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6 08:10: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 14万人。上海曾提出到2020年末控制在2480万以内,这“2480万”是让上海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图示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2480万”是指上海市的( )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2.针对上海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扩大经济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大量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答案】1.B 2.C
【分析】1.材料信息表明,上海曾提出到2020年末控制在2480万以内,这“2480万”是让上海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因此材料中“2480万”是指上海市的人口合理容量,B符合题意;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都具有临界性和警戒性,不是“活得舒服”的指标,排除A、C、D。故选B。
2.上海市人口众多,许多资源非常紧张,不具有资源优势,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 14万人,上海曾提出到2020年末控制在2480万以内,人口增长空间不大,不能鼓励生育,B错误;上海人口已经接近饱和,应在现有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C正确;上海市如果大量引进移民,则会很快超过让上海人“活得舒服”的人口总数,从阻碍上海市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C。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答案】3.B 4.C
【详解】1.根据木桶理论,环境人口容量由短板资源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正确;其它资源较多,不是最主要制约因素,A、C、D错误。故选B。
2.图中显示,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中最短板是水资源,表示该省区水资源缺乏,图中显示,该省区矿产、生物资源是“木桶效应”中的长板,表明该省区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但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应是“长板”资源,与图示特征不符,排除A;湖北省和广东省位于南方湿润地区,有大河流经,水资源丰富,与图示特征不符,排除B、D;山东省人口产业密集、水资源紧张,但矿产资源(煤、石油、有色金属等)和生物资源(陆地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与图示特征相符,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盛水的木桶是由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限制,该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称为木桶效应,或称短板效应。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1、图2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经济结构 D.生活水平
6.保持现有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 )
A.小于0.04亿 B.介于0.04亿到0.25亿之间
C.介于4.05亿到33.34亿之间 D.大于33.34亿
【答案】5.B 6.A
【解析】5.读图可知,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小的是土地资源,因此土地资源成了限制西藏地区人口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故B正确,ACD错。故选B。
6.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小的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衡量西藏环境合理容量的重要指标,据图可知,如果保持现有的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小于0.04亿人,故A正确,BCD错。故选A。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EB:环境负担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
7.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8.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答案】7.C 8.C
【解析】7.由“人均耕地=可耕地面积/总人口数”可以得出人均耕地面积比单一的人口变化和耕地面积变化更能反映人口与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更能反映人口与可耕地之间的环境负担加重,故排除AB,C对。“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与题不符合,D不对。故答案为C。
8.开发湿地等易耕土地、提高粮食进口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方式没有体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作用,ABD不对。题目要求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广良种,提高单产,体现了科技对单产粮食产量的影响,能减轻环境负担,C对。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给的公式,和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最能反映”等。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下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是()
A.P1 B.P2 C.P3 D.P4
10.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
B.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1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 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9.B 10.A 11.B
【解析】9.根据图示可知,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的规模也就是城市中人均效益最高的点,即图中P2点。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相当于增加了资源丰富程度,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A正确。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破坏环境,显然不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B错误。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加大对资源的利用,显然不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C错误。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加大对林木资源的利用,显然不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D错误。故选A。
11.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总量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而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与消耗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故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3.影响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丰富程度 D.地区开放程度
【答案】12.C 13.C
【分析】本题组以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影响人口潜力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12.读图分析可知,四地人口潜力指数分别是:①地:450—500,②地:400—450;③地:100—150;④地:150—200,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③地。故C项正确。
13.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制约人口潜力指数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环境人口容量不仅是局限于土地资源与人口数量之间的研究,而且是对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变化的系统透视。下图示意1998-2013年安徽省资源、经济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量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材料分析,制约安徽省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经济水平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15.下列提升安徽省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发展工业,提升工业化水平 B.开采矿产资源,增加输出量
C.人口外迁,缓解人地矛盾 D.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
【答案】14.D 15.A
【解析】14.从图像数据分析,安徽省资源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容量差距最大,资源人口容量远超现实人口容量,安徽为我国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土地资源丰富,资源承载力较高,但经济较落后,就业机会少,大量劳动力外迁,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制约安徽省现实环境人口容量,D正确。故选D。
15.由上题可知,制约安徽省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外迁,所以提升安徽省环境人口容量的合理措施是发展工业,提升工业化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人口流失,A正确,C错误。安徽省不是我国矿业大省和林业大省,BD错误。故选A。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为区域能够承载人口的最大值。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注: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此漫画反映了______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答案】(1)资源 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2)广东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热条件好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度高;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等,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3)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经济水平;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能力的现状,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等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详解】(1)读图可知①人口在增多,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减少,③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人地矛盾逐渐激化。反映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内涵。
(2)广东为人口主要迁入区,说明人口负担最轻。主要从自然条件、交通、对外开放度程度、经济发达程度、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回答。广东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热条件好等(自然条件优越);广东交通便利,对外开放度高;广东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等,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3)根据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回答,科技、经济水平、资源都是正相关;同时还要调控人口和环境保护。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经济水平;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能力的现状,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等。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 788.5~1 870 1 841.5~1 935 1 894.5~2 000
(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至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 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分析】本题以“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为背景材料,涉及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老龄化程度、劳动人口特点及提高人口容量的做法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1)读图甲,将对应年龄段男女所占比重加在一起,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是0~14岁约8%左右,15~64岁约82%左右,65岁及以上约10%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7%,说明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是严重老龄化阶段。
(2)分析图形信息可知,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图中,负值表示减少,正值表示人口增加。结合图例、直接读图可知: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
(3)解答时要审清题意,从水资源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表中信息显示水资源对上海市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上海应注意“开源节流”:从“开源”分析,应开发新的水源地;从“节流”分析,应注意节约用水,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人口容量与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开发能力和利用率,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18.(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西宁地区简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0~14岁比重 15~64岁比重 65岁及以上比重
2000 518.15 26.62% 69.05% 4.33%
2010 562.67 20.92% 72.78% 6.30%
(1)结合图示,分析西宁成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地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2)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分析】本题以西宁地区简图和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为材料,设置了2个小题,涉及到人口容量、人口数量变化及影响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读图,西宁位于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候条件较优越,适宜生活居住。西宁是省会城市,经济水平在青海省最高,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是青海省最高的。
(2)根据材料中表格,青海省2000—2010年的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人口变化特点是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15-64岁人口比重增大,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对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劳动力较丰富,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大,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影响是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大,就业压力加大。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分别表示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与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均值。
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人均耕地 人均森林面积 人均淡水
1000 m2 1000 m2 2000 m3/a
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二 该地区现有人口6200万,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将减少8000平方千米,新造林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
(1)20年后,该地区人均耕地为_________平方米。在科枝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资源是_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资源是_________。有人认为未来20年内此种资源的质量可能会大大提高,试分析说明其理由和今后在利用这种资源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800 耕地
(2)淡水资源 理由:因为该地区未来将退耕还林、还湖,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会使淡水资源的质量提高;治理污染力度可能会加大,水质也会提高。应注意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详解】(1)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量/人口数。20年后,该地区人均耕地为800平方米。由材料中提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使现有耕地减少,由此确定影响未来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限制因素是耕地。
(2)根据各资源现有人均资源量及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的比较再结合当地的生态建设对各资源的影响,可推知对未来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淡水。淡水利用要注意节约、保护水质、季节调配等。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材料: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上述分布特点与我国的人口密度呈现出什么相关性?
(3)分析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的原因。
【答案】(1)地区差异较大;沿海地带相对较小,内陆地区相对较大,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最大。
(2)负相关。
(3)西藏人口数量小,但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主要是经济人口容量小所致。经济人口容量小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差(地势高,气候高寒,冻土、冰川、高寒荒漠广布);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通信、科技等条件差。
【分析】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
【详解】第(1)题,对照图例可知,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地区差异较大,大体上沿海地带相对较小,内陆地区相对较大;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最大,浙江、江苏等省最小。
第(2)题,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腾冲-黑河一线为界,以东以南人口较稠密,以西以北人口较稀疏。人口密度与人口压力指数大致上呈负相关。
第(3)题,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主要是由于经济人口容量小。而经济人口容量小的原因主要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 14万人。上海曾提出到2020年末控制在2480万以内,这“2480万”是让上海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图示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2480万”是指上海市的( )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2.针对上海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扩大经济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大量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1、图2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经济结构 D.生活水平
6.保持现有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 )
A.小于0.04亿 B.介于0.04亿到0.25亿之间
C.介于4.05亿到33.34亿之间 D.大于33.34亿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EB:环境负担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
7.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8.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下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是()
A.P1 B.P2 C.P3 D.P4
10.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
B.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1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 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3.影响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丰富程度 D.地区开放程度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环境人口容量不仅是局限于土地资源与人口数量之间的研究,而且是对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变化的系统透视。下图示意1998-2013年安徽省资源、经济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量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材料分析,制约安徽省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经济水平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15.下列提升安徽省环境人口容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发展工业,提升工业化水平 B.开采矿产资源,增加输出量
C.人口外迁,缓解人地矛盾 D.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人口与资源》漫画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注: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此漫画反映了______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
(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_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 788.5~1 870 1 841.5~1 935 1 894.5~2 000
(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至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18.(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西宁地区简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0~14岁比重 15~64岁比重 65岁及以上比重
2000 518.15 26.62% 69.05% 4.33%
2010 562.67 20.92% 72.78% 6.30%
(1)结合图示,分析西宁成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地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分别表示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与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均值。
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人均耕地 人均森林面积 人均淡水
1000 m2 1000 m2 2000 m3/a
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二 该地区现有人口6200万,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将减少8000平方千米,新造林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
(1)20年后,该地区人均耕地为_________平方米。在科枝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资源是_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资源是_________。有人认为未来20年内此种资源的质量可能会大大提高,试分析说明其理由和今后在利用这种资源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材料: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上述分布特点与我国的人口密度呈现出什么相关性?
(3)分析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