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两校联考试卷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2
3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D
B
C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B
C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B
C
A
D
D
A
D
二、非择题(本题有4大题,第31-34每题各10分,共40分)
第31题
(1)②⑤:
②④
(2)蛋白质
(3)pH/酸碱度(4)组织液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1页,共3页
第32题(10分)
(1)抗体
(2)IV;VI
(3)三;免疫监视
第33题(10分)
(1)感受器:神经中枢
(2)动作:内正外负/外负内正
(3)突触:神经递质
(4)单向
(⑤)胞吐:是;线粒体
第34题(10分)
(1)鹰: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4:
三
四
(2)捕食/竞争:
竞争/捕食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2页,共3页
(3)生产者:消费者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3页,共3页命题:马红 审核:郜建冬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两校联考试卷 4.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
A.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
B.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部位
C.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
(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D.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5.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是( )
试卷说明:1.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否则不予计分。
A.科学研究蝙蝠的回声定位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 60 分)
B.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旅游观赏
1. 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 )
C.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
A. 乙烯利 B. 赤霉素 C. 吲哚乙酸 D. 脱落酸
D.森林和湿地的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的作用
2.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6.若牛的摄入量为 100%,其中粪便量是 22%,呼吸量是 38%,则牛的同化量是( )
A.60% B.78% C.62% D.40%
7、当稳态遭到破坏,可能会出现( )
A.血友病 B.红绿色盲症 C.组织水肿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B.图中②代表死亡率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C.图中③是性别比例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D.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高
3.生物体内的细胞间可通过图示中的两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9.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都将形成森林
B.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
A.方式②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是神经递质
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方式①中的化学物质不可能代表甲状腺激素
D.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C.体温调节中只有方式①,没有方式②
10.下列不.属于突触的结构的是
D.垂体通过方式②将信息传递给甲状腺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 1 页,共 4 页
命题:马红 审核:郜建冬
A.突触小体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突触前膜 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③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11、机体中,下列化合物均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16、以下词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葡萄糖、抗体 A.人听到叫声回头 B.尝梅止渴
B.胃蛋白酶、脂肪 C.草履虫趋利避害 D.司机看见红灯停车
C.受体蛋白、H2O 17.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
D.血浆蛋白、呼吸氧化酶 A.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12.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细胞、物种、群落
A.植物对重力的感受可能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C.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B.多年生树木年轮的形成和温度有关 D.基因、群落、生态系统
C.对于植物来说,光只是提供能量 18.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不能仅号召农民大量植树,还要考虑他们的生活问题和经济收入。
D.光敏色素可将光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这种做法遵循的是( )
13.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液体是: A. 物种多样性原理 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血液 B.组织液 C.淋巴液 D.细胞内液 C. 整体性原理 D. 协调与平衡原理
14. 在碳循环中,CO2 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 19.李明和小华一起搭车去商场的途中发生车祸。李明视觉、语言功能正常,却看不懂文字含义。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化能合成作用 ④燃烧作用 小华会讲话、能看懂文字,却听不懂谈话。那李明和小华大脑中受损伤的部位分别是( )
⑤分解作用 ⑥蒸腾作用 A. W 区、H区 B. S 区、V 区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⑤⑥ C. V 区、H区 D. V 区、W 区
15.如图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E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A.若切断③处,刺激②处,人体有感觉但无效应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 A 低于 C 时,根生长仍被促进
B.兴奋传递方向是④→③→①→②→⑤
C.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C.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 2 页,共 4 页
命题:马红 审核:郜建冬
D.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 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 )
21.下列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胰高血糖素 ②甲状腺激素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相反 ③胰岛素 ④雌激素
B. 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一个神经元包含胞体、突触和神经纤维上的髓鞘 27.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远大于神经元
B.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2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和神经元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D.神经系统中的细胞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
C.采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选生物密度分布均匀的区域更科学 28.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的是( )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A. 浆细胞 B. 细胞因子 C. 抗体 D. 红细胞
23.人类有很多的疾病,如①甲亢;②糖尿病;③巨人症;④呆小症;⑤肢端肥大症等,在这些 29.如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疾病中,主要是由于过多激素而引起的组合是( )
A.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24.下列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A.为合理控制害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到达 K/2 之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B. 皮肤、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cd 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
C. 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C.达到 K 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D. 巨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D.该图为“J”形增长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25.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30.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 T 淋巴细胞与 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
B.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B.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属于免疫细胞
C.群落的垂直结构仅表现在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D.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6.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必须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 3 页,共 4 页
命题:马红 审核:郜建冬
二、填空题(共 4小题,31-34 小题每题各 10 分,共计 40 分) 33.(本题 10 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
31.(本题 10 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
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
标号),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1)图甲中,①称为_____,③称为_____。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⑤与②成分上的主要 (2)若刺激图甲中 a点,则可以显示由静息电位转为_____电位,其电荷分布为_____。
区别是⑤中含有较多的 ,而②中该物质含量很少。 (3)图乙是_____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主要是通过⑨释放的_____实现的。
(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___________(填“单向”“双向”)的。
(3)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 H2CO3-、H2CO3等物质,它对于维持②中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⑨中的物质以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是否消耗能量________(填“是”“否”),由______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 。 (填细胞器名称)提供能量。
Th ( 34.(本题 10 分)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对某32.(本题 10 分)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的细胞, 细胞 辅
T ) T a g 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 1)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助性 细胞 是 细胞的一种, ~ 代表不同的物质。
示意图(图 2),图 2中 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物质 g是_____。 (1)图 1的生物中,所处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
(2)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和_____(填序号Ⅰ~Ⅶ) 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蛇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3)如果人的 T细胞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一段时间后,人体三道防线中的第 道防线 (2)图 1中鹰和蛇之间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
几乎丧失(填序号一~三),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 (3)图 2中 A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C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的 功能(填“免疫防御”或“免疫自稳”或“免疫监视”)。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