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历史》,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8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课标
课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分析:行为条件是“运用地质年代表”,为了使学生会使用地质年代资料,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地质年代”以及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形成一种宏观视角下的时空综合。行为动词是“描述”,即描写叙述,程度上是简要描述,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达阐述的机会,但难度较低。行为结果是“地球的演化过程”,重点是学生学会使用资料从地表形态变化,生命现象和活动发展等角度去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不需要面面俱到。
二、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从全书整体结构上看,该课内容是属于地球科学基础部分,是新教材新添加的内容,意在从时间角度介绍地球的演化过程,与从空间角度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并列,增加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本节内容分为“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两大教学因子,“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是“地球的演化历程”的学习的基础,两者呈现递进关系。第一目通过判断化石与不同年代地层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地质年代表的构建逻辑;第二目将地球的演化过程则分成了四个部分,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主要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从而掌握地球演化的脉络。新生代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因此要重点进行讲授。
三、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已经学习过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两节的内容,因此对地球外部环境宏观上有了一定了解。但本节课所涉及时空尺度跨度很大,学生在校内的学习中未曾有过接触,学生的整体地理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
认知能力方面,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显著发展,但对信息的整理和提炼仍依赖一定的形象现象的补充,时空想象能力较弱。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知,提高思维抽象转化的有效性。
学习心理方面,刚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都处于较高水平,学习自主性强, 本课内容情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较高,能够满足学生多种学习需要。
四、说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设立了以下与核心素养对应的教学目标:
1. 借助沉积岩化石样本,说出地层、化石的概念,并通过地层判断生物进化的先后顺序(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2. 据图说出沉积岩地层、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表构建的关系,理解地质年代表的概念;通过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 描述地球不同地质年代的海陆变迁、气候变化、矿产形成、生物演化过程,并说明对人类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五、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重点: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了解地质年代表划分的依据。难点:描述地球各阶段生物、海陆演化和成矿的主要特征
六、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法有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3min)
播放“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到24小时,究竟有多精彩?”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人类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并让学生谈谈感受(午夜前最后的三秒),从而引出课题——地球的历史。设计意图:1.将地球历史快速、整体、明了地以视频形式呈现,并化超出学生感知的时间范围为熟悉的一天的时间范围,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地球历史与人类历史的对比,感悟人类相对于地球的渺小,培养协调的人地关系。
(二)新课教学(32min)
我将以参观地质博物馆为线索,开展情境教学,分为入馆前准备、入馆参观、入馆探究、参馆后感四个环节进行授课,增强学生体验感,激发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学习兴趣。
第一环节入馆前准备—理解地层和化石是构建地质年代表的基础。用生活常见事物作比+图片展示,解释地层和化石的概念、特点。我将用记录个人历史的相册和人类历史的史书书页来比喻地层;将相册中的相片内容和书页中的文字比喻成化石,生活化的解释,能够减轻学生对地层和化石的陌生感。同时展示大量地层和化石的图片,真实的图片能够直观地呈现地层和化石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地层和化石的感性认识。接下来播放化石形成的动画+完成书本15页图1.23的思考题,明确地层和化石之间的对应关系。视频的形象直观动态性使学生对化石形成过程有了形象感知,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地层与化石的关系;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环节入馆参观—以地层和化石的对比研究为依据,构建地质年代表。先通过各代代表性化石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地质年代表各代特征的认识,为下面分“代”描述地球演化历程奠定基础。然后通过口诀记忆+示意图绘制,强化对地质年代表的认知。由于学生对地质年代表使用接触少,枯燥难记,口诀法有助于学生更快更简单更有趣地记忆地质年代表,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示意图,则进一步巩固对地质年代表的知识,并且构建宙、代、纪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入馆探究—从各个角度,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竞赛,探寻地球的演化历程。全班分成4个学习小组,组织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为时间线,分别探究地球的海陆变迁、植物演化、动物演化和矿产形成。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成果汇报。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和总结概括的能力。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演化历史“的课堂竞赛:1.采用抽红包形式展示若干地质现象的图片,学生抢答其对应的地质年代。2.采用抽红包形式展示某个地质年代,学生抢答相对应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3.给出某一要素,如“矿产”,学生抢答各个地质年代该要素的状况。主要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描述地球历史的能力,同时增强课堂趣味性。
(三)课堂总结(3min)
第四环节参馆后感—绘制参馆行程图,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的演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地球形貌的变迁、生命现象和活动的发展共同构成地球的历史 ,而且这种变化发展还将按照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持续下去。
(四)作业布置(2min)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地质年代表,制作《地球的成长记录》相册,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2.把这次参观地质博物馆所了解到的“地球的演化过程”说给家人听,增强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搜集、整理、分析地理资料的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