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02 19:23:2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高一下·扬州期末)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象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父本的雌蕊
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
C.后者F2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两者均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2022高二上·恩施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黑藻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能看到细胞吸水直至涨破
B.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看到整个连续分裂的过程
C.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2022高一下·临潼期末)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4.(2022·江苏)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显微观察证明为基因突变所致
5.(2022高二上·辽宁月考)下列有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在体细胞还是在生殖细胞中,基因的数目始终等于染色体的数目
B.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均保持相对稳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C.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
6.(2022高一下·新余期末)我校“某研究组”课外兴趣小组展开了关于科学发展历程的讨论,下列发言错误的是(  )
A.橙子说:丹麦科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B.小鹏说:魏斯曼通过实验,描述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全过程
C.小李说: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D.小王说: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7.(2022高一下·渭滨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萨顿通过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了模型建构的方法
D.摩尔根运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8.(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及其材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B.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从而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D.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9.(2022高三下·金华模拟)“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实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准确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指的是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行为的一致性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同时证明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C.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规律都可以用染色体学说来解释
D.染色体学说不能解释ABO血型的遗传规律
10.(2022·潮州模拟)在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中会用到多种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荧光标记法可观察到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假说-演绎法只能用于遗传学相关规律的研究
C.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
D.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11.(2022高一下·太原期中)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数目远远多于基因 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2.(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摩尔根研究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下列叙述依次为(  )
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为何与性别有关
②控制白眼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
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验证
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验证
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验证
13.(2022高一下·德州期中)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14.(2022高一下·桂林期中)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15.(2022高一下·三明期中)下列有关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摩尔根的实验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C.用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即可验证假说是否正确
D.依据摩尔根的假说,F1红眼果蝇应该有两种基因型
16.(2022高一下·湖州期中)摩尔根利用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有繁殖快、容易饲养等
B.根据杂交实验可以推断白眼属于隐性性状
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眼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依据实验结果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17.(2022高一下·洛阳期中)摩尔根是继孟德尔之后又一伟大的遗传学巨匠,下列关于摩尔根及其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第一幅果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图
B.通过果蝇子一代白眼全为雄性提出了伴性遗传
C.采用了假说—演绎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D.通过将特定的基因与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18.(2022高一下·响水期中)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比例为3:1并不能证明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B.F1红眼雌雄果蝇之间杂交得到的F2红眼果蝇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且其雌雄比例为1:1
C.果蝇眼色的测交实验应当设计为F2中的白眼雄性或F3中的白眼雌性分别与F1中的异性果蝇杂交
D.摩尔根将果蝇眼色遗传与X染色体的遗传进行比较,得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
19.(2022高一下·响水期中)萨顿假说认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下列关于此推测的依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C.基因和染色体数目相等
D.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20.(2022高一下·镇江期末)如图是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两条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基因(一个黑点就代表一个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这部分基因的位置是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标记显示出来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图中一共有四条染色单体
B.图中甲、乙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此细胞中甲、乙两条染色体会发生联会配对
二、综合题(共5题,共60分)
21.(2021高二上·重庆开学考)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下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
(1)为什么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写出两点原因)
(2)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将形成   个四分体。
(3)由图示可知,D基因位于5、6染色体的   区段(同源/非同源),该个体5、6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书写是   。
(4)如果只考虑1、2与3、4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
22.(2021高二下·嘉兴期末)果蝇翅形有长翅、残翅和小翅三种,受A/a、B/b二对基因共同控制,残翅受基因a控制,小翅受基因b控制。下图是关于果蝇翅形的二项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杂交一可知,控制果蝇翅形的遗传遵循   定律。基因B/b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   。
(2)杂交一中,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2长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
(3)杂交二中F2的表现型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   。
(4)现有一小翅雌果蝇,欲确认其基因型,可选择与表现型为   的雄果蝇杂交,若足够多的子代中没有   果蝇,则可以确定其为纯合子。
23.(2021高一下·蚌埠期末)已知果蝇黑身与灰身为相对性状(用A、a表示),正常翅与截翅为相对性状(用B、b表示),红眼与白眼为相对性状(用R、r表示)。一只灰身正常翅红眼雌蝇与一只黑身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表型如下表1。让F1白眼雌性与红眼雄性杂交,F2表型及比例见表2。请回答以下问题:
表1
性别 F1表型及数量
雌性 灰身正常翅红眼:灰身正常翅白眼=59:60
雄性 灰身截翅红眼:灰身正常翅白眼=61:58
表2
性别 F2表型及数量
雌性 灰身正常翅红眼:黑身正常翅红眼=89:30
雄性 灰身正常翅白眼:黑身正常翅白眼=90:58
(1)正常翅对截翅为   性。控制体色、翅型、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   染色体上。翅型和眼色两种性状的遗传   (是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
(3)若让F1中的灰身正常翅红眼果蝇与灰身截翅红眼果蝇杂交,则子代中灰身截翅红眼雌果蝇出现概率是   ,雄果蝇中黑身正常翅白眼所占比例是   。
24.(2021高二下·南京期末)果蝇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已知果蝇(2N=8)的黑身基因(A)对灰身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遗传学问题。
(1)与小鼠和鸽子相比,果蝇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
(2)现有一只红眼黑身果蝇与一只白眼黑身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 为白眼灰身。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
(3)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有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这样的果蝇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形成   个四分体,配子中染色体组成是   。用红眼雌果蝇(XBXB)与白眼雄果蝇(Xb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M。为探究M果蝇出现的原因,应选用果蝇M与   杂交,然后观察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   ,则M的出现是环境改变引起的。
②若   ,则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③若无子代产生,则M的基因组成为XbO,其形成原因是   。
25.(2021·六安模拟)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
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但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未知。某小组用两只果蝇多次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4种(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比例为1:1:1:1。(不考虑Y染色体上是否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1)假如B/b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据此   (可以/不可以)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假如子代雄性果蝇只有一种体色,则该体色是   性状,对应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假如子代雄性果蝇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为1:1   (能/不能)确定B/b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4)为确定显隐性,甲同学从子代果蝇中选了两只灰体(一雌一雄)多次杂交,乙同学从子代果蝇中选了两只黑檀体(一雌一雄)多次杂交,丙同学从子代果蝇中选了两只体色不同的(一雌一雄)多次杂交。甲、乙、丙二位同学的实验中通过下一代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一定能确定显隐关系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母本的雄蕊,不需要去除父本的雌蕊,A错误;
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B正确;
C、后者F2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
D、孟德尔时期,未提出基因一词的概念,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不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孟德尔杂交实验传粉过程: 先去除未成熟的高茎(或矮茎)豌豆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时,将采集到的矮茎(或高茎)豌豆花的花粉涂到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3、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条件: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或两对及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2.【答案】D
【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黑藻有细胞壁,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不会吸水涨破,A错误;
B、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已经杀死,不会看到整个连续分裂的过程,B错误;
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
D、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3、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3.【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无核膜、染色体,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并不是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体细胞也含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可以控制性别,如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人的红绿色盲基因,C错误;
D、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Y,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让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蝇的基因型为XAY,F1全部表现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A正确;
B、让F1中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后代中雌雄表现型、比例不同,由此可知,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
C、F1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Y,让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中雄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XAY):白眼(XaY)=1:1,后代中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XAXa):白眼(XaXa)=1:1,所以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C正确;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可能是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但是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演绎推理为:若假说成立,F1红眼雌果蝇测交的后代会出现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的结果;然后利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
2、基因突变在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
5.【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数目远多于染色体数目,A错误;
B、无论是基因还是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均保持相对稳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B正确;
C、萨顿在研究某种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时,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摩尔根用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例为红眼:白眼=1:1,可验证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测交实验验证,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萨顿的假说
①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②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③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①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②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③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解析】【解答】A、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后来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A正确;
B、魏斯曼大胆推测了减数分裂的概念,预言存在减数分裂过程,但没有证实,而是被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加以证实,B错误;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有多对明显可比较的性状,且子代数量足够多,C正确;
C、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该假说,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状便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④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2)分析方法科学: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对两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单因子→多因子)。(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2、萨顿用类比推理法于1903年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3、魏斯曼对遗传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的遗传理论,包括对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肯定以及“减数分裂概念的大胆推测。
7.【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还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A错误;
B、萨顿是先提出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又通过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B错误;
C、在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了模型构建的方法,C正确;
D、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关的遗传史:
(1)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通过假说的形式来推理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研究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际实验验证了: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8.【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采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B、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为严格自交,从而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一般情况是纯种,C正确;
D、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未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型排列。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从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状况,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 ①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② 方法:类比推理法,得到的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实验检验。
(2) 摩尔根的实验证据——证明了萨顿假说: ① 研究方法:假说一演绎法。 ② 理论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可靠又容易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根据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 科学家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学说, 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A错误;
B、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又一次用实验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他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白眼基因w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X染色体上的科学家,为发展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正确;
C、真核生物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都可以用染色体学说来解释,C错误;
D、控制ABO血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 上,因而染色体学说能解释ABO血型的遗传规律,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10.【答案】A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
【解析】【解答】A、现代生物学利用荧光标记的手段,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某一特定位置,A正确;
B、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可用于多种领域,B错误;
C、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C错误;
D、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用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2、萨顿依据: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3、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
①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② 方法:类比推理法,得到的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实验检验。
(2) 摩尔根的实验证据——证明了萨顿假说:
① 研究方法:假说一演绎法。 ② 理论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1.【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因此染色体的数目少于基因个数,A错误;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错误;
C、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C错误;
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12.【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观察现象从而提出的问题: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故①为问题;
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故②为假说;
然后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故③为实验验证。
即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其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3.【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非等位基因有的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有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还可以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
B、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因此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是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B正确;
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属于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故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主要表现 在: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稳定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
14.【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B正确;
C、“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不是萨顿的假说内容,C错误;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稳定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15.【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摩尔根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正确;
C、用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实验结果不能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还要继续进行实验才能证明,C错误;
D、依据摩尔根的假说,F1红眼果蝇应该有两种基因型,即XWXw和XWY,(W表示红眼基因,w表示白眼基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演绎推理为:若假说成立,F1红眼雌果蝇测交的后代会出现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的结果;然后利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
16.【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果蝇个体小、繁殖快、容易饲养,常用于遗传学实验,A正确;
B、F1红眼的后代出现了白眼,因此白眼为隐性,B正确;
C、果蝇的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摩尔根依据假说—演绎法,假设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通过实验得以证实,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果蝇个体小、繁殖快、容易饲养,常用于遗传学实验,摩尔根利用果蝇,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了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7.【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的相对位置图,A正确;
BD、由于子二代中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现,摩尔根用了假说-演绎法的实验研究方法,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但并未提出伴性遗传的概念,B错误,D正确。
C、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设计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
2、摩尔根的假说内容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18.【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比例为3∶1,并不能证明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符合该比例,A正确;
B、摩尔根的杂交实验中,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全部为红眼,雄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故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B错误;
C、测交实验应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故果蝇眼色的测交实验应当设计为F2中的白眼雄性或F3中的白眼雌性分别与F1中的异性果蝇杂交,C正确;
D、摩尔根将果蝇眼色遗传与X染色体的遗传进行比较,得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该结论的得出所用方法是假说-演绎法,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设计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摩尔根的假说内容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19.【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基因数目多于染色体数目,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所以A、B、D选项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稳定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20.【答案】D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和乙染色体已经完成了复制,此图中一共有四条染色单体,A正确;
B、甲乙染色体相同位置存在等位基因(如A与a、B与b),故甲、乙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荧光点,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故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图是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此细胞中甲、乙两条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配对,因为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21.【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目多;染色体数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4
(3)同源;XDYd
(4)AaBb;AB、ab、ab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因为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目多,染色体数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特点,所以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2)图中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形成四分体,故将形成4个四分体。
(3)由图可知,D和d基因是X和Y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故D基因位于5、6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个体5、6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型书写是XDYd。
(4)由图可知,1、2与3、4两对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若只考虑1、2与3、4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AaBb),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不考虑交叉互换,和该精子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基因型为AB,另两个精子基因型相同,应为ab,故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
【分析】1、X和Y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在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三种: (1)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 (2)非同源区段中的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3)非同源区段的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2.【答案】(1)自由组合;X;杂交一F2中小翅均为雄果蝇
(2)aaXBXB、AAXbY;aaXBY、aaXbY;1/6
(3)3∶3∶2
(4)残翅;残翅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杂交一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可得出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杂交一F2中小翅均为雄果蝇,可推测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B/b位于X染色体上,残翅受基因a控制,小翅受基因b控制,杂交一中F1雌雄果蝇均为长翅,可推测出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F1中长翅雌果蝇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F2长翅雌果蝇A_XBX-中纯合子AAXBXB占1/3×1/2=1/6。
(3)杂交二中,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F1中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小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长翅(A_XB_)∶小翅(A_Xb_)∶残翅(aaX_ )=3∶3∶2。
(4)现有一小翅雌果蝇(A_XbXb),欲确认其基因型,可选择与表现型为残翅的雄果蝇(aaX-Y)杂交,该题可用逆推法,若小翅雌果蝇为纯合子(AAXbXb),则足够多的子代中(AaX_)没有残翅果蝇(aaX_ )。
【分析】根据杂交一中,果蝇F2的性状分离比为长翅:小翅:残翅=9:3:4,9+3+4=16,得出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然而杂交一的F2的小翅均为雄性,小翅基因受到b基因的控制,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3.【答案】(1)显;X;不
(2)AAXbRXBr;aaXBrY
(3)3/16;1/8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据分析可知,正常翅对截翅为显性。控制体色、翅型、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 、X染色体、 X染色体上。翅型和眼色两种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据分析可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RXBr,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rY。
(3)根据第二问,可知F1中的灰身正常翅红眼果蝇基因型为AaXbRXBr,灰身截翅红眼果蝇基因型为AaXbRY,杂交后子代中灰身截翅红眼雌果蝇(A-XbRXbR)出现概率是3/4×1/4=3/16。雄果蝇中黑身正常翅白眼(aaXBrY)所占比例是1/4×1/2=1/8。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4.【答案】(1)生长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多
(2)AaXBXb;7∶9
(3)3;3+X或3+0;多只正常白眼雌果蝇;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或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子代果蝇无论雌雄,均为白眼(或子代果蝇全为白眼);含Xb的正常雄配子与不含性染色体的异常雌配子结合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果蝇是遗传学的理想材料,具有生长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多等多种优点。
(2)F1中雄果蝇有1/8为aaXbY,则亲本都至少含有一个a,因亲本两个为黑身,则都为Aa,Aa×Aa→1/4aa;若不考虑A、a,F1雄果蝇有1/2XbY,另1/2XBY,则亲本雌性为XBXb,即AaXBXb;不考虑黑身或灰身,则F1雄个体中为1/2XBY,1/2为XbY,F1雌个体中1/2XBXb,1/2XbXb;则F1雄配子为1/4XB、14Xb、1/2Y;雌配子为1/4XB、3/4Xb,随机交配后F2为1/16XBXB,(3/16+1/16)XBXb,3/16XbXb,1/8XBY,3/8XbY,红眼:白眼=7:9。
(3)果蝇(2N=8)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XO的果蝇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则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3个四分体,配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是3+X或3+0。红眼雌果蝇(XBXB)与白眼雄果蝇(XbY)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应为红眼,而后代出现了白眼雄果蝇,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或染色体缺失,欲判断该白眼果蝇出现的原因,可将该白眼雄果蝇与多只正常的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若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说明该果蝇的基因型是XBY,表现为白眼的原因是环境改变引起的;若子代果蝇无论雌雄,均为白眼,说明该果蝇的基因型是XbY,说明白眼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若若无子代产生,M的基因组成为XbO,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XbY),可知其产生原因是含Xb的正常雄配子与不含性染色体的异常雌配子结合。
【分析】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10天左右即可长成成虫;体型较小,易于饲养;多种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雌性一般比雄性个体大,易于区别性别;染色体数目少,易于区分等优点。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5.【答案】(1)AaBb与aabb 或 Aabb与aaBb;不能;若双亲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不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结果都一样
(2)隐性;X
(3)不能
(4)甲、乙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假如B/b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由题中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4种,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1:1:1:1,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与aabb 或 Aabb与aaBb,但是不能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为:如果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与aaBb杂交的后代会出现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1:1:1:1;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和 杂交的后代为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1:1:1:1。即若双亲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不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结果都一样
(2)假如子代雄性果蝇只有一种体色,说明子代的性状表现存在明显的性别比例差异,与性别有关,应雄性只有一种体色,结合伴性遗传的规律,可知亲本雌性为XbXb,亲本雄性为XBY,子代雄性的体色是隐性性状,对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假如子代雄性果蝇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为1:1,则不能确定B/b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如果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为Bb和bb,子代雌、雄性果蝇中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均为1:1;如果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为XBXb和XbY,子代雌、雄性果蝇中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也均为1:1。
(4)丙同学从子代果蝇中选了两只体色不同的(一雌一雄)多次杂交,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该方法不能判断显隐性。甲和乙同学的实验,都选了两只体色相同的(一雌一雄)多次杂交,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均可通过后代比例及性状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甲、乙、丙二位同学的实验中通过下一代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一定能确定显隐关系的是甲和乙。
【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伴性遗传的明显特点是某种性状与性别密切相关,很可能表现出子代的某性别只有一种性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高一下·扬州期末)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象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父本的雌蕊
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
C.后者F2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两者均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母本的雄蕊,不需要去除父本的雌蕊,A错误;
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B正确;
C、后者F2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果蝇中,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
D、孟德尔时期,未提出基因一词的概念,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不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孟德尔杂交实验传粉过程: 先去除未成熟的高茎(或矮茎)豌豆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时,将采集到的矮茎(或高茎)豌豆花的花粉涂到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3、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条件: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或两对及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
2.(2022高二上·恩施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黑藻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能看到细胞吸水直至涨破
B.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看到整个连续分裂的过程
C.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答案】D
【知识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黑藻有细胞壁,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不会吸水涨破,A错误;
B、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已经杀死,不会看到整个连续分裂的过程,B错误;
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
D、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3、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3.(2022高一下·临潼期末)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无核膜、染色体,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并不是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体细胞也含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可以控制性别,如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人的红绿色盲基因,C错误;
D、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2022·江苏)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显微观察证明为基因突变所致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Y,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让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蝇的基因型为XAY,F1全部表现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A正确;
B、让F1中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后代中雌雄表现型、比例不同,由此可知,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
C、F1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aY,让F1雌蝇与白眼雄蝇回交,后代中雄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XAY):白眼(XaY)=1:1,后代中雌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XAXa):白眼(XaXa)=1:1,所以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C正确;
D、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的杂交后代有白眼雌蝇、红眼雄蝇例外个体,可能是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但是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演绎推理为:若假说成立,F1红眼雌果蝇测交的后代会出现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的结果;然后利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
2、基因突变在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
5.(2022高二上·辽宁月考)下列有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在体细胞还是在生殖细胞中,基因的数目始终等于染色体的数目
B.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均保持相对稳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C.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数目远多于染色体数目,A错误;
B、无论是基因还是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均保持相对稳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B正确;
C、萨顿在研究某种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时,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摩尔根用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例为红眼:白眼=1:1,可验证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测交实验验证,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萨顿的假说
①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②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③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①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②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③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2022高一下·新余期末)我校“某研究组”课外兴趣小组展开了关于科学发展历程的讨论,下列发言错误的是(  )
A.橙子说:丹麦科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B.小鹏说:魏斯曼通过实验,描述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全过程
C.小李说: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D.小王说: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解析】【解答】A、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后来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A正确;
B、魏斯曼大胆推测了减数分裂的概念,预言存在减数分裂过程,但没有证实,而是被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加以证实,B错误;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有多对明显可比较的性状,且子代数量足够多,C正确;
C、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该假说,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状便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④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2)分析方法科学: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对两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单因子→多因子)。(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2、萨顿用类比推理法于1903年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3、魏斯曼对遗传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的遗传理论,包括对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肯定以及“减数分裂概念的大胆推测。
7.(2022高一下·渭滨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萨顿通过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了模型建构的方法
D.摩尔根运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 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还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概念,A错误;
B、萨顿是先提出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又通过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B错误;
C、在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了模型构建的方法,C正确;
D、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关的遗传史:
(1)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通过假说的形式来推理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研究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际实验验证了: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8.(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及其材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B.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从而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D.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采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
B、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为严格自交,从而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一般情况是纯种,C正确;
D、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未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型排列。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从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状况,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 ①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② 方法:类比推理法,得到的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实验检验。
(2) 摩尔根的实验证据——证明了萨顿假说: ① 研究方法:假说一演绎法。 ② 理论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自花传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可靠又容易分析。
9.(2022高三下·金华模拟)“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实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准确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指的是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行为的一致性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同时证明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C.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规律都可以用染色体学说来解释
D.染色体学说不能解释ABO血型的遗传规律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根据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 科学家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学说, 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A错误;
B、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又一次用实验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他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一个特定基因—白眼基因w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X染色体上的科学家,为发展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正确;
C、真核生物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都可以用染色体学说来解释,C错误;
D、控制ABO血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 上,因而染色体学说能解释ABO血型的遗传规律,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10.(2022·潮州模拟)在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中会用到多种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荧光标记法可观察到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假说-演绎法只能用于遗传学相关规律的研究
C.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
D.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A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
【解析】【解答】A、现代生物学利用荧光标记的手段,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某一特定位置,A正确;
B、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可用于多种领域,B错误;
C、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C错误;
D、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用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2、萨顿依据: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3、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
①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② 方法:类比推理法,得到的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实验检验。
(2) 摩尔根的实验证据——证明了萨顿假说:
① 研究方法:假说一演绎法。 ② 理论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1.(2022高一下·太原期中)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数目远远多于基因 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因此染色体的数目少于基因个数,A错误;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错误;
C、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C错误;
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12.(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摩尔根研究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下列叙述依次为(  )
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为何与性别有关
②控制白眼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
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验证
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验证
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验证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观察现象从而提出的问题: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故①为问题;
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故②为假说;
然后利用F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故③为实验验证。
即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其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3.(2022高一下·德州期中)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非等位基因有的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有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还可以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
B、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因此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是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B正确;
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属于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故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主要表现 在: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稳定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
14.(2022高一下·桂林期中)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B正确;
C、“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不是萨顿的假说内容,C错误;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稳定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15.(2022高一下·三明期中)下列有关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摩尔根的实验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C.用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即可验证假说是否正确
D.依据摩尔根的假说,F1红眼果蝇应该有两种基因型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摩尔根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正确;
C、用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实验结果不能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还要继续进行实验才能证明,C错误;
D、依据摩尔根的假说,F1红眼果蝇应该有两种基因型,即XWXw和XWY,(W表示红眼基因,w表示白眼基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是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做出的假设是: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演绎推理为:若假说成立,F1红眼雌果蝇测交的后代会出现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的结果;然后利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测交,验证假设。
16.(2022高一下·湖州期中)摩尔根利用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有繁殖快、容易饲养等
B.根据杂交实验可以推断白眼属于隐性性状
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的眼色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依据实验结果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果蝇个体小、繁殖快、容易饲养,常用于遗传学实验,A正确;
B、F1红眼的后代出现了白眼,因此白眼为隐性,B正确;
C、果蝇的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摩尔根依据假说—演绎法,假设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通过实验得以证实,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果蝇个体小、繁殖快、容易饲养,常用于遗传学实验,摩尔根利用果蝇,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了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7.(2022高一下·洛阳期中)摩尔根是继孟德尔之后又一伟大的遗传学巨匠,下列关于摩尔根及其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第一幅果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图
B.通过果蝇子一代白眼全为雄性提出了伴性遗传
C.采用了假说—演绎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D.通过将特定的基因与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的相对位置图,A正确;
BD、由于子二代中白眼只在雄性中出现,摩尔根用了假说-演绎法的实验研究方法,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但并未提出伴性遗传的概念,B错误,D正确。
C、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设计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
2、摩尔根的假说内容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18.(2022高一下·响水期中)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比例为3:1并不能证明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B.F1红眼雌雄果蝇之间杂交得到的F2红眼果蝇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且其雌雄比例为1:1
C.果蝇眼色的测交实验应当设计为F2中的白眼雄性或F3中的白眼雌性分别与F1中的异性果蝇杂交
D.摩尔根将果蝇眼色遗传与X染色体的遗传进行比较,得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比例为3∶1,并不能证明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也符合该比例,A正确;
B、摩尔根的杂交实验中,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全部为红眼,雄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故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B错误;
C、测交实验应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故果蝇眼色的测交实验应当设计为F2中的白眼雄性或F3中的白眼雌性分别与F1中的异性果蝇杂交,C正确;
D、摩尔根将果蝇眼色遗传与X染色体的遗传进行比较,得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该结论的得出所用方法是假说-演绎法,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设计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摩尔根的假说内容是: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19.(2022高一下·响水期中)萨顿假说认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下列关于此推测的依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C.基因和染色体数目相等
D.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基因数目多于染色体数目,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所以A、B、D选项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稳定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4)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20.(2022高一下·镇江期末)如图是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两条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基因(一个黑点就代表一个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这部分基因的位置是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标记显示出来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图中一共有四条染色单体
B.图中甲、乙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此细胞中甲、乙两条染色体会发生联会配对
【答案】D
【知识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和乙染色体已经完成了复制,此图中一共有四条染色单体,A正确;
B、甲乙染色体相同位置存在等位基因(如A与a、B与b),故甲、乙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荧光点,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故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图是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此细胞中甲、乙两条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配对,因为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二、综合题(共5题,共60分)
21.(2021高二上·重庆开学考)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下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
(1)为什么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写出两点原因)
(2)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将形成   个四分体。
(3)由图示可知,D基因位于5、6染色体的   区段(同源/非同源),该个体5、6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书写是   。
(4)如果只考虑1、2与3、4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
【答案】(1)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目多;染色体数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4
(3)同源;XDYd
(4)AaBb;AB、ab、ab
【知识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因为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目多,染色体数少,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特点,所以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2)图中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形成四分体,故将形成4个四分体。
(3)由图可知,D和d基因是X和Y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故D基因位于5、6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个体5、6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型书写是XDYd。
(4)由图可知,1、2与3、4两对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若只考虑1、2与3、4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该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AaBb),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不考虑交叉互换,和该精子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基因型为AB,另两个精子基因型相同,应为ab,故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
【分析】1、X和Y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在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三种: (1)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 (2)非同源区段中的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3)非同源区段的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2.(2021高二下·嘉兴期末)果蝇翅形有长翅、残翅和小翅三种,受A/a、B/b二对基因共同控制,残翅受基因a控制,小翅受基因b控制。下图是关于果蝇翅形的二项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杂交一可知,控制果蝇翅形的遗传遵循   定律。基因B/b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   。
(2)杂交一中,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2长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
(3)杂交二中F2的表现型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   。
(4)现有一小翅雌果蝇,欲确认其基因型,可选择与表现型为   的雄果蝇杂交,若足够多的子代中没有   果蝇,则可以确定其为纯合子。
【答案】(1)自由组合;X;杂交一F2中小翅均为雄果蝇
(2)aaXBXB、AAXbY;aaXBY、aaXbY;1/6
(3)3∶3∶2
(4)残翅;残翅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杂交一可知,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可得出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杂交一F2中小翅均为雄果蝇,可推测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B/b位于X染色体上,残翅受基因a控制,小翅受基因b控制,杂交一中F1雌雄果蝇均为长翅,可推测出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F1中长翅雌果蝇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F2长翅雌果蝇A_XBX-中纯合子AAXBXB占1/3×1/2=1/6。
(3)杂交二中,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F1中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小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长翅(A_XB_)∶小翅(A_Xb_)∶残翅(aaX_ )=3∶3∶2。
(4)现有一小翅雌果蝇(A_XbXb),欲确认其基因型,可选择与表现型为残翅的雄果蝇(aaX-Y)杂交,该题可用逆推法,若小翅雌果蝇为纯合子(AAXbXb),则足够多的子代中(AaX_)没有残翅果蝇(aaX_ )。
【分析】根据杂交一中,果蝇F2的性状分离比为长翅:小翅:残翅=9:3:4,9+3+4=16,得出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然而杂交一的F2的小翅均为雄性,小翅基因受到b基因的控制,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3.(2021高一下·蚌埠期末)已知果蝇黑身与灰身为相对性状(用A、a表示),正常翅与截翅为相对性状(用B、b表示),红眼与白眼为相对性状(用R、r表示)。一只灰身正常翅红眼雌蝇与一只黑身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表型如下表1。让F1白眼雌性与红眼雄性杂交,F2表型及比例见表2。请回答以下问题:
表1
性别 F1表型及数量
雌性 灰身正常翅红眼:灰身正常翅白眼=59:60
雄性 灰身截翅红眼:灰身正常翅白眼=61:58
表2
性别 F2表型及数量
雌性 灰身正常翅红眼:黑身正常翅红眼=89:30
雄性 灰身正常翅白眼:黑身正常翅白眼=90:58
(1)正常翅对截翅为   性。控制体色、翅型、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   染色体上。翅型和眼色两种性状的遗传   (是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
(3)若让F1中的灰身正常翅红眼果蝇与灰身截翅红眼果蝇杂交,则子代中灰身截翅红眼雌果蝇出现概率是   ,雄果蝇中黑身正常翅白眼所占比例是   。
【答案】(1)显;X;不
(2)AAXbRXBr;aaXBrY
(3)3/16;1/8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据分析可知,正常翅对截翅为显性。控制体色、翅型、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 、X染色体、 X染色体上。翅型和眼色两种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据分析可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RXBr,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rY。
(3)根据第二问,可知F1中的灰身正常翅红眼果蝇基因型为AaXbRXBr,灰身截翅红眼果蝇基因型为AaXbRY,杂交后子代中灰身截翅红眼雌果蝇(A-XbRXbR)出现概率是3/4×1/4=3/16。雄果蝇中黑身正常翅白眼(aaXBrY)所占比例是1/4×1/2=1/8。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4.(2021高二下·南京期末)果蝇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已知果蝇(2N=8)的黑身基因(A)对灰身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遗传学问题。
(1)与小鼠和鸽子相比,果蝇适合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
(2)现有一只红眼黑身果蝇与一只白眼黑身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有 为白眼灰身。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
(3)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有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这样的果蝇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形成   个四分体,配子中染色体组成是   。用红眼雌果蝇(XBXB)与白眼雄果蝇(Xb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M。为探究M果蝇出现的原因,应选用果蝇M与   杂交,然后观察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   ,则M的出现是环境改变引起的。
②若   ,则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③若无子代产生,则M的基因组成为XbO,其形成原因是   。
【答案】(1)生长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多
(2)AaXBXb;7∶9
(3)3;3+X或3+0;多只正常白眼雌果蝇;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或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子代果蝇无论雌雄,均为白眼(或子代果蝇全为白眼);含Xb的正常雄配子与不含性染色体的异常雌配子结合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果蝇是遗传学的理想材料,具有生长繁殖周期短;繁殖力强;后代数量多等多种优点。
(2)F1中雄果蝇有1/8为aaXbY,则亲本都至少含有一个a,因亲本两个为黑身,则都为Aa,Aa×Aa→1/4aa;若不考虑A、a,F1雄果蝇有1/2XbY,另1/2XBY,则亲本雌性为XBXb,即AaXBXb;不考虑黑身或灰身,则F1雄个体中为1/2XBY,1/2为XbY,F1雌个体中1/2XBXb,1/2XbXb;则F1雄配子为1/4XB、14Xb、1/2Y;雌配子为1/4XB、3/4Xb,随机交配后F2为1/16XBXB,(3/16+1/16)XBXb,3/16XbXb,1/8XBY,3/8XbY,红眼:白眼=7:9。
(3)果蝇(2N=8)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XO的果蝇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则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3个四分体,配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是3+X或3+0。红眼雌果蝇(XBXB)与白眼雄果蝇(XbY)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应为红眼,而后代出现了白眼雄果蝇,可能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导致或染色体缺失,欲判断该白眼果蝇出现的原因,可将该白眼雄果蝇与多只正常的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若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说明该果蝇的基因型是XBY,表现为白眼的原因是环境改变引起的;若子代果蝇无论雌雄,均为白眼,说明该果蝇的基因型是XbY,说明白眼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若若无子代产生,M的基因组成为XbO,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XbY),可知其产生原因是含Xb的正常雄配子与不含性染色体的异常雌配子结合。
【分析】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10天左右即可长成成虫;体型较小,易于饲养;多种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雌性一般比雄性个体大,易于区别性别;染色体数目少,易于区分等优点。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5.(2021·六安模拟)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
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但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未知。某小组用两只果蝇多次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4种(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比例为1:1:1:1。(不考虑Y染色体上是否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1)假如B/b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据此   (可以/不可以)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假如子代雄性果蝇只有一种体色,则该体色是   性状,对应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假如子代雄性果蝇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为1:1   (能/不能)确定B/b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4)为确定显隐性,甲同学从子代果蝇中选了两只灰体(一雌一雄)多次杂交,乙同学从子代果蝇中选了两只黑檀体(一雌一雄)多次杂交,丙同学从子代果蝇中选了两只体色不同的(一雌一雄)多次杂交。甲、乙、丙二位同学的实验中通过下一代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一定能确定显隐关系的是   。
【答案】(1)AaBb与aabb 或 Aabb与aaBb;不能;若双亲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不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结果都一样
(2)隐性;X
(3)不能
(4)甲、乙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解析】【解答】(1)假如B/b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由题中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4种,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1:1:1:1,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与aabb 或 Aabb与aaBb,但是不能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为:如果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与aaBb杂交的后代会出现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1:1:1:1;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和 杂交的后代为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1:1:1:1。即若双亲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不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结果都一样
(2)假如子代雄性果蝇只有一种体色,说明子代的性状表现存在明显的性别比例差异,与性别有关,应雄性只有一种体色,结合伴性遗传的规律,可知亲本雌性为XbXb,亲本雄性为XBY,子代雄性的体色是隐性性状,对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假如子代雄性果蝇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为1:1,则不能确定B/b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如果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为Bb和bb,子代雌、雄性果蝇中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均为1:1;如果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为XBXb和XbY,子代雌、雄性果蝇中灰体与黑檀体的比例也均为1:1。
(4)丙同学从子代果蝇中选了两只体色不同的(一雌一雄)多次杂交,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该方法不能判断显隐性。甲和乙同学的实验,都选了两只体色相同的(一雌一雄)多次杂交,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均可通过后代比例及性状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甲、乙、丙二位同学的实验中通过下一代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一定能确定显隐关系的是甲和乙。
【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伴性遗传的明显特点是某种性状与性别密切相关,很可能表现出子代的某性别只有一种性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