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循环》,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8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课标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分析:从课程标准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学生要能够绘制并使用水循环的示意图。第二,水循环的过程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为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做铺垫。第三,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一些基本认识。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我选用的是人教版必修一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教学教材。《水循环》是本册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开篇内容,由“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既是学习水资源的基础知识,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三、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从认知情况上来看,高一学生已经具备水的三态变化的常识,对于水循环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但是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且这部分内容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
从能力情况上来看,高一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一定了解,能够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但读图分析能力、概括归纳、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说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设立了以下与核心素养对应的教学目标:
(一)综合思维
1.绘制示意图,认识和解释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类型。
2.能够从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区域认知
1.从区域的视角认识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三)地理实践力
1.观察、收集、分析地理现象和资料,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2.能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人地协调观
1.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2.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中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教学难点。
六、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实验教学法、演示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学法是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3min)
教师准备一杯淡水和一杯咸水,让口渴的学生品尝并谈感受,然后教师总结感受:淡水可以解渴,咸水越喝越渴。教师进一步用PPT展示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淡水资源有限且宝贵,但为什么还没被用完”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课题。设疑增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珍惜意识。
(二)新课讲授(32min)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教师简单地给学生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后,演示模拟水循环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在实验前提出思考问题:1.实验中模拟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2.实验器材分别代表水循环中的哪些地理事物?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开展讨论,并进行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得出结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空间性较强、较为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采用模拟实验法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形象知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二步,动画演示+自主学习,探究水循环的三种类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生认识了水循环的整体过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弥补实验因现实因素无法实现水循环全过程的缺陷,同时视频的形象直观动态性使学生对水循环的地理过程又有了形象感知。然后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水循环三种类型的特点,完成表格,并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绘制完成后,同桌之间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三种类型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总结概括能力。
第三步,进行实验现象分析+案例分析,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请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地理案例的分析,思考以下问题:1.沙板上的沙锥有何变化?2.冲刷到水槽中沙子的形状有何变化?3.黄土高原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理面貌?4.长江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课堂总结(3min)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堂课进行一个小结,总结时运用问答法,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问,巩固水循环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四)作业布置(2min)
1.提出有人说:“既然水是可以循环的,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不需要保护水资源。“这个观点,让学生对该观点进行思考,写一篇《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循环》的小短文,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让学生完成书本P48“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活动探究中的问题,深入理解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总共分为4个模块:
九、教学反思
亮点: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劣势:课堂内容较多,时间安排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