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1人口分布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5年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这意味着备受民众关注的全面二孩政策离正式实施又近了一步。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不同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有( )
A.环境 B.经济 C.文化 D.资源
2.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是为了( )
A.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B.提升民族人口的素质
C.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增加我国人口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能正确反映某一区域内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 )
A.常住人口 B.户籍人口 C.人口密度 D.人口增长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B.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C.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D.主要趋向于乡村地区地带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自然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水源 D.交通
7.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是( )
A.国家人口政策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历史因素 D.交通运输条件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贫瘠 B.气候湿热 C.洪涝多发 D.开发较晚
9.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11.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④种族结构复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萨那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门的首都,位于海拔约2 000米的山地地区。该国,水资源极度匮乏,粮食基本依赖进口。读图,完成下题。
影响也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水源
B.海水、气候
C.纬度、地形
D.水源、纬度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14.形成我国AB一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沿海、沿河 B.干旱、荒漠多
C.交通闭塞 D.经济落后
1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图中分别对应四大流域,其中,人口分布最稀少的是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材料三 “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一反映出1990年~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49℃ ≥29℃ ≥24℃ 18-24 <18℃ ≤10℃
(1)图甲、图乙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
(3)解释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_、____。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 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____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是个移民国家,人口大部分居民有欧洲血统,下图示意巴西人口分布。
(1)据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2)写出甲地形区名称,说明该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
(3)乙地区人口稠密,试分析原因。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韩国 1.5 0.6
印度 2.9 1.0
尼日利亚 4.3 1.3
埃及 2.9 0.8
德国 0.93 1.09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
(2)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型。
(3)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
(4)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
(5)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
(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人口分布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侧和西北侧地区比较表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
东南侧地区 36% 96% 303人/km2
西北侧地区 64% 4% 16人/km2
(1)黑河、腾冲分别属于____、____(写简称)两个省级行政区。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是____。
(3)请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1人口分布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5年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这意味着备受民众关注的全面二孩政策离正式实施又近了一步。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不同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有( )
A.环境 B.经济 C.文化 D.资源
2.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是为了( )
A.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B.提升民族人口的素质
C.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增加我国人口
【答案】1.B 2.C
【解析】本题组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考查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本组题关键是考生明白图示中的“人口零增长”是指自然增长为0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的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题目的要求。
1.通过图示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总体上表现为东部地区省份较早,西部地区省份较晚。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受教育水平不同,导致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中国老龄化严重,且青少年比重不断下降,故此提出“单独二孩”是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形成人口红利,C正确。“单独二孩”政策是鼓励生育,不是为了提供人口合理容量和提升民族人口的素质,AB错误;我国人口基数大,二孩政策是为了应对人口增长放缓和年龄结构问题,不是为了增加中国人口,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能正确反映某一区域内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 )
A.常住人口 B.户籍人口 C.人口密度 D.人口增长
【答案】C
【详解】反映某一区域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人口数量,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越稠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详解】我国东部地区背负大陆,濒临海洋,地势平缓,气候雨热同期,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历史悠久、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使东部地区的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①②⑤正确。我国能源和资源很多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并且陆上国界线较长,在沿边经济贸易上内陆地区具有较大优势。③④错误。ABC项错误。故选D。
【点睛】东部沿海地区濒临海洋,利于进出口贸易,人口稠密,是我国主要的工农业基地,科技发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B.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C.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D.主要趋向于乡村地区地带
【答案】D
【详解】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D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世界人口随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的分布变化。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距海远近上,分布在距海较近的地带;垂直方向上,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带上,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要求。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D。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自然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水源 D.交通
7.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是( )
A.国家人口政策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历史因素 D.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6.B 7.D
【解析】6.从图可知,图示区域人口南多北少。该区域北部纬度高,气温较低,南部纬度低,温度较高、适合人类居住,气温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B正确。北部是河流下游地形较平坦、南部为河流发源地地势较高,北部水源充足,交通不是自然因素,ACD错误,故选B。
7.从图可知,该区域南部人口较为密集,主要因为南部有铁路和公路经过,交通便利,D正确,同一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不大,B错误。人口政策只会对局部地区的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从图上分布来看,与人口政策无关,A错误。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中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即可。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贫瘠 B.气候湿热 C.洪涝多发 D.开发较晚
9.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8.B 9.D
【解析】8.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潮湿、炎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正确。土壤、自然灾害、开发历史对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9.巴西东部是欧洲殖民较早的地区;东部地区高原内部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凉爽;沿海地地势平坦。这些有利条件使巴西东部成为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①③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南美洲人口分布,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即可,难度较低。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11.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④种族结构复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10.B 11.D
【解析】10.亚马逊河流域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闷热潮湿,且雨林茂密,故不利于人类生存,故人口分布稀疏。故选B。
11.巴西高原东北沿海为平原地区,由于纬度略高,则气候适宜,故适宜人类生存;而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能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故选D。
1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萨那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门的首都,位于海拔约2 000米的山地地区。该国,水资源极度匮乏,粮食基本依赖进口。读图,完成下题。
影响也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水源
B.海水、气候
C.纬度、地形
D.水源、纬度
【答案】A
【详解】从材料和图中可知,该地区是山地为主的地形且水资源极度贫乏,因此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故A正确。故选A。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14.形成我国AB一线西北部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沿海、沿河 B.干旱、荒漠多
C.交通闭塞 D.经济落后
【答案】13.C 14.B
【解析】13.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大致以AB线为界,我国东南人口密度大,人口多,我国西北人口密度小,人口少,因此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14.图中显示,AB一线西北部地区居内陆,不临海,河流稀少,A不符合题意。AB一线西北部地区深居内陆,离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荒漠多,宜居条件差,种植业不发达,畜牧业为主,环境能承载的人口有限,导致人口稀少,B符合题意。交通闭塞和经济落后是导致当地人口稀少的重要原因,但不是自然原因,C、D不符合题意。
【点睛】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1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图中分别对应四大流域,其中,人口分布最稀少的是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答案】C
【详解】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为保护雨林,当地为保护性开发,因此人口稀少,C正确。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材料三 “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的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一反映出1990年~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答案】(1)东、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西部地区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3)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的能力,较容易。
【详解】(1)从图中可读出:整体来讲1990到2000,东中西部的人口分布差距更大,局部来分析,东中部人口密布增加,西部略有下降。注意要读出整体的变化和局部的变化。
(2)由材料二中数据可以看出: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小,人口稀少。
(3)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 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水的渗漏严重,不易保存,土层薄。因此云南、贵州两省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自然条件的恶劣直接影响到交通落后,技术不发达。因此两省贫困人口较多。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49℃ ≥29℃ ≥24℃ 18-24 <18℃ ≤10℃
(1)图甲、图乙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
(3)解释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_、____。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 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____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答案】 水源 地形 亚热带和温带 地形平坦,利于农耕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增长 城市 经济状况 交通条件 历史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甲中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呈片状,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源;图乙中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说明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2)由表中材料可知,人体感受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4℃,所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亚热带和温带。
(3)海拔0~200米的地区为平原地形,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的难度小,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故人口集中分布在该海拔范围。
(4)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口增长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5)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除自然因素外,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人口政策等。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是个移民国家,人口大部分居民有欧洲血统,下图示意巴西人口分布。
(1)据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2)写出甲地形区名称,说明该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
(3)乙地区人口稠密,试分析原因。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2)亚马孙(逊)平原 位于赤道附近(低纬)平原地区,热带雨林广布,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3)气候较为温和,历史较悠久,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对外交通便利。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巴西人口、城市分布图可以看出,巴西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西部、北部地区人口稀疏。
(2)读图分析,甲是亚马孙平原,该地区人口稀少,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过于湿热,植被茂密,不适合居住。
(3)读图可知,乙地区人口稠密。这是因为乙地位于巴西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比较凉爽,温和湿润;东南部海上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和他们掳来的黑人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早,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点睛】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韩国 1.5 0.6
印度 2.9 1.0
尼日利亚 4.3 1.3
埃及 2.9 0.8
德国 0.93 1.09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
(2)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型。
(3)目前埃及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
(4)尼日利亚等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
(5)德国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
(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答案】 尼日利亚 1.9%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过快增长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等。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等 A
【解析】本题以不同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为材料,涉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以、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尼尔利亚和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埃及的人口增长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故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德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为现代型。
(4)尼尔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反应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上升,故治理措施需要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德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且出现人口负增长,故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治理措施则需要适当鼓励生育,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并接受国际移民。
(6)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故选项A正确,选项B、D错误;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故选项C错误;社会分配制度等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点睛】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人口分布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侧和西北侧地区比较表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
东南侧地区 36% 96% 303人/km2
西北侧地区 64% 4% 16人/km2
(1)黑河、腾冲分别属于____、____(写简称)两个省级行政区。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是____。
(3)请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
【答案】(1)黑;滇(云)
(2)东部多、西部少(东南多、西北少)
(3)自然原因: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西部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荒漠,生态环境脆弱。人文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可养育的人口多;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可养育的人口少。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开发较早;西部地区开发较晚。
【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分布为载体,考查人口界线、人口分布特征及原因,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详解】(1)黑河位于我国黑龙江省,腾冲位于我国云南省。
(2)根据材料可判断,我国人口东部多、西部少(东南多、西北少)。
(3)自然原因主要从我国东部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如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西部自然条件较恶劣方面分析,如气候干燥,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荒漠,生态环境脆弱。人文原因主要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及开发历史方面分析。如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开发较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可养育的人口多;而西部地区开发较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可养育的人口少。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