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制约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草场资源
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是( )
A.消费水平 B.资源数量
C.科技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储量 B.人口数量 C.科技水平 D.人口素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16亿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4.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下最大的人口数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与人口消费水平量正相关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C.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6.有利于现在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策略( )
A.鼓励移民迁入 B.减少人口数量
C.鼓励向国外移民 D.放宽人口政策、鼓励二胎生育
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超过忍耐极限时,承载系统就会被损伤。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将到达忍耐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
①土地资源②交通③科技④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是中部某省人口总数、可承载人口数、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消费随时间变化(含预测)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含预测) 人口总数(万人) 可承载人口数(万人) 人均耕地(平方千米) 人均粮食消费(千克/年)
2010年 3574 2415 0.121 400
2018年 3718 2273 0.120 480
2025年 3782 2226 0.118 540
9.该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出增大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资源跨区调入
10.提高该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大量开垦荒地②控制人口数量③加大矿产资源开采④提升该省的开放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A.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
C.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 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1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自然资源与环境 D.地区开放程度
13.(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所谓“木桶效应”是指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读“木桶效应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水资源
15.能增加入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发展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该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均值的比值,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材料二: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老年人口比例对比图
(1)说出上海市人口容量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2005~2010年省域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
(1)甲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去向是_______省,分析甲省这种人口迁移对当地的不利影响。
(2)请从社会经济角度简要说明乙省区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原因。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
(3)我们应如何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
1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制约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草场资源
【答案】B
【详解】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的;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因此水资源成为制约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首要因素。故选B。
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是( )
A.消费水平 B.资源数量
C.科技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答案】A
【详解】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当地的资源、技术水平和开放程度成正相关,而与当地的消费水平成负相关。因此选A。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储量 B.人口数量 C.科技水平 D.人口素质
【答案】A
【详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源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故资源是决定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A符合题意;人口数量不能直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排除B;科技水平和人口素质可以通过影响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但不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排除C、D。故选A。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16亿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4.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下最大的人口数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与人口消费水平量正相关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C.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6.有利于现在中国持续发展的人口策略( )
A.鼓励移民迁入 B.减少人口数量
C.鼓励向国外移民 D.放宽人口政策、鼓励二胎生育
【答案】4.A 5.B 6.D
【解析】4..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区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结合图示可知为①,BCD错误,A正确。故选:A。
5.表中②③④表示不同消费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不同,消费水平越高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少,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还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ACD错误。故选:B。
6.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不适合鼓励移民迁入,A错误;中国目前老龄化趋势严重,减少人口数量和鼓励向国外移民都不利于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BC错误;放宽人口政策、鼓励二胎生育,能够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减缓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D。
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详解】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故①正确。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的利用率越高,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故②错误。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故③错误。区域经济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④,故选A。
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超过忍耐极限时,承载系统就会被损伤。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将到达忍耐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
①土地资源②交通③科技④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详解】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等;深圳经济发达,交通和科技水平高,但深圳城市面积小,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严重不足,使得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趋于极限,①④正确。故选C。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表是中部某省人口总数、可承载人口数、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消费随时间变化(含预测)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含预测) 人口总数(万人) 可承载人口数(万人) 人均耕地(平方千米) 人均粮食消费(千克/年)
2010年 3574 2415 0.121 400
2018年 3718 2273 0.120 480
2025年 3782 2226 0.118 540
9.该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出增大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资源跨区调入
10.提高该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大量开垦荒地②控制人口数量③加大矿产资源开采④提升该省的开放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9.C 10.D
【解析】9.根据表格该省人口承载力下降,该省的实际总人口总数增大,若人口迁出增大,承载力可能上升,故A错误;若科学技术进步人口承载力变大,故B错误;消费水平和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该地区人均粮食消费上升,则可能导致人口承载力下降,故C正确;资源跨区调入,会增大人口承载力,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0.我国中部地区位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大量开垦耕地,会加剧生态破坏,从而降低人口承载力,①错;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减轻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人口承载力,②正确;加大矿产开采,加剧了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破坏,降低人口承载力,③错;加大开放程度,有利于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进而提高人口承载力,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点睛】影响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素 相关性 与人口承载力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人口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人口承载力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人口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人口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人口承载力越大;经济越落后,人口承载力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人口承载力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人口承载力越大;地区越封闭,人口承载力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人口承载力越大
1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A.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
C.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 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口容量的理解程度。
【详解】人口容量是人口数量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是否基本协调的界限,因此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由于现有的资源总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应控制在人口容量之下,人口容量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因此人口容量具有警戒性。选项A符合题意。因为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排除绝对性、相同性特点,因此选项B、C不符合题意。人口容量不具有季节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1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自然资源与环境 D.地区开放程度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口环境容量的首要因素,学生熟记基础知识即可,简单题。
【详解】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容量,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和环境。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都是次要因素。
故选C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13.(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B
【分析】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
【详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平均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不仅包括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也包括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其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B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所谓“木桶效应”是指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读“木桶效应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水资源
15.能增加入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发展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4.A 15.A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14.根据“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据图可知,该地区表示森林资源的木板最短,所以该地的环境容量取决木桶中最短的森林资源,A正确。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所代表的木板都比较长,BCD错误。故选A。
15.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教育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高低等。通过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发展新能源都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控制人口死亡率和提高消费水平会导致资源消费增多,环境人口容量减小。综上,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余各要素均为正相关。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该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均值的比值,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材料二: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老年人口比例对比图
(1)说出上海市人口容量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答对2点即可)
(2)有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引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不利: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有利”与“不利”分别答对2点)
(3)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老年人生活孤单(答对2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人口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发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上海市是对外开发的前沿之一,对外开发程度高,可以利用外界的资源、人才、科技等发展经济;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高等院校多,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环境容量大。
(2)人口迁入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利:大量人口迁入,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经济繁荣;较高的收入和较多的机会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流入上海,为上海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不利:现有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造成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问题;就业岗位有限,人口密集、就业困难,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定;人口多,排放的生活废弃物多,造成环境污染等。
(3)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用以供养老年人,造成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有些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生活孤单。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2005~2010年省域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
(1)甲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去向是_______省,分析甲省这种人口迁移对当地的不利影响。
(2)请从社会经济角度简要说明乙省区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原因。
【答案】(1)去向:广东。不利影响:①造成人才、劳动力流失;②产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2)①经济发展水平低;②交通、通信条件差,对外开放程度低;③教育、科技水平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甲省为湖南省,若发生人口迁移,其主要流向为周围经济发达的省份,因此最有可能是广东省。分析人口迁移对当地的影响主要从对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甲省为人口净迁出区,从环境角度看,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利于保护植被,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利于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利于加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影响主要是导致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导致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2) 分析人口容量主要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发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环境变化趋势等要素分析。乙省为西藏自治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农业欠发达,因此资源水平较低。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科技发展程度较低,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尤其是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讲,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作用。有时也遏制迁出地的经济发展 。
对迁入地: 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促进了该地区人力资源的增加,和经济开发,但是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和环境的不稳定性。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
(3)我们应如何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
【答案】(1)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
(2)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的增多等。
(3)判断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等。
【详解】(1)从图中可知,自然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压力指数小。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水热条件好;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汉河网密集,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江苏省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故江苏省环境人口容量大,成为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
(2)西藏地区人口压力加大,说明西藏的环境人口容量在减小,反映了其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破坏了脆弱的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
(3)分析一个地区人口与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否协调,即可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目前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1)森林 耕地 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数量。
(2)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
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分析】本题以本题我国某地的人口容量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从表中数据可看出该区域的森林人均量是低于最低标准,故是当前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为森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建设都将会大量占用耕地,使耕地人均量有可能低于最低标准,因此可知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耕地。解决措施:
在城市以及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此外,还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2)看法一: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的确我国的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这是众所周知的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动力要成为比较有用的人才,就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事业,通过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来实现。
看法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众多的人口也会导致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以及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点睛】第2题本题的开放性是比较强的,对题干中的观点持何种态度,都要能够自圆其说。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为提升人口容量,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其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分析】本题以上海市的人口容量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为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上海应积极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大宣传与教育,增强公民的节约用水意识。此外,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其人口容量就越大。为提升上海市的人口容量,上海应当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积极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和级,努力提高就业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率。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此外,科技因素也是影响区域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