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河北·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但区域差异小
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D
【详解】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土辽阔,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大,A错误;我国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不均,B错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许多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资源不足,C错误;我国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大陆性较强,气候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因此气象等自然灾害频繁,D正确。故选D。
(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阶段练习)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差
3.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
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它仅指生产农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答案】2.D 3.B
【解析】2.湖泊水流动性小,自净能力较河流差,A错。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河水溶解氧多,但是大多数污染物不会繁殖,B错。湖泊水流动性差,溶解氧少,C错。地下水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差,D对。故选D。
3.缺水国家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会导致富水国家水资源紧张,同时水资源长距离运输容易因下渗及蒸发而造成浪费,A错。读材料可知,“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说明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B对。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可能导致水资源紧张,C错。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不只是生产农产品所需的水资源数量,D错。故选B。
【点睛】地面水的自净过程主要包括有混合、日光照射、稀释、沉降、挥发、逸散、中和、有机物的分解、耗氧与复氧以及微生物死亡等。水体自净的结果是感官性状可基本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分解物稳定,水中溶解氧增加,生化需氧量降低,有害物质浓度降低,致病菌大部分被消灭,细菌总数减少等。但水体的自净作用有一定限度,超过此限度,仍可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022·福建·福清西山学校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气候湿冷,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岛居民最担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对应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服务是( )
A.淡水枯竭——供给服务 B.全球变暖——调节服务
C.臭氧层破坏——支撑服务 D.酸雨危害——调节服务
5.近十几年来,该岛生物种类快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较差
B.地形单调,不能发挥调节服务功能
C.人类活动破坏了该地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D.降水增多导致供给服务减弱
【答案】4.B 5.C
【解析】4.该岛受纬度位置和海洋影响,气候湿冷,淡水资源丰富,A错误;该岛四周地势较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岛屿面积减小,人类居住环境受限,而气候变暖使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遭到破坏,B正确;臭氧层破坏对两极地区及青藏地区影响较大,对该岛影响较小,C错误;该岛地域狭小,且为纯牧业区,缺乏现代工业,受酸雨危害程度低,D错误。所以选B。
5.岛屿封闭、地形条件与该岛的调节服务功能关系不大,A、B错误;降水增多一般会导致供给服务增强,D错误;该岛生物种类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人类破坏了生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这属于对自然环境支撑服务的破坏,C正确。所以选C。
【点睛】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2022·安徽·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下面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防护林的主要服务功能是(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7.“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滞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答案】6.B 7.C 8.A
【解析】6.图中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主要体现的是调节服务功能,B正确;供给服务指供给食物,淡水等资源,A错误;文化服务指娱乐旅游等文化服务,C错误;支撑服务指养分循环,光合作用等,D错误,所以选择B。
7.三北防护林位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天气多,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正确;“三北”防护林具有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但不是其主要的环保功效,ABD错误,所以选择C。
8.长江中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加上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易引发水土流失,进而使下游含沙量增加。因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正确;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吸烟滞尘不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BCD错误,所以选择A。
【点睛】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
(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生态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2022·河南省新郑市新郑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夏季,山东青岛遭受到大规模的浒苔侵袭,这是青岛连续15年遭遇此类灾害,青岛被整片绿藻包围。每年的5-7月份大规模的“清藻行动”都会随之展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清藻行动”中获知浒藻波及的范围大小采用的是3S技术中的( )
A.GPS B.RS C.GIS D.BDS
10.青岛浒苔的大规模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光照充足,营养盐类丰富
②洋流和季风影响
③人类过度围海造陆
④山东半岛外延形态有利于加速浒苔南下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9.B 10.A
【解析】9. GPS(定位系统)关键是定位,得到某点的海拔,经纬度位置。重点是测量,得到位置的数据,A错误;RS一般指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进行观测,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分析利用的技术,如灾害监测等,B正确;GIS主要应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C错误;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D错误。获知浒藻波及的范围大小应该采用的是3S技术中的RS。故选B。
10.夏季山东半岛浅海地区热量光照充足,营养盐类丰富,为浒苔提供光热条件和适合的生长环境,①正确;沿岸洋流和夏季东南季风加剧浒苔扩散,②正确;人类过度围海造陆与浒苔扩散关系不大,且青岛并未过度围海造陆,③错误;山东半岛外延形态阻挡了浒苔南下扩散,使浒苔在相对封闭环境下迅速繁殖,④错误。综上所述,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浒苔形成原因:浒苔的生长、繁殖的数量与水体温度、光照强度有关,全球气候变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都会造成浒苔爆发,而且其生命力顽强,在低温、弱光等不利条件下也能存活。
11.(2022·吉林·四平市博达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长宁区苏州河岸升级改造,融合华政校园“思孟园”、“格致园”等校园景观风貌,新增河畔步道、风景廊道。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该河岸的改造主要发挥的是( )
A.文化教育功能 B.休闲观光功能 C.科技创新功能 D.金融贸易功能
【答案】B
【详解】据材料可知,河岸升级改造,优化河岸的景观,所以是发挥河岸的休闲观光功能,B正确;没有体现文化教育功能、科技创新功能、金融贸易功能,ACD错误。所以选B。
(2021·吉林·镇赉县第一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北极熊撑伞遮阳漫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资源的短缺 C.全球气候变暖 D.洪涝灾害频繁
13.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跨区域调配水源 C.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D.植被覆盖率提高
【答案】12.C 13.A
【分析】12.漫画中北极熊撑伞遮阳,并且底下的冰块都融化的只剩一点,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故选C。
13.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坏森林,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故选A。
【点睛】1、海平面上升地球上出现高温天气,并不意味着迈阿密的生活方式将向非洲看齐,但却的确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高温天气怎么会导致海平面上涨呢?原来气温过高会造成冰山消融。海冰和极地冰盖不断融化,使海洋里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如果沙滩被海水淹没,人们会失去很多乐趣。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像迈阿密这样的城市都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科学家能测量出格陵兰岛冰盖融化带来的影响:科罗拉多河的流量增加了6倍。科学家预测,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架继续融化,到2100年,海平面将比现在高出6米。这将淹没许多印尼的热带岛屿和低洼地区,以及迈阿密、纽约市的曼哈顿和孟加拉国。2、融化的冰川观测冰川是否消融并不需要借助特殊设备。原来覆盖在苔原表面的冻土由于表面温度升高而融化后,现在上面生长着植被。蒙大拿州的国家冰川公园由于表面温度上升已经失去了不少壮丽美景。在本世纪,蒙大拿州国家公园的冰川已经严重削减。另外,喜马拉雅冰川是恒河水的主要来源。恒河为5亿人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据说现在每年的水量以37米的速度减少。3、热浪侵袭2003年,横扫欧洲的致命热浪害死了约3.5万人,这可能是科学家在20世纪初开始跟踪的酷暑趋势的预兆。热浪不仅抑制人体的一些功能,更能害死人。图为2008年受热浪侵袭的纽约街头,一个人试图把瓶中的水倒在身上降温。在最近的50到100年中,酷热热浪的发生频率比往常高出了两到四倍。据预测,在未来40年中,还会有高过100倍的情况出现。专家预测,持续的热浪会导致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多,还会有相关疾病出现,地球的平均气温也会升高。4、暴风雨和水灾专家用气候模型预测出,全球气温上升会对降水造成影响。但越来越频繁的超大风暴确实谁都不愿见到的:在短短30年里,四级到五级强烈飓风的发生频率几乎增加了一倍。温暖的海水增加了强烈风暴产生的可能性。2008年7月多利飓风席卷了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边境。温暖的海水给飓风提供了力量。科学家将海洋和大气的温度,与强暴风雨发生的几率关联起来。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和英国都经受了超强风暴和洪水的袭击,灾害中有很多人死亡,财产损失达数亿美元。从1905年到2005年,飓风发生的频率稳固上升。1905年与1930年间,平均每年约有3.5次飓风; 1931年与1994年间,平均每年约有5.1次;而1995年与2005年间,平均每年就有8.4次飓风了。5、干旱当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被风暴和泛滥的洪水袭击时,另一些地方却遭受着干旱的威胁。随着气候变暖,专家估计旱情可能至少增加66% 旱情的增加使供水量萎缩,并且导致农作物生产的质量下降。这使得全球的粮食生产和供给处于危险之中,人们面临饥饿威胁的危险越来越高。世界范围内的干旱暴露出农村粮食的短缺。图为内罗毕东北部的一个小村庄的干旱状况。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正遭受着干旱。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十年中,降水量可能继续减少。估计那时的情况会很可怕。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到2020年,0.75亿至2.5亿的非洲人可能会遭遇水资源短缺,而非洲大陆的农业产量将下降百分之五十。6、疾病根据您居住的地方,您可以使用不同的驱虫剂来对付西尼罗河病毒或莱姆病。但是您上一次担心自己可能感染登革热是什么时候呢?在加利福尼亚拍摄的一些可能携带西尼罗河病毒的蚊子。伴随着洪水、干旱的高温天气,给病毒创造了极好的生长环境,蚊子、扁虱、老鼠等携带疾病的生物愈发繁盛。世界卫生组织声称,新生的或复发的病毒正在迅速传播中,它们会生存在跟以往不同的国家中,一些热带疾病也可能在寒冷的地方发生。比如蚊子就使加拿大人感染了西尼罗河病毒。每年大约有15万人死于跟气候变化相关的疾病,一切与热有关的心脏病和疟疾引起的呼吸问题,都处于增长中[华盛顿邮报]。花粉症是怎样与全球变暖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气温变暖增加了烟雾的生成,增多了哮喘发作的病例,同时进一步助长了杂草的生长,这就为过敏症患者埋下了祸根。7、经济问题随着温度的增高,弥补由于气候变化造成损失的花费越来越多。严重的风暴和洪水造成的农业损失多达数十亿美元,同时治疗传染性疾病和预防疾病传播也需要很多开销。极端天气也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滑坡。2005年破纪录的飓风在路易斯安那州停留数月,造成经济收入损失约总收入的15%,财产损失至少为1350亿美元。除了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人员伤亡,新奥尔良和路易斯安那州也都面临着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经济因素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为健康和家庭支付的保险费的增加,消费者面对着价格不断上升的食品和能源成本。各国政府也遭受着旅游业萧条和工业利润下降的后果:飞涨的能源成本,食物和水的需求,灾后清理和紧张的边境局势。忽略问题本身并不会使问题消失。最近,塔夫茨大学全球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在全球变暖的危机面前无所作为,人类会在2100年拿到一张20兆亿美元的账单。8、冲突和战争优质粮食、水源和土地的减少,会使威胁全球安全的隐患增多,从而引起冲突和战争。安全问题专家称,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表明,虽然全球变暖不是危机产生的唯一原因,但其根源可追溯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现有自然资源的减少。达尔富尔暴力事件暴发在长期干旱的时期里,二十年里只有微量的降水,甚至毫无降水,而附近印度洋的气温却一直升高。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一方面自来于全球变暖造成的紧张局面。科学家和军事学家都在分析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如不稳定的食物供给会引发战争和冲突,这表明暴力和生态危机之间存在关联。水资源短缺和食物缺乏的国家因此埋下了安全隐患,区域动荡、恐慌和侵略都有可能发生。9、生物多样化丧失全球气温的上升,对物种生存的危害越来越大。如果年平均气温保持1.1到6.4摄氏度的增长速度,到2050年约30%的现有动植物都会面临着灭绝的威胁。这些物种会因为荒漠化、森林砍伐、海洋变暖、无法适应气候等原因而灭绝。野生动物研究者注意到更多的弹性迁移,动物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遥远的南方,寻找维持其生存所需的栖息地,如红狐,曾经的北美居民,现在则生活在北极。红狐的栖息地已受全球变暖的气温影响。人类也不能幸免。荒漠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人类的栖息地。当植物和动物都在气候变化中失去了适应性,那么人类的食物、燃料和收入都无从谈起。10、破坏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增多是对人类生态系统的一项测试,它威胁着淡水,清洁的空气,燃料和能源资源,粮食,药品和其他对人类生存产生影响,而不是对生活方式产生影响的生存条件。珊瑚白化仅仅是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有形影响之一。有证据证明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意味着世界上任何变化都与土地、水和生物生活的变化息息相关。科学家通过观察白化和死亡的珊瑚礁发现这是海水变暖造成的。同时一些植物漂移,动物改变栖息地的现象,也都是由于空气和水的温度上升或冰盖融化的造成的。基于不同的温度,科学家的电脑模型预测出不同程度的洪水,干旱,森林火灾,海洋酸化的情景,这些最终都导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无一幸免。关于饥荒、战争和死亡的预言勾画出了一幅气候变化后未来地球的惨状。科学家研究这些变化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不是为了预言未来,而是为了帮助人类减少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行为。如果我们知道并了解问题的所在,采取适当的行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可持续能源和其他绿色生活方式,我们就可以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2021·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气候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15.上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类大规模开采、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 ②氟氯烃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③大规模的砍伐、破坏森林植被 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4.B 15.C
【分析】本题考查主要的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14.据材料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经济主要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故选B。
15.据上题结论可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①③正确。故选C。
【点睛】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综合题
16.(2017·河北保定·高三阶段练习)环境保护
图14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详解】该区域为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发展农业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扩大,会因对水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并发挥想象,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导致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在灌溉区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应对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17.(2022·广东·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南矶湿地国家级保护区(简称南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由南山岛、矶山岛及大面积的湖泊与草洲组成,冬季“水落滩出”形成众多的浅水洼地和洲滩,出露的岛屿及湖边的洲滩高丘,是各种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爬行类动物占赣北爬行类动物的31.43%。南山岛耕地多,人口基数大,矶山岛以林地和灌草丛为主,人口基数少。近年来,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用渔网将耕地、稻田和居民地等区域隔离。下图示意南矶保护区位置,下表为2019年4—9月南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群落内物种数量及其相对丰度)调查统计。
分布地 物种数量 资源数量/条(只) 多样性指数
环境 林地 2 7 0.59
灌丛地 7 9 2.66
居民地 6 21 1.93
耕地 2 17 0.52
湖岸带 1 3 0
南矶湿地保护区 南山岛 4 35 1.18
矶山岛 10 24 2.91
全区 11 59 2.51
(1)分析导致矶山岛和南山岛爬行类动物多样性差异大的原因。
(2)从水文角度推测南矶湿地保护区内爬行类动物栖息地的范围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3)为保护南矶湿地爬动物栖息地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南山岛人为干扰活动强度大,导致其多样性指数较低;矶山岛人口基数少,人为干扰活动强度小,其多样性指数较高;爬行动物迁徙能力弱,受河湖水系的影响迁移距离有限。
(2)特征:枯水期,栖息地范围扩大并向岛外扩散;丰水期,栖息地范围缩小并向岛内集中。理由:丰水期,水位升高,岛屿浅水洼地和洲滩被淹没,爬行类动物向岛屿地势较高处迁徙,栖息地面积缩小;枯水期,水位较低,浅水洼地和洲滩众多,爬行类动物向岛屿外围扩散,栖息地范围扩大。
(3)在不影响当地群众耕作和生活的情况下,清理岛屿上的渔网;加强教育宣传力度,规范当地群众对资源的利用模式,以减少对爬行动物的威胁;加强对爬行类动物与生存环境的监测和研究,科学地制定保护管理策略。
【分析】本题以江西南矶湿地国家级保护区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爬行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变化特征、保护措施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由材料可知,南山岛耕地多,人口基数大,矶山岛以林地和灌草丛为主,人口基数少。南山岛耕地多,人口基数大,人为干扰活动强度大,导致其多样性指数较低;矶山岛人口基数少,人为干扰活动强度小,其多样性指数较高;爬行动物迁徙能力弱,受河湖水系的影响迁移距离有限,两岛之间生物多样性交流少。
(2)由材料可知,江西南矶湿地国家级保护区(简称南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由南山岛、矶山岛及大面积的湖泊与草洲组成,冬季“水落滩出”形成众多的浅水洼地和洲滩,出露的岛屿及湖边的洲滩高丘,是各种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爬行类动物占赣北爬行类动物的31.43%。枯水期,水位较低,浅水洼地和洲滩众多,爬行类动物向岛屿外围扩散,栖息地范围扩大,爬行动物的活动空间扩大。丰水期,水位升高,岛屿浅水洼地和洲滩被淹没,爬行类动物向岛屿地势较高处迁徙,栖息地面积缩小,受水域限制,爬行动物的活动空间缩小。
(3)由材料可知,近年来,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用渔网将耕地、稻田和居民地等区域隔离。渔网会对爬行动物的生存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当在不影响当地群众耕作和生活的情况下,清理岛屿上的渔网,保护爬行动物生存空间;加强教育宣传力度,规范当地群众对资源的利用模式,以减少对爬行动物的威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爬行类动物与生存环境的监测和研究,科学地制定保护管理策略,加强立法管理等。
18.(2022·河南省新郑市新郑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头叶猴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稀有猴类,由于当地居民对森林的长期砍伐,白头叶猴的栖息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加之用“白猴”泡酒可延年益寿的迷信传统,制作名贵猴唇膏的利益驱使,白头叶猴数量骤减,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材料二:许多学者都尝试过人为饲养和人工建设栖息环境等方法保护白头叶猴,但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后来专家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当地贫乏的水土资源导致人与猴争夺土地,落后的区域经济及教育,让当地人无法认识到白头叶猴的珍贵,甚至因为迷信去残害珍稀生物。
(1)阐述白头叶猴数量减少的原因。
(2)简析当地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对当地水土条件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试列举保护白头叶猴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经济落后;人类长期砍伐森林,破坏白头叶猴的栖息环境;人类大量捕杀,数量减少;当地水土资源贫乏,人与猴争地,挤占生存空间。
(2)森林破坏后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差,易引发洪涝灾害;森林破坏,河流含沙量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3)为当地人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开展文化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为白头叶猴建设保护基地;保护当地森林资源。
【分析】本大题以白头叶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1)当地经济落后,在利益的驱使下,以捕杀白头叶猴作为增加收入的方式;居民大量砍伐森林,对森林的破坏导致白叶猴栖息地发生改变;当地居民思想愚昧,受“白猴”泡酒可延年益寿的迷信传统的影响,捕杀白头叶猴;当地资源贫乏,人与猴争地,挤占了白叶猴的生存空间。由此得出白头叶猴数量减少的原因。
(2)森林破坏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对水土条件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水土流失,将大量优质土壤带走,土壤肥力下降;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集中持久的降水易引发洪涝灾害;森林遭到破坏,土壤易被冲刷,河流含沙量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从根本上解决白头叶猴数量减少,还是解决思想观念和经济落后的问题。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业,特色农业等提高收入;开展文化教育,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为白头叶猴建设保护基地;保护当地森林资源,保护白头叶猴的栖息地。
19.(2021·甘肃·合水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城市垃圾”进行深入调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_。
①撰写调查报告②分析归纳数据、资料③调查搜集资料,获得数据
(2)该小组将调查资料绘成下图,将下列垃圾分类的序号填入图中方框;____、____。
①可循环利用垃圾②食品垃圾
(3)请说出一种常见的有毒有害垃圾和实现垃圾焚烧资源化的途径。
(4)城市垃圾按上述方式进行分类回收对城市环境有何意义?(至少回答两点)
【答案】(1) ③ ② ①
(2) ① ②
(3)废电池(废油漆、过期药品)发电供暖
(4)①减少垃圾堆放;②减少有害物质对城市的污染;③减少有害物质对城市用水的污染;④减少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⑤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改善城市环境;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⑦节约资源,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⑧美化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一般是首先选定课题,确定研究计划步骤,然后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因此从左到右依次填写:③、②、①。
(2)废塑料、废金属、废纸、废玻璃均属于可循环利用垃圾,食品垃圾属于有机垃圾,将其进行生化处理形成肥料。从左往右依次填写①、②。
(3)
废电池、废油漆、过期药品等均属于有害垃圾,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回收利用,可用于发电或供暖,从而实现资源化处理。
(4)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可减少垃圾堆放,有毒有害垃圾经过专用处理设备进行回收处理,可减少有害物质对城市的污染以及对城市用水环境的污染。大件垃圾在专业场所或专业设备中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可减少垃圾简单焚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促进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改善城市环境。废塑料、废金属、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城市环境美化,利于城市建设。
20.(2021·湖南·长沙县第九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选修6:环境保护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是空气中湿热飘荡的水气;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两者合在一起就形成灾害性天气。
冬季是北京天气最严重的季节,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为了确保APEC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联合周边地区进行对燃煤锅炉、工地土石方作业、工程渣土运输等相关单位进行整顿,提升空气质量,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顺利召开保驾护航。
结合材料,简述雾霾天气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答案】危害:空气质量差,引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安全。
措施:提倡环保性能源的使用,减少机动车尾气尾气的排放,减少工厂,燃煤锅炉等废气的排放,减少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
【分析】本题以雾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由材料可知,雾霾是灾害性天气,空气质量差会引起人类呼吸道疾病,空气中能见度低,会影响城市的交通安全。雾霾天气的出现是大多是由于工厂排出的相关废弃物和气体污染环境,施工过程中的扬尘,从而产生雾霾,要治理雾霾,就要提倡使用环保性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减轻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扬尘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河北·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但区域差异小
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繁
(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阶段练习)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差
3.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
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它仅指生产农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2022·福建·福清西山学校高二阶段练习)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气候湿冷,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岛居民最担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对应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服务是( )
A.淡水枯竭——供给服务 B.全球变暖——调节服务
C.臭氧层破坏——支撑服务 D.酸雨危害——调节服务
5.近十几年来,该岛生物种类快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岛屿封闭,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较差
B.地形单调,不能发挥调节服务功能
C.人类活动破坏了该地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D.降水增多导致供给服务减弱
(2022·安徽·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下面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防护林的主要服务功能是(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7.“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滞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2022·河南省新郑市新郑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夏季,山东青岛遭受到大规模的浒苔侵袭,这是青岛连续15年遭遇此类灾害,青岛被整片绿藻包围。每年的5-7月份大规模的“清藻行动”都会随之展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清藻行动”中获知浒藻波及的范围大小采用的是3S技术中的( )
A.GPS B.RS C.GIS D.BDS
10.青岛浒苔的大规模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光照充足,营养盐类丰富
②洋流和季风影响
③人类过度围海造陆
④山东半岛外延形态有利于加速浒苔南下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22·吉林·四平市博达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长宁区苏州河岸升级改造,融合华政校园“思孟园”、“格致园”等校园景观风貌,新增河畔步道、风景廊道。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该河岸的改造主要发挥的是( )
A.文化教育功能 B.休闲观光功能 C.科技创新功能 D.金融贸易功能
(2021·吉林·镇赉县第一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北极熊撑伞遮阳漫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资源的短缺 C.全球气候变暖 D.洪涝灾害频繁
13.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跨区域调配水源 C.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D.植被覆盖率提高
(2021·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气候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15.上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类大规模开采、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 ②氟氯烃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③大规模的砍伐、破坏森林植被 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17·河北保定·高三阶段练习)环境保护
图14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17.(2022·广东·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南矶湿地国家级保护区(简称南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由南山岛、矶山岛及大面积的湖泊与草洲组成,冬季“水落滩出”形成众多的浅水洼地和洲滩,出露的岛屿及湖边的洲滩高丘,是各种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爬行类动物占赣北爬行类动物的31.43%。南山岛耕地多,人口基数大,矶山岛以林地和灌草丛为主,人口基数少。近年来,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用渔网将耕地、稻田和居民地等区域隔离。下图示意南矶保护区位置,下表为2019年4—9月南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群落内物种数量及其相对丰度)调查统计。
分布地 物种数量 资源数量/条(只) 多样性指数
环境 林地 2 7 0.59
灌丛地 7 9 2.66
居民地 6 21 1.93
耕地 2 17 0.52
湖岸带 1 3 0
南矶湿地保护区 南山岛 4 35 1.18
矶山岛 10 24 2.91
全区 11 59 2.51
(1)分析导致矶山岛和南山岛爬行类动物多样性差异大的原因。
(2)从水文角度推测南矶湿地保护区内爬行类动物栖息地的范围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3)为保护南矶湿地爬动物栖息地提出可行性措施。
18.(2022·河南省新郑市新郑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头叶猴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稀有猴类,由于当地居民对森林的长期砍伐,白头叶猴的栖息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加之用“白猴”泡酒可延年益寿的迷信传统,制作名贵猴唇膏的利益驱使,白头叶猴数量骤减,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材料二:许多学者都尝试过人为饲养和人工建设栖息环境等方法保护白头叶猴,但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后来专家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当地贫乏的水土资源导致人与猴争夺土地,落后的区域经济及教育,让当地人无法认识到白头叶猴的珍贵,甚至因为迷信去残害珍稀生物。
(1)阐述白头叶猴数量减少的原因。
(2)简析当地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对当地水土条件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试列举保护白头叶猴的可行性措施。
19.(2021·甘肃·合水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城市垃圾”进行深入调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_。
①撰写调查报告②分析归纳数据、资料③调查搜集资料,获得数据
(2)该小组将调查资料绘成下图,将下列垃圾分类的序号填入图中方框;____、____。
①可循环利用垃圾②食品垃圾
(3)请说出一种常见的有毒有害垃圾和实现垃圾焚烧资源化的途径。
(4)城市垃圾按上述方式进行分类回收对城市环境有何意义?(至少回答两点)
20.(2021·湖南·长沙县第九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选修6:环境保护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是空气中湿热飘荡的水气;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两者合在一起就形成灾害性天气。
冬季是北京天气最严重的季节,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为了确保APEC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联合周边地区进行对燃煤锅炉、工地土石方作业、工程渣土运输等相关单位进行整顿,提升空气质量,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顺利召开保驾护航。
结合材料,简述雾霾天气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