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竹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C、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2、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3、联想法:由儿童游戏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中国画,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到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你可要留下遗憾了,不过还好,有人画过,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画得算是弥补一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5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丰子恺的《竹影》。
二、由漫画导出作者
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漫画作品大多以儿童为主人公,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散文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三、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丰子恺kǎi 闪烁shuò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立轴zhóu 徘徊pái huái
口头禅chán 朱砂shā 参差不齐cēn cī
蘸zhàn 撇开(piē) 撇嘴(piě)
疏密(shū) 幽暗 包罗
2、查词典,看脚注,自学下列词语
立轴: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P130
幽暗:昏暗。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疏密:疏,距离远,空隙大;密,距离近,空隙小。文中指绘画时需要考虑的一组辩证关系。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朱砂:红色或棕色的矿物质,无毒,中医可作镇静剂,外用可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也可作颜料。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参差不齐:长短,高矮.,大小不齐,不一致。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通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①什么人:我”、弟弟、华明、爸爸
②干什么:a.“我”、弟弟、华明:在月光下画竹影。b. 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③表现了:真切的童真童趣
④说明了:真善美和艺术有时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月光下画竹影,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的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体验,艺术和美有时就蕴含在孩子们的童趣活动中。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默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时间:夏天吃过晚饭后
地点:屋后的院子
人物:我和弟弟
起因:乘凉
2、本文写出了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和做了些什么?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真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看天:★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 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细微,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 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看月:★ 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看人影:★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 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看竹影: ★ 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
描竹影:★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真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1、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2、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
3、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1、第3段: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2、第3段: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3、第8段: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六、谈画赏画
欣赏中西方画的名画图片,感受不同的艺术魅力。你能看出哪些是西洋画,哪些是中国画吗?
小组讨论:从表面看,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何不同?找出文中父亲最具概括性的语言。
1、展示中西方人物画: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常用明暗。中国画—符号(神似);西洋画—照相(形似)。
展示:父亲口中的墨竹和朱竹。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总之,中国画重写意,重神韵,像符号;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像照相。
2、请结合课文谈谈“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怎样理解
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七、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童趣》异同
相同点:都是表现童真童趣;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童趣》是文言文,选取了几件事;注重想象和联想。《竹影》是现代文,一件事,注重审美能力。
点拨: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通过对两篇文章的主旨、选材、语言、手法的比较,达到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应用在平日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结: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鲁迅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明确: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在手指头、上画人脸、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
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感悟)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写作特点:
1、取材于平凡的生活小事;2、行文简洁,文情并茂。
老师寄语:
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心体会处处有滋有味,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诚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八、作业布置
1. 竹之悟: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竹------外强中干。你还能悟出多少?
2. 收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3.课外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下面人头上究竟会冒烟吗?那又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竹影
“我”、弟弟、华明 父亲
描竹影 中国画
游戏 艺术
中国画:神似、写意
画
西洋画:形似、写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担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日: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
鉴赏要点
同样是丰子恺的文章,一篇是言事,一篇是记人,通过比较阅读,我们会从字里行间获得很多人生的启迪。
问题探究
1、本文意在表现什么?
2、第一段中“商贾辐辏”是什么意思?
3、文中写浔阳江头的琵琶,写青年人向阿庆学胡琴是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4、怎样理解“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附: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文中的阿庆“心灵手巧”,有才华,有造诣,又爱学习,如果生活在一个好的社会,谁知道他会在艺术上走得多远!而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阿庆,在旧中国只能空怀技艺,带着自己那“特制”的心和手自生自灭了。
2、形容商人聚集像车辐集中于毂一样。
3、侧面描写;以侧面描写烘托阿庆拉胡琴造诣之深。
4、阿庆学琴,领悟音乐,非常用心,演奏时更加用心,所以在普通的胡琴上也能奏出美妙的乐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5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竹影
丰子恺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浆,小姊弟之间的绝不是交易。不给她打扇,姊姊削好瓜也会分给弟弟,还很可能是大的一半;没有瓜吃,弟弟也会这样认真地用两只手给姊姊打扇,不会有半分勉强。
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漫画作品大多以儿童为主人公,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散文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惬( )意
口头禅( )
参差( )不齐
用笔蘸( )了朱砂来撇( )的
水门汀( )
朱砂( )
疏密( )
qiè
chán
zhàn
cēn cī
piě
tīng
一、给加点字注音
字词积累
shā
shū
立轴:
幽暗:
惬意:
疏密:
包罗: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
查词典,看脚注,自学下列词语
长条形的字画,高而窄。P130
包括(指大范围)。
昏暗。
满意,称心,舒服。
疏,距离远,空隙大;密,距离近,空隙小。文中指绘画时需要考虑的一组辩证关系。
红色或棕色的矿物质,无毒,中医可作镇静剂
,外用可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也可作颜料。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
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长短.高矮.大小不齐,不一致。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通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
什么人:
干什么:
表现了:
说明了:
”我”、弟弟、华明、爸爸
“我”、弟弟、华明:在月光下画竹影。
真切的童真童趣
真善美和艺术有时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月光下画竹影,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的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体验,艺术和美有时就蕴含在孩子们的童趣活动中。
第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夏天吃过晚饭后
屋后的院子
我和弟弟
乘凉
本文写出了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和做了些什么?哪些是特别富有童真童趣的事情?
各抒己见吧!
看天
★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 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细微,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 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 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看月
★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看人影
★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 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看竹影
★ 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
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
“啊!好看啊!中国画!”
描竹影
★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
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
出许多竹叶来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真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1、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2、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1、第3段: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2、第3段: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3、第8段: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赏画谈画
欣赏中西方画的名画图片,感受不同的艺术魅力。你能看出哪些是西洋画,哪些是中国画吗?
小组讨论
从表面看,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何不同?找出文中父亲最具概括性的语言。
人物
看一看,分一分
中国画盛用线条
西洋画常用明暗
中国画—符号
西洋画—照相
(神似)
(形似)
父亲口中的墨竹和朱竹: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总之,中国画重写意,重神韵,像符号;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像照相。
请结合课文谈谈“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怎样理解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比较本文与《童趣》异同
相同点:
都是表现童真童趣;
都富有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不同点:
《童趣》是文言文,选取了几件事;注重想象和联想。
《竹影》是现代文,一件事,注重审美能力。
点拨:比较阅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通过对两篇文章的主旨、选材、语言、手法的比较,达到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应用在平日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游 戏
艺 术
童真童趣
美
竹 影
丰子恺
小结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鲁迅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明确: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在手指头、上画人脸、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
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1、取材于平凡的生活小事;
2、行文简洁,文情并茂。
老师寄语:
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心体会处处有滋有味,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诚如罗丹所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1. 竹之悟: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竹------外强中干。你还能悟出多少?
2. 收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3.课外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下面人头上究竟会冒烟吗?那又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