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6 08:49: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重庆巴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ug/m3即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夏季臭氧浓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市 B.成都市 C.杭州市 D.哈尔滨市
2.下列应对臭氧污染措施可行的是( )
A.限制电能汽车出行 B.午后锻炼强身健体 C.实行污染监测管控 D.关闭所有的化肥厂
(2022·福建漳州·高三阶段练习)森林生态系统除为社会提供直接产品价值外,还具有巨大的间接经济价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表为各服务功能的价值量所占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序号 服务功能 比例
① 林木、林副产品 8.54%
② 森林游憩 0.43%
③ 涵养水源 10.80%
④ 固碳释氧 44.35%
⑤ 养分循环 3.99%
⑥ 净化空气 16.71%
⑦ 土壤保持 14.90%
⑧ 维持生物多样性 0.28%
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 )
A.土壤条件 B.地形条件 C.气候条件 D.水文条件
4.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最主要体现在(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2022·重庆·高三阶段练习)近年来,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南方水网地区猪场拆迁潮涌现,散养农户也受到许多限制,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下表为农业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我国生猪发展区域类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省份
重点发展区 冀、鲁、豫、渝、桂、川、琼
约束发展区 京、津、沪、苏、浙、闽、皖、赣、湘、鄂、粤
潜力增长区 黑、吉、辽、蒙、云、贵
适度发展区 晋、陕、甘、新、藏、青、宁
5.南方水网区成为生猪生产约束发展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交通运输
C.市场需求 D.生态环境
6.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 )
A.饲料丰富 B.地广人稀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7.与直接销售相比,对生猪进行深加工(如腌制腊肉、腊肠)主要是为了(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②灵活适应市场,抵御风险
③丰富品种,提高加工水平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湖南省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南极磷虾生活在南大洋(环绕南极洲的海洋),以冰藻(冰层下的藻类植物)及浮游藻类为食。南极磷虾蕴藏量惊人,密集区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南极磷虾上浮摄食后排泄出含有大量有机碳的粪便。磷虾通过粪便、蜕壳以及尸体等的沉降对海洋碳汇起重要作用。2020年最新研究表明,在环境快速变化的大西洋海域,磷虾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南极磷虾对海洋碳汇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是由于( )
A.南极磷虾生物量巨大 B.粪便有机碳含量高
C.南极磷虾蜕壳频率高 D.尸体沉降速度较快
9.南极磷虾密集分布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寒流流经,水温较低 B.靠近冰面,食物丰富
C.海湾较多,风浪较小 D.海域较浅,光照充足
10.南极磷虾数量显著下降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人类的过度捕捞 B.全球气候变暖
C.动物捕食量增大 D.环境污染加剧
(2022·四川·南部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其中中低产田占56.89%。据统计,黑土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除此之外,我国其他地区也存在大量的中低产田,土壤问题众多,严重影响耕地质量。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主要问题
东北地区 黑土地土壤退化
华北平原地区 耕作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土壤酸化加剧,污染严重
西北和黄土高原区 干旱缺水,土壤贫瘠,次生盐渍化
青藏高原区 生态脆弱、水土流失
11.推测东北地区黑土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过度开垦②大水漫灌③过度放牧④种植结构单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东北地区黑土地土壤退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A.客土掺沙,适量施用熟石灰 B.使用地膜覆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C.增施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 D.改良耕翻制度,调整种植结构
13.华北平原地区为提升农田质量应( )
A.灌水压盐,滴灌节水,秸秆培肥 B.改顺坡种植为机械起垄横向种植
C.综合治酸,排水治滞,调酸控污 D.地下水超采地区改种低耗水作物
(2022·福建·三明一中高二阶段练习)昆虫是自然界种群最丰富的动物。据研究,近几年昆虫灭绝的速度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八倍,已有近三分之一濒临灭绝,40%的种类正在减少。目前昆虫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急剧下降,这意味着所有的昆虫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这将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崩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矿产开发规模扩大 B.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C.全球气候变化显著 D.自然植被退化严重
15.昆虫锐减或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
A.社会系统崩溃 B.食物链条中断 C.人类文明倒退 D.农业产量下降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唐山的南堡湿地位于渤海湾的西部,每年的迁徙季,一种高度依赖渤海湾栖息地的候鸟——红腹滨鹬会在南堡湿地出现。据科考人员的观测,2011年迁徙高峰期记录到的红腹滨鹬从2000年的1万只增长到了7万只,之后又在短时间内下降到了2万-3万只。这一现象引发了学者的担忧。
试分析红腹滨鹬观测数量的变化机制。
17.(2021·广东·高三阶段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鹤类,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的“一江两河”地区流域是其重要的“越冬地”。黑颈鹤具有集群觅食夜栖的习性,夜宿地主要在水深不超过30cm的浅滩湿地,觅食地主要在收获后未翻耕的青稞地和春小麦地。
堆龙德庆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近年来通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园区化等措施,经济迅速发展。调查表明,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根据材料,分析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减少的人为原因。
18.(2022·河南·荥阳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到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592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近27倍。图Ⅰ为青海湖水系图,图Ⅱ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
(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
19.(2021·山西运城·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淇澳岛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东北部,珠江口内西侧,全岛面积约24平方千米,淇澳大桥是联系淇澳岛与珠海市的主要通道。淇澳岛主要岩石为花岗岩,表层为黄沙粘土,风力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次生植被(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各种原因被干扰破坏后,经人工或自然恢复而形成的新群落)为主,其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下图示意淇澳岛地理位置。
(1)指出淇澳大桥建设时考虑的主要自然障碍。
(2)简述淇澳岛风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分析淇澳岛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的原因。
20.(2022·全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洲鹤是北美洲的特有物种,主要在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的附近栖息。每年秋季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靠近墨西哥湾海岸的阿兰萨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盐泽地及淡水湖里越冬,春季回到加拿大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繁殖。随着欧洲移民蜂拥地进入北美洲,大量的猎捕、拾卵及破坏栖息地行为,使其从它们的繁殖地一-美国中北部和加拿大的许多草原沼泽地上逐渐消失。下面为美洲鹤迁徙路线图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
(1)分析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沼泽面积广布的自然条件。
(2)指出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适宜美洲鹤繁殖的优势条件。
(3)分析美洲鹤在其繁殖地逐渐消失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重庆巴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ug/m3即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夏季臭氧浓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市 B.成都市 C.杭州市 D.哈尔滨市
2.下列应对臭氧污染措施可行的是( )
A.限制电能汽车出行 B.午后锻炼强身健体 C.实行污染监测管控 D.关闭所有的化肥厂
【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该城市在北京时间13点左右太阳辐射强度最强,为地方时12点,计算可知该地位于105°E附近,结合选项可判断,应为成都市,乌鲁木齐市、杭州市、 哈尔滨市的地方时不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可知,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ug/m3即可能产生臭氧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实行污染监测管控可减少臭氧污染的发生,C正确。电能汽车不排放氮氧化物,午后锻炼身体会加重臭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关闭所有化肥厂不合理,会影响到生产和经济发展,ABD错误。故选C。
【点睛】臭氧浓度偏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刺激呼吸道,损害肺功能,对有支气管疾病和哮喘的人尤其明显;暴露在一定浓度的臭氧环境下的植物叶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点彩状和青铜色伤斑;臭氧对衣物、建筑材料等物质也会有破坏作用,如使纺织物褪色,加速橡胶和塑料的老化。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近地面臭氧污染防控。
(2022·福建漳州·高三阶段练习)森林生态系统除为社会提供直接产品价值外,还具有巨大的间接经济价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表为各服务功能的价值量所占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序号 服务功能 比例
① 林木、林副产品 8.54%
② 森林游憩 0.43%
③ 涵养水源 10.80%
④ 固碳释氧 44.35%
⑤ 养分循环 3.99%
⑥ 净化空气 16.71%
⑦ 土壤保持 14.90%
⑧ 维持生物多样性 0.28%
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 )
A.土壤条件 B.地形条件 C.气候条件 D.水文条件
4.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最主要体现在(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答案】3.C 4.B
【解析】3.从图例可看出,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与气候关系最为密切,水热条件好的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服务功能价值量较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调节服务是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 境,化解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读表可知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中固碳释氧占比44.35%,属于调节服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撑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2022·重庆·高三阶段练习)近年来,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南方水网地区猪场拆迁潮涌现,散养农户也受到许多限制,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下表为农业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我国生猪发展区域类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省份
重点发展区 冀、鲁、豫、渝、桂、川、琼
约束发展区 京、津、沪、苏、浙、闽、皖、赣、湘、鄂、粤
潜力增长区 黑、吉、辽、蒙、云、贵
适度发展区 晋、陕、甘、新、藏、青、宁
5.南方水网区成为生猪生产约束发展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交通运输
C.市场需求 D.生态环境
6.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 )
A.饲料丰富 B.地广人稀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7.与直接销售相比,对生猪进行深加工(如腌制腊肉、腊肠)主要是为了(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②灵活适应市场,抵御风险
③丰富品种,提高加工水平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D 6.A 7.B
【解析】5.生猪养殖会造成水、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南方水网区成为生猪生产约束发展区,主要考虑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南方水网区部分省份如皖、赣、湘、鄂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土地价格不高,交通也较便利,A、B错误;我国人口众多,生猪的市场需求量大,故市场需求不会使得南方水网区成为生猪生产约束发展区,C错误。故选D。
6.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玉米等谷物产量大,能为生猪饲养提供丰富的饲料,A正确;生猪饲养对土地面积要求不高,故地广人稀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非生猪潜力增长区交通也较便利,面向国内市场,市场也较广阔,故东北地区在交通和市场方面无突出优势,C、D错误。故选A。
7.与直接销售相比,对生猪进行深加工(如腌制腊肉、腊肠)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获取更高的利润,①正确;对生猪进行深加工,丰富了生猪产品的种类,有利于生猪产业灵活适应市场,抵御风险,②正确;对生猪进行深加工丰富了生猪产品的种类,但不能直接提高加工水平,③错误;对生猪进行深加工需要劳动力,给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生猪养殖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N、P等营养物质,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或随雨水冲刷流入江河湖库后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影响水生生态环境。
(2022·湖南省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南极磷虾生活在南大洋(环绕南极洲的海洋),以冰藻(冰层下的藻类植物)及浮游藻类为食。南极磷虾蕴藏量惊人,密集区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南极磷虾上浮摄食后排泄出含有大量有机碳的粪便。磷虾通过粪便、蜕壳以及尸体等的沉降对海洋碳汇起重要作用。2020年最新研究表明,在环境快速变化的大西洋海域,磷虾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南极磷虾对海洋碳汇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是由于( )
A.南极磷虾生物量巨大 B.粪便有机碳含量高
C.南极磷虾蜕壳频率高 D.尸体沉降速度较快
9.南极磷虾密集分布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寒流流经,水温较低 B.靠近冰面,食物丰富
C.海湾较多,风浪较小 D.海域较浅,光照充足
10.南极磷虾数量显著下降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人类的过度捕捞 B.全球气候变暖
C.动物捕食量增大 D.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8.A 9.B 10.B
【解析】8.海洋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由材料知,南极磷虾通过粪便、蜕壳以及尸体等的沉降对海洋碳汇起重要作用,BCD选项只是说明了南极磷虾固碳的方式,并不能说明其固碳到海洋的数量是多是少,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BCD错误;其造成海洋碳汇总量巨大的关键在于南极磷虾蕴藏量惊人,从而造成固碳的数量惊人,A正确。故选A。
9.根据材料,南极磷虾生活在南大洋,以冰藻(冰层下的藻类植物)及浮游藻类为食,密集区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寒流流经,水温较低,不利于藻类植物生长,造成磷虾食物不足,A错误;由于磷虾的食物冰藻主要位于冰层之下,因此磷虾会上浮至靠近冰面的食物丰富区摄食,从而长大密集分布,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磷虾密集区常出现在陆架边缘、冰架边缘及岛屿周围,不在海湾地区,C错误;海域较浅虽然光照会充足,不一定有充足的食物(冰藻),因此D错误。故选 B。
10.人类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加剧等都不是自然原因,AD错误;根据材料,环境快速变化导致磷虾数量减少,与动物捕食量增大关系不大,C错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周围冰川融化,冰层下的藻类植物和浮游藻类等减少,食物短缺;也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大陆周围海水上升流减弱,影响磷虾上浮摄食,从而影响南极磷虾的繁衍和生存,导致南极磷虾数量显著下降,B正确。故选B。
【点睛】南极磷虾主要的产卵季节是由1月至3月,在大陆棚之上及深海海洋的上区域产卵。南极磷虾卵的孵化却是在下沉(一二千米还可能更深一些)过程中进行的。具体地说,磷虾产卵后,其卵就开始往下沉,边下沉边孵化。磷虾卵下沉的速度很快,每天下沉约140-320米。三五天后可下沉到一二千米的深度,这时孵化也就结束了。孵化后的磷虾边变态发育,向上缓慢移动,当到达100米水层时,已成为能够直接主动摄食的幼虾了。
(2022·四川·南部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其中中低产田占56.89%。据统计,黑土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除此之外,我国其他地区也存在大量的中低产田,土壤问题众多,严重影响耕地质量。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主要问题
东北地区 黑土地土壤退化
华北平原地区 耕作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
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土壤酸化加剧,污染严重
西北和黄土高原区 干旱缺水,土壤贫瘠,次生盐渍化
青藏高原区 生态脆弱、水土流失
11.推测东北地区黑土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过度开垦②大水漫灌③过度放牧④种植结构单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东北地区黑土地土壤退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A.客土掺沙,适量施用熟石灰 B.使用地膜覆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C.增施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 D.改良耕翻制度,调整种植结构
13.华北平原地区为提升农田质量应( )
A.灌水压盐,滴灌节水,秸秆培肥 B.改顺坡种植为机械起垄横向种植
C.综合治酸,排水治滞,调酸控污 D.地下水超采地区改种低耗水作物
【答案】11.B 12.D 13.D
【解析】11.根据材料信息“据统计,黑土有机质从开垦之初的3%—6%下降到了目前的2%—3%,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可知,东北地区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种植业的发展导致开垦强度提高,土壤水土流失加剧,①正确;种植结构单一,导致土壤有机质补充不足,土壤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土壤退化,④正确;大水漫灌导致的问题主要是土壤盐渍化,②错误;过度放牧是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该地以种植业为主,过度放牧较少,③错误。所以选B。
12.客土掺沙,适量施用熟石灰,是红壤改良的措施,不是防治黑土退化的措施,A错误;使用地膜是保水保温的主要措施,不是防治黑土退化的措施,B错误;增施化肥会加剧土壤板结,影响土壤生态系统,C错误;改良翻耕制度,减少对土壤的扰动,调整种植结构,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恢复,促进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减少黑土退化,D正确。所以选D。
13.华北地区主要的问题是耕作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因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活动密集,出现超采地下水的现象,导致耕作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所以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应该种植对水资源需求较少的低耗水作物,减少水资源的消耗,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土壤盐渍化是西北和黄土高原区的主要问题,华北平原地区主要问题不是盐碱化,所以不应该灌水压盐,A错误;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不用改顺坡种植为机械起垄横向种植,B错误;土壤酸化是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主要问题,华北地区土壤酸化问题较少,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土地受自然力或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的过程。例如,干旱、洪水、大风、暴雨、海潮等自然力,可导致土地沙化、流失、盐碱化等;人类不适当的开垦、乱伐,不合理的种植制度和灌溉,农药、化肥使用不当等;会引起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等。
(2022·福建·三明一中高二阶段练习)昆虫是自然界种群最丰富的动物。据研究,近几年昆虫灭绝的速度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八倍,已有近三分之一濒临灭绝,40%的种类正在减少。目前昆虫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急剧下降,这意味着所有的昆虫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这将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崩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矿产开发规模扩大 B.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C.全球气候变化显著 D.自然植被退化严重
15.昆虫锐减或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
A.社会系统崩溃 B.食物链条中断 C.人类文明倒退 D.农业产量下降
【答案】14.D 15.D
【分析】14.昆虫数量减少和灭绝的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栖息地的减少和退化,我们也可以解释为自然植被的减少和退化,D正确。矿产开发和全球气候变暖均可能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但矿产资源开发范围不大,全球变暖速度很慢,均不会导致昆虫数量锐减,排除AC;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注重有机绿色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变小,不会是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B。故选D。
15.昆虫帮助细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机质,有助于生成土壤,移除粪便和尸体,增加土壤肥力。昆虫能为植物授粉,昆虫可以帮助大部分农作物授粉,保持农田健康,并能控制有害植物数目。某些昆虫提供重要产品,如蜜、丝、蜡、染料、色素等。如果它们消亡了,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农业产量下降,D正确。不会就让社会系统崩溃、人类文明倒退,AC错误。昆虫数量锐减让许多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吃昆虫的鱼类受到严重影响。昆虫消失,这些动物都会饿死。但不会让人类的食物链条中断,B错误。故选D。
【点睛】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一些昆虫自身的产物,如蜂蜜、蚕丝、白蜡等是人类的食品及工业的原料;昆虫又是2/3有花植物的花粉传播者;一些昆虫能分解大量的废物,把它们送回土壤完成物质循环;一些昆虫在维持某些动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唐山的南堡湿地位于渤海湾的西部,每年的迁徙季,一种高度依赖渤海湾栖息地的候鸟——红腹滨鹬会在南堡湿地出现。据科考人员的观测,2011年迁徙高峰期记录到的红腹滨鹬从2000年的1万只增长到了7万只,之后又在短时间内下降到了2万-3万只。这一现象引发了学者的担忧。
试分析红腹滨鹬观测数量的变化机制。
【答案】人类活动(城市建设,围海工程)导致潮间带滩涂总面积减小;红腹滨鹬栖息地丧失,到南堡湿地寻求庇护,形成“集中效应”,观测数量急剧增加;之后由于大规模的被迫集聚,食物供应有限,种内与种间竞争加剧;疾病开始扩散和传播,观测数量急剧下降
【分析】本大题以河北唐山的南堡湿地候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红腹滨鹬数量的变化机制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红腹滨鹬从2000年的1万只增长到了7万只,之后又在短时间内下降到了2万-3万只”,说明因城市化的发展、围海造陆、围海养殖等导致滩涂总面积减少;滩涂总面积减少使得红腹滨鹬的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南堡湿地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红腹滨鹬到该地寻求庇护,形成“集中效应”,因此,观测数量急剧增加;之后由于大规模的被迫集聚,红腹滨鹬数量的急剧增加,南堡湿地有限的空间资源和有限的食物加剧了种内与种间竞争,红腹滨鹬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同时,大量红腹滨鹬聚集,很容易导致疾病扩散和传播,威胁到红腹滨鹬的繁衍,因此,观测数量急剧下降。
17.(2021·广东·高三阶段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鹤类,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的“一江两河”地区流域是其重要的“越冬地”。黑颈鹤具有集群觅食夜栖的习性,夜宿地主要在水深不超过30cm的浅滩湿地,觅食地主要在收获后未翻耕的青稞地和春小麦地。
堆龙德庆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近年来通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园区化等措施,经济迅速发展。调查表明,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根据材料,分析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减少的人为原因。
【答案】水利工程建设等改变湿地水文状况,干扰黑颈鹤的夜宿地;城市建设、农牧业发展破坏湿地减少,黑颈鹤夜宿地范围减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青裸地和春小麦地面积减少,黑颈鹤觅食地减少;农业现代化(大棚种植、机械化深翻土地等)导致黑颈鹤觅食困难;工业污染加剧破坏黑颈鹤的生存环境;人类活动增加,惊扰黑颈鹤的栖息与觅食。
【分析】本大题以黑颈鹤的生活习性及越冬地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第一段材料反应黑颈鹤的“越冬地”自然环境优越、湿地面积广、环境质量优、生存环境安全、受人类活动及其天敌干扰少。食物主要以青稞、小麦为主,食物充足。第二段材料反映近年来堆龙德庆区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及食物发生了变化。根据材料中“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可使青裸地和春小麦地面积减少,黑颈鹤觅食地减少。“推进农业现代化”,如深耕,加剧黑颈鹤觅食困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工程建设、修路等改变湿地水文状况,且湿地面积减少,干扰黑颈鹤的夜宿地。“工业园区化”说明生存环境会受到污染,及“经济迅速发展”说明黑颈鹤的夜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会加重。由于黑颈鹤的栖息与觅食地的环境改变,导致黑颈鹤种群数量减少。
【点睛】
18.(2022·河南·荥阳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到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592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近27倍。图Ⅰ为青海湖水系图,图Ⅱ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
(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生存栖息地面积减小;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湟鱼资源数量锐减。
(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
(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实行人工增殖养殖放流。
【分析】本题以青海裸鲤(湟鱼)的形态及数量变化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得整体性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材料 “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说明鳞片的作用是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说明鳞片退化是在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之后。外流湖一般为淡水湖,但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后,盐分无法排除,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因此本题应结合青海湖湖水性质的改变,从鳞片作用的角度去考虑。从保护鱼身的角度考虑,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很多物种因不适应高盐环境而死亡、消失,天敌减少,保护需求减弱;从减少疾病的角度考虑,盐度升高导致水体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需求下降;从防止淡水流失角度考虑,湖水盐度升高,不利于生物体内盐分的排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裸鲤鳞片退化。
(2)青海湟鱼数量减少与生长慢、过度捕捞有关,同时湟鱼对“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因此本题可从栖息地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栖息地范围、水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提示了生长缓慢的原因: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青海湖为内流湖,蒸发是湖水排泄的主要方式,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生存的空间减小。沿青海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国营农场和新兴城镇相继出现,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湟鱼生存环境恶化。在河流上修建的水坝,成为湟鱼洄游的障碍,影响湟鱼产卵。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影响了湟鱼的生长繁殖,其中过度捕捞更是直接造成湟鱼数量锐减。
(3)明确设计内容“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高度不高,使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顺利洄游。阶梯状设计,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
(4)分析材料可知:湟鱼对水质敏感,因此要保护水质;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应可加强人工繁殖;逐步拆除拦水河坝,制定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
19.(2021·山西运城·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淇澳岛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东北部,珠江口内西侧,全岛面积约24平方千米,淇澳大桥是联系淇澳岛与珠海市的主要通道。淇澳岛主要岩石为花岗岩,表层为黄沙粘土,风力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次生植被(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各种原因被干扰破坏后,经人工或自然恢复而形成的新群落)为主,其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下图示意淇澳岛地理位置。
(1)指出淇澳大桥建设时考虑的主要自然障碍。
(2)简述淇澳岛风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分析淇澳岛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的原因。
【答案】(1)水文条件复杂;海洋天气多变;夏秋季节台风多发;海水侵蚀等。
(2)周围海洋空气阻力小;濒临南海,冬,夏季风势力强劲。
(3)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的原生林遭到破坏;人工林建设时选择乔木种类较少(或人工选择建群种进行群落构建,选择的乔木种类少);乔木群落自然修复较慢;多大风,土壤贫瘠(或土壤沙化),不利于乔木的生长和恢复。
【分析】本大题以淇澳岛地理位置为材料,涉及大桥建设时的障碍、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建设岛屿通往陆地的大桥,要经过海洋,首先要考虑的自然障碍是海水的深度,海洋水文条件复杂,海底岩层的稳定性要考虑;其次要考虑海水对桥墩的腐蚀作用,还要考虑波浪、潮汐对大桥桥墩的冲击力,容易发生海水侵蚀;海上风力大,刮风时间长,天气多变,位于南部沿海,夏秋季节台风多发,还要考虑狂风对桥体的晃动作用等。
(2)淇澳岛风力资源丰富,主要是位于辽阔的海洋上,海面摩擦力小,风力强;濒临南海,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导致温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形成冬夏季节风向近似相反的季风,冬夏季风在不同季节切换,刮风时间长,所以风力资源丰富。
(3)淇澳岛乔木层植被多样性指数低,是指乔木层树种分布的种类不多,原因是原生群落被破坏,淇澳岛生态环境脆弱,不易恢复,很多原生的乔木不易生长,乔木群落自然修复较慢;再加上岛上的岩层为坚硬的花岗岩,根深的乔木根本扎根不下去,岛上表层的土壤为黄沙粘土,渗水跑肥,土壤贫瘠,乔木很难成活,岛屿风力大,也能摧毁高大的乔木,故淇澳岛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低。
【点睛】
20.(2022·全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洲鹤是北美洲的特有物种,主要在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的附近栖息。每年秋季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靠近墨西哥湾海岸的阿兰萨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盐泽地及淡水湖里越冬,春季回到加拿大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繁殖。随着欧洲移民蜂拥地进入北美洲,大量的猎捕、拾卵及破坏栖息地行为,使其从它们的繁殖地一-美国中北部和加拿大的许多草原沼泽地上逐渐消失。下面为美洲鹤迁徙路线图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
(1)分析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沼泽面积广布的自然条件。
(2)指出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适宜美洲鹤繁殖的优势条件。
(3)分析美洲鹤在其繁殖地逐渐消失的原因。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注入水量多;冻土广布,水分下渗困难。
(2)水源充足,物种丰富,为美洲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阔,夏季气温较高,利于美洲鹤生存、繁殖;纬度高,气温较低,受人为活动干扰小;公园内天敌少等。
(3)移民大量开垦湿地,破坏其生存空间;移民大量猎杀,减少了种群数量;湿地面积减少,水生生物剧减,造成美洲鹤食物短缺;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破坏了美洲鹤的生存环境;寒潮、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分析】本题以美洲鹤迁徙路线图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为背景,涉及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的功能及其破坏的原因、美洲的自然环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其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湿地广布的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纬度位置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纬度位置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该地地处位于加拿大中北部的平原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湖众多,水源丰富,且多冻土,使得水分难以下渗,因此该地湿地广布。
(2)美洲鹤主要在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的附近栖息。而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湿地面积广阔,可为美洲鹤提供充足的水源;该地物种丰富,随处可以看到广阔的大草原、森林、湿地、盐沼,为为美洲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春季回到加拿大北部的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繁殖,春季该地气温回升,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美洲鹤生存繁殖;且纬度高,气温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公园内天敌较少,生存空间相对安全。
(3)有材料可知,欧洲移民蜂拥地进入北美洲,大量的猎捕、拾卵,减少其种群数量;大量开垦湿地,破坏其栖息地,破坏生存空间;开垦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破坏其生产环境;使得湿地面积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导致美洲鹤食物短缺;再加上该地区常遭受寒潮、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使美洲鹤逐渐减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