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北·深州长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植被是( )
A.草原 B.苔原 C.阔叶林 D.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答案】1.A 2.B 3.C
【分析】1.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位于我国的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份,均为非季风区,结合已有知识,以上四省份为我国的四大牧区,因此该植被最有可能是草原。A正确,苔原分布的纬度更高,阔叶林和针叶林在牧区较少,BCD错误。故选A。
2.该植被分布区由于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荒漠化严重,B正确,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是过度灌溉导致,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区域,与土地荒漠化相比,生物多样性减少有的区域明显有的可能不明显,ACD错误。故选B。
3.该植被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和新疆,所以既有高寒气候区,也有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但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气候较干旱,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3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二)环境污染。譬如: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三)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
(2022·河北·深州长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显示“某日洛杉矶主要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
A.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B.硫氧化物和臭氧
C.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D.碳氢化合物和臭氧
5.关于“光化学烟雾”及该日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时左右CO和NO浓度达到最大值,且NO的浓度大于CO的浓度
B.“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浓度与交通流量的日变化有关
C.O3浓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一致
D.午夜时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最低
6.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太阳辐射强
②三面环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③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
④冬季温和多雨,水汽充足,更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A 5.B 6.A
【分析】4.“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出现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故选A,BCD错误。
5.据图,7时左右CO和NO浓度达到最大值,且CO的浓度大于NO的浓度,A错;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氮氧化物的浓度在白天较高,尤其是在早晨最高,这与一日的交通流量的变化有关,B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从图中可看出O 浓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C错;NO的浓度在正午前后最低,故D错,本题选B。
6.洛杉矶经济发达,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半年阳光辐射强,更易发生“光化学烟雾”。故①②③ 正确,④错误,BCD错误,选A。
【点睛】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H)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后与一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对大气的污染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对动植物有影响,甚至对建筑材料也有影响,并且大大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
7.(2022·湖南·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 D.江南丘陵、太湖平原
【答案】B
【详解】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在黄淮海平原,比较集中的分布了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化土地、土质过沙土地、受侵蚀土地等中低产田,所以黄淮海平原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鄂尔多斯高原地处传统的农牧过渡地带,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很多草原遭到了不合理的开垦,要实现鄂尔多斯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B正确。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太湖平原都不适合退耕还牧,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治理盐碱化措施(4 个)有排有灌,排灌结合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 恢复植被,植树种草增施有机肥,恢复土壤肥力
8.(2017·福建福州·高二阶段练习)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答案】B
【详解】我国典型的荒漠化(草原退化)地区主要在西北(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我国典型的土壤盐碱化地区主要有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我国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在南方的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等地。东北平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破坏等。B符合题意。
(2021·陕西·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回答下题。
9.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10.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9.D 10.A
【分析】9.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大风日数多,多风沙危害,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所以,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西北地区,故D项正确。
10.根据题干的提示,地膜会造成白色污染,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会切断土壤中孔隙的连续性,降低土壤透气性,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影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生长,①③对,A项正确。
【点睛】
(2019·江西省万载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北方某市1月空气质量变化([PM10]和[PM2.5]浓度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该市1月空气质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活燃煤 B.产业转移 C.天气状况 D.城市化进程
1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我国北方地区空气质量的是( )
①提倡戴口罩出行②增设城市通风廊道③推广新能源汽车④安装工厂除尘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C 12.C
【解析】11.结合材料,该图为1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北方地区整个冬季都会使用生活燃煤,不会存在月内的差别,A错误;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不会使空气质量在一个月内有起有落,BD错误;当大风天或雨雪天,空气质量会上升,但遇上无风天,空气流动性差的时候,空气污染会加重,故天气状况会使得空气质量在月内出现波动,C正确。故选C。
12.提倡戴口罩出行,不能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一定程度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①错误;增设城市通风廊道,是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提高空气质量作用较小,②错误;推广新能源汽车,安装工厂除尘设施,能够减少空气中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提高空气质量,③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2022·江西·高三阶段练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分冷却而形成的雾,能将城市中的建筑物“缠绕”其中,使身处地面的人们觉得如临仙境。贵州省威宁县位于草海的东北面,地处盆地,四面环山,每年冬春季会多次出现平流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平流雾笼罩县城时,该地主要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4.该县城被平流雾笼罩时,该地( )
A.出现逆温现象 B.空气稳定无风 C.垂直方向温差小 D.天气晴朗干燥
15.雾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较大,出现平流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道感染的学生可以步行上学 B.城市居民继续开展晨练
C.影响民用飞机的高空航行 D.老年人应减少出行
【答案】13.B 14.A 15.D
【解析】13.形成雾需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受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春季白天时,湖泊的温度低于陆地,导致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携带大量的水汽,由于冬春季节陆地温度较低,从而形成平流雾;由于近地面风从湖泊吹向陆地,草海位于威宁县的西南面,因此平流雾笼罩县城时,该地主要的风向是西南风,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4.该县城被平流雾笼罩时,说明雾不容易扩散,风力弱;冬春季节,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加之夜间冷空气沿山坡向盆地中部运动,盆地中部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出现时,大气稳定,风力弱,不利于雾的消散,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5.平流雾发生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较差,呼吸道感染学生步行上学会加重病情,排除A;空气差,不能晨练,排除B;飞机在平流层,排除C;因此老年人应减少出行,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二、综合题
16.(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埃斯康迪达铜矿是智利最大的露天铜矿之一,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水量大。中央谷地位于东西山脉之间,南北绵延约650千米,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图示意24°S智利附近地形剖面图。
(1)说明该地铜矿体的形成过程。
(2)分析中央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
(3)指出铜矿开采冶炼过程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答案】(1)智利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断层发育;来自地幔软流层的含铜岩浆沿断层侵入地壳,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2)内力作用形成中央谷地两侧断层,中央谷地沿断层相对下陷,形成低地;河流等外力作用把风化、侵蚀物质搬运至此堆积。
(3)开矿选矿用水量大,加剧了这里农业水资源紧张状况;排放废水,造成农田水环境污染;露天挖矿及矿渣,侵占农田。
【分析】本题以埃斯康迪达铜矿、智利附近地形剖面图为材料,涉及铜矿的形成过程、地貌的形成、工业对农业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说明该地(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间相互碰撞,地壳活动频发,多断层发育;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的岩浆(含有铜)不断侵入地壳,沿着断层上升,然后冷却凝固,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
(2)结合材料和图可知,中央谷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形成的相对低洼的地堑;后期在外力作用下(河流的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将泥沙带到谷地堆积,最终形成土壤肥沃的谷地。
(3)铜矿开采需要大量的水,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影响农业生产;同时铜矿开采排放的污染物,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污染当地农业环境;露天开采会侵占地表土地,减少农田面积。
17.(2022·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南方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甘蔗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天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材料三: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涨潮时被海水部分淹没。
(1)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南方或北方),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制糖工业一般是____指向性工业。
(2)红树林的主要生态价值体现在____、____。
(3)位于粤北的韶关市服务范围较广州____(大或小)。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部分产业向韶关转移,简述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意义____。
【答案】(1) 南方 热量 原料
(2) 保护海岸 维持生物多样性
(3) 小 促进韶关等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缩小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协调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南方地区、甘蔗、红树林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农业区位优势,红树林的作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甘蔗的生长条件,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热量条件好,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制糖工业一般是原料指向性工业。
(2)红树林的主要生态价值体现在消解风浪,保护海岸、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
(3)位于粤北的韶关市,城市等级较小,服务范围较广州小。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部分产业向韶关转移,相关产业扩展至周边地区,能够促进韶关等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移产业为周边区域带来经济增长新动力,缩小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协调经济发展。
18.(2022·广西·宾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纳冰川,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之一,罗纳冰川壮美的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不少人来此地参观或进行冰山攀岩。为了保护它,当地在冰川上覆盖着巨大的乳白色“苫布”。
(1)简要分析当地在冰川上覆盖着“苫布”的主要原因。
(2)说出在冰川上覆盖“苫布”,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1)全球变暖,冰川退化严重,覆盖“苫布”遮挡阳光,降低冰川表面温度,延缓当地冰川退化速度。防止游客攀岩,过度开发旅游造成冰面破碎,加速冰川融化。
(2)覆盖“苫布”改变当地冰川表面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废弃“苫布”污染环境。
【分析】本题以冰川消退和保护措施为情境,考查全球变暖对冰川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罗纳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并且大量游客来此地参观或进行冰山攀岩也会对冰川造成破坏。因此,当地居民为了保护罗纳冰川,每年为罗纳冰川覆盖上巨大的乳白色“苫布”,不仅可以加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同时还起到隔热的作用,降低冰面的温度,从而延缓冰川的融化;此外,覆盖“苫布”,也可以减少游客攀岩,防止过度开发,造成冰面破碎,加速冰川融化。
(2)首先覆盖“苫布”会改变当地冰川表面生态景观,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大量的废弃“苫布”会造成水源、土壤等污染环境。
19.(2022·湖北武汉·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东非大裂谷的边缘,有两座神秘的盐湖,位于肯尼亚境内的马加迪湖和位于坦桑尼亚境内的纳特龙湖。马加迪湖受低纬信风季节移动的影响一年内面积通常是在300到900平方公里之间变化,湖水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湖底沉积厚约4米的天然碱,枯水期时湖边会有沉淀的盐层。纳特龙湖湖水来自埃瓦索恩吉罗河和含丰富矿物质的温泉,水温可高达摄氏50度,同样有高浓度的碱性矿物质。
材料二:纳特龙湖和马加迪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纳特龙湖是一个大湖,水很浅,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湖水盐度很高,很多物种不适宜在此生存,但这里却成为火烈鸟的理想繁殖场所,这里火烈鸟的数量大约占全世界火烈鸟总数的四分之三;湖中的蓝藻是火烈鸟主要的食物来源。
(1)推测纳特龙湖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分析纳特龙湖的自然环境为火烈鸟提供的生存条件。
(3)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纳特龙湖湖水盐碱度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处东非裂谷带边缘,地壳断裂下陷;低处积水成湖。
(2)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火烈鸟的食物充足;湖泊浅,便于火烈鸟觅食;湖面宽阔,湖水盐度高,火烈鸟的天敌很少。
(3)盐碱物质随河水、火山温泉等汇入湖泊;火山温泉使湖水水温升高,加上湖泊地处热带,湖水蒸发旺盛,使水体中的盐碱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外泄通道,盐碱物质难以排出。
【分析】本大题以纳特龙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作用、生物多样性、盐度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读图可知,纳特龙湖地处东非裂谷带边缘,东非大裂谷为大断裂带,因此使纳特龙湖的地壳断裂下陷,低处积水成湖。
(2)适合火烈鸟成长环境包括生长空间大、食物来源充足、天敌少等因素。由资料可知,湖中生长耐盐碱的藻类,为小火烈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湖水浅,便于小火烈鸟觅食;宽阔的湖面,为火烈鸟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湖岸高盐碱环境造成肉食动物少,生长栖息环境安全。
(3)从 河流补给和 地表径流的角度来看,纳特龙湖是一个依靠周边河流及火山温泉补给的内流湖,盐碱物质随地表水、火山温泉等汇入湖泊,火山温泉使湖水水温升高;从 蒸发的角度来看,地处热带,蒸发旺盛,使水体中的盐碱物质浓度不断升高;从 排水的角度来看,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外泄通道,盐碱物质难以排出等使得湖水盐碱度高。
20.(2022·重庆·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暗夜星空已经是人类聚居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对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近些年,“暗夜公园”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
2018年3月,西藏那曲、阿里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两地分别建立了那曲暗夜公园和阿里暗夜保护区。当地独特的天文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星空观测。下图为阿里暗夜星空保护区(320°30'N,80°05'E,海拔4278米)云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1)举例说明夜间光污染的不利影响。
(2)说明阿里暗夜保护区利于星空观测的条件。
(3)指出阿里暗夜保护区云量的冬夏和昼夜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4)为降低灯光的影响,请为暗夜公园的建设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答案】(1)夜空被人工灯光淹设,影响天文观测和研究;光污染破坏昼夜平衡,影响生物节律(如休息、捕猎、生长和繁殖等)。
(2)人口稀疏,光污染弱,太空背景亮度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气候干旱,云量少。
(3)夏季多,冬季少;白天多、夜晚少。夏季和白天的气温较高,对流较强,易成云致雨。
(4)减少不必要光源的使用;降低光源的亮度;减少光源的照射时间;改变光源的照射方向。
【分析】本题目以阿里暗夜星空保护区为背景材料,涉及光污染、星空观测的条件、暗夜公园的建设建议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夜间光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夜空被人工灯光淹设,人工灯光光线较强,会影响天文观测和研究;夜晚光污染破坏昼夜平衡,导致夜晚变短,影响生物节律,如休息、捕猎、生长和繁殖等。
(2)阿里暗夜保护区位于内陆人口稀疏,夜晚灯光弱,光污染弱,大空背景亮度低;阿里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位于内陆,气候干旱,云量少。
(3)据图分析,阿里暗夜保护区夏季(7-8月)云量多,冬季(12-2月)云量少;北京时间20点,阿里地区是17点左右,北京时间14点,阿里地区时间是11点左右,阿里白天云量多、夜晚云量少。原因是阿里夏季和白天的气温较高,对流较强,气流蒸发上升,易成云致雨。
(4)为降低灯光的影,暗夜公园可以减少不必要光源的使用,减少光照来源;降低光源的亮度,减轻影响;减少光源的照射时间,减少对昼夜变化的影响;改变光源的照射方向,减少直接照射夜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北·深州长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植被是( )
A.草原 B.苔原 C.阔叶林 D.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2022·河北·深州长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图显示“某日洛杉矶主要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根据“光化学烟雾”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
A.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B.硫氧化物和臭氧
C.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D.碳氢化合物和臭氧
5.关于“光化学烟雾”及该日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时左右CO和NO浓度达到最大值,且NO的浓度大于CO的浓度
B.“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浓度与交通流量的日变化有关
C.O3浓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一致
D.午夜时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最低
6.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太阳辐射强
②三面环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③汽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
④冬季温和多雨,水汽充足,更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22·湖南·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A.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 D.江南丘陵、太湖平原
8.(2017·福建福州·高二阶段练习)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2021·陕西·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回答下题。
9.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10.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江西省万载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北方某市1月空气质量变化([PM10]和[PM2.5]浓度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该市1月空气质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活燃煤 B.产业转移 C.天气状况 D.城市化进程
1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我国北方地区空气质量的是( )
①提倡戴口罩出行②增设城市通风廊道③推广新能源汽车④安装工厂除尘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江西·高三阶段练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分冷却而形成的雾,能将城市中的建筑物“缠绕”其中,使身处地面的人们觉得如临仙境。贵州省威宁县位于草海的东北面,地处盆地,四面环山,每年冬春季会多次出现平流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平流雾笼罩县城时,该地主要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4.该县城被平流雾笼罩时,该地( )
A.出现逆温现象 B.空气稳定无风 C.垂直方向温差小 D.天气晴朗干燥
15.雾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较大,出现平流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吸道感染的学生可以步行上学 B.城市居民继续开展晨练
C.影响民用飞机的高空航行 D.老年人应减少出行
二、综合题
16.(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埃斯康迪达铜矿是智利最大的露天铜矿之一,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水量大。中央谷地位于东西山脉之间,南北绵延约650千米,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图示意24°S智利附近地形剖面图。
(1)说明该地铜矿体的形成过程。
(2)分析中央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
(3)指出铜矿开采冶炼过程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17.(2022·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南方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甘蔗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天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材料三: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涨潮时被海水部分淹没。
(1)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南方或北方),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制糖工业一般是____指向性工业。
(2)红树林的主要生态价值体现在____、____。
(3)位于粤北的韶关市服务范围较广州____(大或小)。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部分产业向韶关转移,简述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意义____。
18.(2022·广西·宾阳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纳冰川,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之一,罗纳冰川壮美的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不少人来此地参观或进行冰山攀岩。为了保护它,当地在冰川上覆盖着巨大的乳白色“苫布”。
(1)简要分析当地在冰川上覆盖着“苫布”的主要原因。
(2)说出在冰川上覆盖“苫布”,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19.(2022·湖北武汉·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东非大裂谷的边缘,有两座神秘的盐湖,位于肯尼亚境内的马加迪湖和位于坦桑尼亚境内的纳特龙湖。马加迪湖受低纬信风季节移动的影响一年内面积通常是在300到900平方公里之间变化,湖水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湖底沉积厚约4米的天然碱,枯水期时湖边会有沉淀的盐层。纳特龙湖湖水来自埃瓦索恩吉罗河和含丰富矿物质的温泉,水温可高达摄氏50度,同样有高浓度的碱性矿物质。
材料二:纳特龙湖和马加迪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纳特龙湖是一个大湖,水很浅,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湖水盐度很高,很多物种不适宜在此生存,但这里却成为火烈鸟的理想繁殖场所,这里火烈鸟的数量大约占全世界火烈鸟总数的四分之三;湖中的蓝藻是火烈鸟主要的食物来源。
(1)推测纳特龙湖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分析纳特龙湖的自然环境为火烈鸟提供的生存条件。
(3)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纳特龙湖湖水盐碱度高的主要原因。
20.(2022·重庆·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暗夜星空已经是人类聚居区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对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近些年,“暗夜公园”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
2018年3月,西藏那曲、阿里两地被正式收录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成为我国首批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暗夜保护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两地分别建立了那曲暗夜公园和阿里暗夜保护区。当地独特的天文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星空观测。下图为阿里暗夜星空保护区(320°30'N,80°05'E,海拔4278米)云量随时间的变化图。
(1)举例说明夜间光污染的不利影响。
(2)说明阿里暗夜保护区利于星空观测的条件。
(3)指出阿里暗夜保护区云量的冬夏和昼夜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4)为降低灯光的影响,请为暗夜公园的建设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