板书:想象
但是说得太空泛,具体点,可以想象什么?
预设2:比如孩子们看到大人们在田间除草,在织布,就可能会想什么,后来他就去学种瓜了?可能会想:这活儿我干不了,分不清哪是草,哪是苗,可别帮倒忙。还可能会想:搓麻织布可是技术活儿,弄不好就剪不断理还乱了。还是种瓜比较容易。
师点评:这样一说就具体了,可以通过想象,猜出诗中人物内心的声音。板书:猜出心声
预设3:可以想象小孩子是怎么种瓜的,加上一系列的动作。(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师点评:还原场景,描写动作,把动作延展开。板书:展开动作
师继续点拨:但如果你们就是诗里的小孩子,会出怎样的状况才真实呢?
(体现“学”的情趣。动作笨拙,手忙脚乱。看一眼,做一步。还会有分歧等。)
师随机采访
师:看到孩子们这可爱的样子,可能还会吸引到我这样的路人驻足观看,甚至忍不住凑上前去搭讪几句。
师:小家伙儿,种瓜好玩吗?
生:……
师:累了就歇会儿吧。
生:……
师:你种的瓜能长出来吗?长出来你打算给谁吃呀?(丝瓜 苦瓜 冬瓜 南瓜)
生:……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想象时,还可以添加角色,让人物互相聊起来。
板书:添加角色
形成对话
师:看到这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童趣的一幕,我恍惚间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仿佛在很多古诗文中都能寻觅到这种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画面……
(顺势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想象读古诗的方法。边交流边尝试,教师顺势提炼,用板书的手段及时把学生寻找到的方法进行呈现。为下一环节的学以致用做及时的学法归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层次的想象,学生再度体会诗中的 童趣,感悟童年的美好。 】
三、诗文映衬慢慢叙,童心未泯代代传(养诗心)(10分钟)
1.创设情境吟诵诗句
师:我仿佛来到了长满白莲的大片池塘,只见——
生吟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师:我仿佛来到了小儿垂钓的现场,只见——
生吟诵: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我仿佛来到了开满油菜花的田间地头,却见——
生吟诵: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我仿佛来到了那个草长莺飞的二月天,看到——
生吟诵: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随着课堂对话的进行,课件展现这四首诗中描写童趣画面的语句。)
2.学以致用初练身手
师:运用你们刚才总结出的方法,抽取一个内容,让这个充满童趣的画面活起来吧。
学生动笔描写(教师巡视关照)(给学生6分钟的时间)
3.写后交流展现画面
随着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4.感悟童心的弥足珍贵
师: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虽然最终会长大成人,和自己的童年挥手作别,但我们应该像范成大、白居易、胡令能、杨万里、高鼎一样,告诉自己人可以老去,心却不可以老去,永葆一颗不泯的童心,常忆童年往事,让它成为你人生中的深刻记忆。
(出示课件再次出现单元开篇时冰心的话,作为本课的收口。)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趁热打铁,及时运用阅读中学到的展开想象的方法,动笔实践的机会。在这里,教师没有再次让学生描写“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个画面,而是呈现出多首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句,用意之一在于避免学生只是把前面大家说过的内容凭着记忆再写下来。表面看会比写其它的诗句效果更好,但却很难有真实的反馈效果。用意之二在于课内外资源的结合运用,使“童年”这个主题的阅读体验会变得更加丰满、立体。从而在这些诗人描写的美好生活画面中领悟到面对人生应有的态度:人可以渐渐老去,童心却一定要永驻心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