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5 09:57: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春运从1月10日开始,2月18日结束,共40天。预计2020年全国春运客运量约30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人口流动 D.省际人口迁移
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3.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客流量过大②出行时间分散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④民工流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方向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东南亚地区人口向美洲迁移的原因是( )
A.北美洲南部阳光地带的气候条件更适合居住
B.新大陆被发现后殖民主义扩张的需要
C.东南亚和美洲之间的地区经济差异很大
D.人们为了躲避战争向美洲迁移
5.甲大洲人口向外迁移的影响是( )
A.使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B.阻碍甲大洲经济的发展
C.改变了世界人种的空间分布
D.促进乙大洲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中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迁移 D.从内陆国向沿海国迁移
7.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世界人口迁移的的主要拉力是(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Y省2019年人口出生率为11.0‰,高于全国平均值;是近年来人口流出超过1000万的唯一省份;2010~2019年,该省人口增幅为25‰,在全国31个省份中位居28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Y省最可能是( )
A.河南 B.重庆 C.浙江 D.新疆
9.人口流出对Y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劳动力短缺 B.老龄化进程加快
C.性别比失衡 D.户籍人口数减少
10.从长远来看,促进该省人口回流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放宽生育限制 B.降低落户门槛
C.提升公共服务 D.调整产业结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1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1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1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 B.自然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时期的户籍迁移记忆图”,读图回答下题。
时期一、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B.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C.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社会因素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状况。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全国劳动力区域流动中 和 劳动力流动比例下降, 劳动力流动比例增加。
(2)2000年,东部地区劳动力区域流动以 为主;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区域流动以 主。
(3)图中数据显示,2000 2010年,东部地区省际经济差异 ,省内县际经济差异 ,县内经济差异 。(均填“变大”或“变小”)
(4)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省际劳动力流入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2019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流入和流出的比重表,完成下列要求。
流出省(市) 占总量比重(%) 流入省(市) 占总量比重(%)
贵州 6.1 福建 5.6
四川 16.1 北京 5.6
江西 8.6 上海 7.2
河南 8.3 江苏 5.6
安徽 10.6 浙江 8.9
湖南 10.6 广东 35.5
其他 39.7 其他 31.6
(1)据表指出我国人口空间流动的流向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简述农村劳动力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2000年和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人口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___________。
(2)说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
(1)从数量和密度两方面描述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原因。
(3)试为政府控制外来人口提出合理化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春运从1月10日开始,2月18日结束,共40天。预计2020年全国春运客运量约30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人口流动 D.省际人口迁移
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3.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客流量过大②出行时间分散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④民工流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C 2.C 3.D
【分析】1.春运旅客定居地不会发生长期改变,因此不属于人口迁移,为人口流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春运客流以城市民工返乡探亲为主,春节前是城市向农村,春节后农村向城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此春运客流量大,民工流数量多,①④正确,D正确。春运旅客出行时间集中在春节前后,导致春运压力大,②错误,C错误。客流集中于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人口流动: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但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方向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东南亚地区人口向美洲迁移的原因是( )
A.北美洲南部阳光地带的气候条件更适合居住
B.新大陆被发现后殖民主义扩张的需要
C.东南亚和美洲之间的地区经济差异很大
D.人们为了躲避战争向美洲迁移
5.甲大洲人口向外迁移的影响是( )
A.使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B.阻碍甲大洲经济的发展
C.改变了世界人种的空间分布
D.促进乙大洲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答案】4.B 5.C
【分析】4.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影响因素为殖民扩张,故B正确;二战前东南亚迁往美洲主要以劳工的形式开发新大陆,故A错误;二战后东南亚人口迁往北美洲地区主要是因为两地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二战前主要是劳工形式,和开发新大陆相关,故C错误;二战前东南亚并未有大规模战争,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5.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以集体性、大批量的移民开发为主,短期流动人口较少,故A错误;二战前由甲大陆迁往新大陆的人从新大陆掠夺资源与财富,有助于甲大洲经济发展,故B错误;甲大洲为白种人,其随甲大洲人口外迁遍布世界,改变了世界人种的空间分布,故C正确;由图可知,甲大洲并未向乙大洲迁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中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迁移 D.从内陆国向沿海国迁移
7.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世界人口迁移的的主要拉力是(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答案】6.A 7.B
【解析】6.根据表格世界人口主要的迁出国为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迁入国主要为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故A正确;表格中迁入国家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故B错误;迁出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迁入国家主要集中在中高纬度,故C错误;主要的迁出国家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均为沿海国家,迁入国家既有内陆国家也有沿海国家,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7.移民多数在迁入国社会地位较低,故A错误;发达国家一般生活节奏更快,休闲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故C错误;移民外迁的主要拉力为寻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故B正确;发展中国家开发程度低,自然环境可能更为优越,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Y省2019年人口出生率为11.0‰,高于全国平均值;是近年来人口流出超过1000万的唯一省份;2010~2019年,该省人口增幅为25‰,在全国31个省份中位居28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Y省最可能是( )
A.河南 B.重庆 C.浙江 D.新疆
9.人口流出对Y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劳动力短缺 B.老龄化进程加快
C.性别比失衡 D.户籍人口数减少
10.从长远来看,促进该省人口回流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放宽生育限制 B.降低落户门槛
C.提升公共服务 D.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8.A 9.B 10.D
【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促进人口回流的措施
8.我国Y省2019年人口出生率为11.0‰,高于全国平均值,说明经济欠发达,C排除;近年来人口流出超过1000万的唯一省份,重庆、新疆人口少,不可能流出那么多,CD错误,A正确。
9.河南人口多,迁移出部分人口不会出现人口短缺的现象,A错误。迁移出去的人群多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老年人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B正确。无法判别比例问题,是否迁移户口问题,CD错。故选B。
10.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大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D正确。ABC对人口回流影响小,故排除。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对人口迁出地:(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联系;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弊)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对人口迁入地:(利)为迁入地提供人才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弊)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差生巨大压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1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1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答案】11.C 12.D 13.A
【分析】11.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大量民工自发迁往该地区是为了务工和经商,获得较高经济收入,图中③表示经济收入;不是气候影响人口迁移;东南沿海资源不丰富,不是吸引人口的因素;民工离家迁往东南沿海,所以婚姻家庭原因是错的。选C正确。
12.近年来,中东地区战争频发,伊拉克国内局势动荡,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外迁,所以主要原因是战争,图中⑤表示战争;与其它因素关系不大。选D正确。
13.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不适合老年人居住;西部、南部阳光充足,气候适宜,老年人迁移到西部和南部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对应图中①,A正确;与政策、婚姻家庭、资源关系不大。故选A正确。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经济因素: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是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战争,支边。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
生态环境因素:灾变、生态恶化等。
1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 B.自然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D
【详解】我国刚刚进入老龄化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小;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目前的主要因素;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能够提供较多的食物,所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由经济欠发达区向经济发达区,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故选D。
1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不同时期的户籍迁移记忆图”,读图回答下题。
时期一、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B.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C.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社会因素
【答案】B
【详解】时期一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是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时期二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富裕的生活,是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该题选B。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
材料三: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
(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
【分析】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去谈。
【详解】(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完善。德国人口是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就业机会更多。德国的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
(2)从有利方面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可以增加德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从不利方面看,大量人口涌入,会影响德国的社会安定。难民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会加重社会负担。
(3)根据材料三图分析,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是和邻国的距离近,路费少。便于走陆路,不用走水路,易于到达。同处中东地区,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差异小,便于沟通交流。
【点睛】战争、灾害造成的国际难民,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类型。迁移方向仍是向就业机会较多,社会安全稳定、社会福利较好、政策宽松的区域。便于重新安定生活。人口的大量涌入,对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 利两方面分析。难民迁移有就近迁移的特点,可以从节省路费,易于到达,相邻区域具有许多相似性,便于交流沟通等方面分析。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状况。
(1)与2000年相比,2010年全国劳动力区域流动中 和 劳动力流动比例下降, 劳动力流动比例增加。
(2)2000年,东部地区劳动力区域流动以 为主;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区域流动以 主。
(3)图中数据显示,2000 2010年,东部地区省际经济差异 ,省内县际经济差异 ,县内经济差异 。(均填“变大”或“变小”)
(4)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省际劳动力流入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1)省际县内省内县际
(2)省际县内
(3)变大变大变小
(4)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中西部地各省市之间就业机会、工资收入、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差距较小,对省际劳动力吸引力相对较弱,故省际劳动力流入相对较少。
【分析】本题以2000年和2010年劳动力区域流动统计柱状图为材料,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结合图例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全国劳动力区域流动中省际和县内劳动力流动比例下降,而省内县际流动比例增加。
(2)2000年,东部地区劳动力区域流动省际占比最大,区域流动以省际为主;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区域流动县内占比最大,以县内主。
(3)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图中数据显示,2000 2010年,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比增大,说明省际经济差异变大,省内县际劳动力流动占比增大,经济差异增大,县内劳动力流动占比降低,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4)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中西部地各省市之间就业机会、工资收入、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差距较小,对省际劳动力吸引力相对较弱,故省际劳动力流入相对较少。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2019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流入和流出的比重表,完成下列要求。
流出省(市) 占总量比重(%) 流入省(市) 占总量比重(%)
贵州 6.1 福建 5.6
四川 16.1 北京 5.6
江西 8.6 上海 7.2
河南 8.3 江苏 5.6
安徽 10.6 浙江 8.9
湖南 10.6 广东 35.5
其他 39.7 其他 31.6
(1)据表指出我国人口空间流动的流向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简述农村劳动力迁入对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征:主要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原因:东部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基础设施健全,生活环境好。
(2)增加劳动力供应;推动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发展。
【分析】本题难度较低,准确提取表格信息是解答第(1)题的关键,熟记基础知识即可解答第(2)小题。
【详解】(1)根据表格信息,流出区中的贵阳、四川、湖南、河南等省大多属于中西部地区,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大多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经济因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
(2)人口大量由农村迁入城市,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拉动城市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农村迁入对城市的劳动力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年轻,能够降低城市老年人口的比重,缓解老龄化现象;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发展。
【点睛】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2000年和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人口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___________。
(2)说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豫、鄂、鲁、湘 有利方面: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利方面:交通拥堵现象加重;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增大;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或者对就业、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空间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难度较易,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读图可知,自2000年至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主要有河南省(豫)、湖北省(鄂)、山东省(鲁)湖南省(湘)。
(2)外面人口大量迁入对上海对上海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方面:大量人口迁入上海,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上海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消极影响方面: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使得上海交通拥堵加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压力加大,人口对当地的环境压力增大。
【点睛】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
(1)从数量和密度两方面描述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原因。
(3)试为政府控制外来人口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数量:从市中心(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5-6环人口总量增长最多。密度从市中心(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3-4环人口密度增加最大
(2)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位于近郊区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靠近近郊工业区方便上下班
(3)加强户籍管理;调整产业结构
【分析】本题以人口密度和数量的变化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缓解人口问题的对策。
【详解】(1)本题要求从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来描述。首先,应结合空间的具体变化(环线次序)来描述;其次,应该点明极值所出现的区域。根据图示人口数量从2环内向外先增加,5-6环人口总量增加最多。人口密度,从2环内向外先增加,3-4环人口密度增加最大,后减小。
(2)从材料中得知“人口倒挂”现象指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其实是考查人口的迁移问题。应从迁入区的拉力和迁出区的推力两方面分析,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寻找更多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3)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经济结构的调整、户籍制度、人口素质等角度分析。加强户籍管理,强化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就业人口的素质,使得外来人口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得到提高,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比重。
【点睛】(1)认真分析图,从图中总结答案,点要全、要详细。
(2)本题结合城市化的拉力因素,先说明人口向城市集聚的原因,再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人口趋向于近郊区分布的原因。
(3)可从政策和就业等方面说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