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5 09:58: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收缩城市"是指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据此完成下图小题。
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较多的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开发时间较晚 ③经济面临转型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
A.建设卫星城镇,分散城市职能 B.扩大工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吸引人口迁入 D.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3.对“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的正确理解是( )
A.城市收缩有利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B.城市收缩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总体水平
C.城市收缩有利于减轻收缩城市的老龄化问题
D.城市收缩引起的人口流动会促进国家内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的数量空化与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各领域协作分工一休化发展。下图为上海、江苏、安徽2011-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①上海 ②江苏 ③安徽 B.①上海 ②安徽 ③江苏
C.①安徽 ②江苏 ③上海 D.①江苏 ②上海 ③安徽
5.①地常住人口增量增加明显,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设施便利,吸引外来人口 B.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越
C.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人口生育 D.承接产业转移,人口回流增多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因子之一,在省际间迁移流动已成常态。下图为“我国某省不同年份迁往主要目标省(市、区)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省最有可能是( )
A.江西省 B.贵州省 C.安徽省 D.黑龙江省
7.该省人口迁出状况主要体现了( )
①空间的邻近性 ②环境的整体性 ③区域的差异性 ④区域的相似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9.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往返交通便利 ②兼顾务工务农
③务工收入较高 ④生活条件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为了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乙村在政府支持下可优先发展( )
A.种植业 B.加工业 C.采矿业 D.物流业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型是美国人口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美国U字型线以内③区域人口相对稀疏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科技水平 C.气候和地形 D.城市分布
12.与②④两地相比,形成①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优势条件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悠久 C.地势平坦 D.交通便捷
13.目前,①区域年轻人口大量向②区域迁移,目的主要是( )
A.与家人团聚 B.追求宜人气候
C.开发矿产资源 D.寻找新兴职业岗位
1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春运不属于人口迁移
B.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属于政治因素人口迁移
C.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
D.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1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由于春节期间,返乡火车票一票难求,机票价格昂贵,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将在老家生活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老人和孩子节后返乡。下列关于“反向春运”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主要受气候的影响
B.流动的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C.加剧春节期间餐饮行业“用工荒”的问题
D.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回流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情况统计表。 (注:劳动力数量为调查样本数)
项目 总计 回流的 劳动力 仍在外就 业劳动力 未曾外出 就业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人) 10 651 2 833 4 168 3 650
平均年龄(%) 15—29 岁 27.2 19.3 47.0 10.6
30—45 岁 40.6 47.3 39.6 36.7
46—60 岁 32.2 33.4 13.4 52.7
婚姻状况(%) 未婚、离异 或丧偶 18.8 10.7 32.4 9.5
已婚 81.2 89.3 67.6 90.5
受教育 程度(%) 小学及以下 25.4 24.3 16.3 36.9
初中、高中或职高 57.4 61.8 60.1 51.1
大专及以上 17.2 13.9 23.6 12.0
人力资本 提升状况(%) 接受过农业培训 16.8 19.5 13.0 19.0
接受过非农培训 27.6 28.2 33.6 20.1
个人年收入(元) 17 068 14 983 22 852 11 562
有父母在农村(%) 41.8 44.0 48.8 32.0
有配偶在农村(%) 37.6 47.3 12.0 59.5
有孩子在农村(%) 18.7 41.6 7.4 25.0
(1)读表,比较回流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的不同。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原因。
(3)简述劳动力回流对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 显示,我国友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是留守 儿童。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据材料分析,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区哪个区域打工?为什么?会对荣防村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2017—2018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反映了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这种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因素是_________。(填字母)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当地有什么意义
(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1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20.(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收缩城市"是指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据此完成下图小题。
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较多的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开发时间较晚 ③经济面临转型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
A.建设卫星城镇,分散城市职能 B.扩大工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吸引人口迁入 D.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3.对“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的正确理解是( )
A.城市收缩有利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B.城市收缩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总体水平
C.城市收缩有利于减轻收缩城市的老龄化问题
D.城市收缩引起的人口流动会促进国家内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1.C 2.D 3.D
【分析】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为重工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①正确;城市面临经济转型过程,就业出现问题,人口流向外地,③正确;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人口外迁,④正确;城市收缩与开发的时间无关,②错误。故选C。
2.城市本身在收缩,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不合时宜,A错;东北地区城市多为重工业城市,本身以制造业为主,但产业结构单一,并不能增加劳动就业岗位,B错;城市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城市产业特征,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并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有效措施,C错;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可能留住人口,D正确。故选D。
3.城市收缩会加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利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平衡,A错误;城市收缩不利于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总体水平,B错误;外迁人口多为青壮年,城市收缩会加剧收缩城市的老龄化问题,C错误;城市收缩引起的人口流动会促进国家内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的数量空化与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各领域协作分工一休化发展。下图为上海、江苏、安徽2011-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①上海 ②江苏 ③安徽 B.①上海 ②安徽 ③江苏
C.①安徽 ②江苏 ③上海 D.①江苏 ②上海 ③安徽
5.①地常住人口增量增加明显,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设施便利,吸引外来人口 B.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越
C.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人口生育 D.承接产业转移,人口回流增多
【答案】4.C 5.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4.根据题意,长三角地区各领域协作分工一体化发展。其中上海会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安徽,安徽则会承接上海、江苏等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的纺织产业、重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安徽的常住人口会在政策方案实施后出现增长,兴起“回乡”热潮,图中符合的为①。而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上海,则以发展科技主导产业为主,需要的是科技人才,对劳动力素质需求较高,大量的劳动力开始离开,常住人口增量开始下降,甚至会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图中符合的是③。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安徽和上海之间,既要承接来自上海的产业转移,又要将本地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所以常住人口增量会保持相对稳定,图中符合的是②。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5.安徽常驻人口增量增加明显,是因为承接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大量劳动力回流,人口回流增多,D项正确。交通设施来说,比上海和江苏较为不足,没有明显优势,所以并不能因此吸引外来人口,A项错误。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江苏和上海的建设可能会更好,并不能成为人口增量增加的原因,B项错误。常住人口在短期内增量大量增加,与鼓励生育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选D。
【点睛】安徽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使得大量劳动力回流,安徽的常住人口增量不断加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因子之一,在省际间迁移流动已成常态。下图为“我国某省不同年份迁往主要目标省(市、区)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省最有可能是( )
A.江西省 B.贵州省 C.安徽省 D.黑龙江省
7.该省人口迁出状况主要体现了( )
①空间的邻近性 ②环境的整体性 ③区域的差异性 ④区域的相似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D 7.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6.根据图上信息,该省从1995年到2015年之间,前往辽宁省、北京市、山东省的人口最多,其次是山东、天津、河北等,可以看出,该地区应该位于北方地区,且十分临近辽宁省。江西省位于南方地区,A项错误。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B项错误。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离辽宁较远,C项错误。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靠近辽宁、北京等地,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选D。
7.该省的人口迁出状况,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以临近的地区为主,所以体现了空间的临近性,①正确。其次大量人口去往北京、山东,去临近的吉林却相对较少,说明有经济发展等因素,即区域的差异性,③正确。迁往辽宁人较多,迁往吉林的人较少,体现不了环境的整体性,并且黑龙江与山东、北京等地相差较大,体现不了区域的相似性,②④错误。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9.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往返交通便利 ②兼顾务工务农
③务工收入较高 ④生活条件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为了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乙村在政府支持下可优先发展( )
A.种植业 B.加工业 C.采矿业 D.物流业
【答案】8.D 9.A 10.B
【解析】8.乙村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最落后,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外出务工比例最高,丙村人均耕地面积大,外出比例相对较小,甲村经济发达,离城区近,有多家工厂,外出比例最小,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应该是乙、丙、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丙村人均耕地面积大,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大多在附近县市找工作,往返交通便利,①对。可以兼顾务工务农,提高收入,兼顾家庭,②对。③④错。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乙村人均耕地面积小,盛产楠竹,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政府应该优先支持发展楠竹加工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各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促进经济发展。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型是美国人口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美国U字型线以内③区域人口相对稀疏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科技水平 C.气候和地形 D.城市分布
12.与②④两地相比,形成①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优势条件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悠久 C.地势平坦 D.交通便捷
13.目前,①区域年轻人口大量向②区域迁移,目的主要是( )
A.与家人团聚 B.追求宜人气候
C.开发矿产资源 D.寻找新兴职业岗位
【答案】11.C 12.B 13.D
【分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分布U形区域大致是西部高原区,人口稀疏,西部沿海、中部平原和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密集,故造成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因素,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①地位于美国东北地区,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密集,人口稠密,B正确,经济水平差异不大,地势和交通不是该人口稠密的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13.②是美国新兴产业的聚集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为年轻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吸引大批的年轻人前往就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人口分布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1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春运不属于人口迁移
B.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属于政治因素人口迁移
C.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
D.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答案】B
【详解】春运中人口流动大多为短期流动,属于人口流动,A正确;疫情期间,我国各省市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只是人口短期流动,不属人口迁移,B错误;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大,人口流动限制放宽,因此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C正确;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多,生活条件较好,吸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人口迁入,因此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三要素:a.空间移动;b.变更居住地(跨越行政区);c.时间限度(一般一年)。(季节移动、短期旅行不是人口迁移。)
1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由于春节期间,返乡火车票一票难求,机票价格昂贵,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反向春运”是指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将在老家生活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老人和孩子节后返乡。下列关于“反向春运”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主要受气候的影响
B.流动的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C.加剧春节期间餐饮行业“用工荒”的问题
D.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
【答案】D
【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反向春运”是指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将在老家生活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老人和孩子节后返乡,由此判断,“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D正确;“反向春运”人口流动与气候无关,A错误;流动的人口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B错误;“反向春运”使得部分年轻人可以留在工作城市,坚守工作岗位,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春节期间餐饮行业“用工荒”的问题,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回流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情况统计表。 (注:劳动力数量为调查样本数)
项目 总计 回流的 劳动力 仍在外就 业劳动力 未曾外出 就业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人) 10 651 2 833 4 168 3 650
平均年龄(%) 15—29 岁 27.2 19.3 47.0 10.6
30—45 岁 40.6 47.3 39.6 36.7
46—60 岁 32.2 33.4 13.4 52.7
婚姻状况(%) 未婚、离异 或丧偶 18.8 10.7 32.4 9.5
已婚 81.2 89.3 67.6 90.5
受教育 程度(%) 小学及以下 25.4 24.3 16.3 36.9
初中、高中或职高 57.4 61.8 60.1 51.1
大专及以上 17.2 13.9 23.6 12.0
人力资本 提升状况(%) 接受过农业培训 16.8 19.5 13.0 19.0
接受过非农培训 27.6 28.2 33.6 20.1
个人年收入(元) 17 068 14 983 22 852 11 562
有父母在农村(%) 41.8 44.0 48.8 32.0
有配偶在农村(%) 37.6 47.3 12.0 59.5
有孩子在农村(%) 18.7 41.6 7.4 25.0
(1)读表,比较回流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的不同。
(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原因。
(3)简述劳动力回流对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回流的劳动力中,已婚的比例较高,有配偶或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回流的劳动力平均年龄较大;回流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
(2)个人年收入较少;接受非农培训的比例较低,就业难度较大。
(3)满足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多元化;回流的劳动力可带回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 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分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及影响等知识。
【详解】(1)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状况的差异,需要结合表中数据,从平均年龄,婚姻状况和已婚比例、总体教育程度、有孩子在农村的比例等方面进行比较。根据表格数据可得出已婚的比例较高,有配偶或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回流的劳动力平均年龄较大;回流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
(2)劳动力回流迁移从经济因素角度的主要原因通过读表可知,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力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还有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等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借助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经济的影响来分析。劳动力回流迁移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刘,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节约教育和培训经费,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利于资源的开发,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等。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 显示,我国友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是留守 儿童。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据材料分析,荣防村青壮年最可能区哪个区域打工?为什么?会对荣防村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2017—2018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最可能去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且距离较近。不利影响: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使当地劳动力缺乏;人才流失。
(2)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 自身素质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东部沿海地区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荣防村青壮年之所以外出打工,是由于当地人地矛盾严重,经济收入较低等原因,故使其前往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打工。这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发展条件,且距离贵州较近。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其原因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迁出地的不利影响主要从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使当地劳动才短缺,人才流失等角度分析。
(2)从图中可看出从2017年到2018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民工就业比例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反映了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这种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___,属于中间阻力的因素是_________。(填字母)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当地有什么意义
(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A、B C、D、E
(2)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
(3)可增强社会活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现象产生的机制和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难度一般。(1)解答时要注意理解拉力和阻力的含义,并能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作答等。(2)此问解答时注意抓住关键词“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3)此问解答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详解】(1)根据材料,图中的人口迁移指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的现象。图中A指城市的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B指城市中的收入高等因素,因此AB因素吸引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应该属于拉力;根据图示,C指家庭因素,D指土地等因素,E指儿童的教育或者老人的照料等因素,这些因素限制了农村往城市迁移,为人口迁移的阻力因素。
(2)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看,人口迁出对于农村来说,减少了对农村资源的消耗,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因此可以更加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人地矛盾缓和,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等。
(3)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会对城市产生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如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增强社会经济活力;人口大量涌入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外来人口过多还会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1)流向: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主要特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分析】考查人口迁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我国民工流出的省份主要是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河南、重庆等,主要位于中西部内陆地区;我国民工流入的省份主要是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新疆等,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当前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当前我国人口迁出以农村人口为主,占73%,而迁入地以城市为主,占74.4%,因此在城乡结构中,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2)人口迁移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做答。有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往城市,给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弥补了城市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带动当地商品经济、第三产业和工业的发展,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使迁入地土地资源更紧张,加剧了迁入地的人地矛盾;给城市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带来一系列的压力;大量外来人口流动也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增加了社会治安隐患。
【点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可分为两大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人口迁移规模小,以组织性迁移为主,迁移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东部到中西部边疆地区、由城市到农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大(流动人口规模也大),以自发性迁移为主,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是由中西部内陆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区(或工矿地区)、由农村到城市。
20.(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上海高市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上海高市常住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量有关,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可从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两方面分析;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上海经济发达,对外吸引力大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有关。
(3)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利于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的增加,也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表现在: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社会问题突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