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2022五上·邹城期中)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 等。发光的物体叫作 。
2.(2022五上·邹城期中)制作潜望镜,至少要使用 面平面镜,而且镜面要上下相对, 放置。
3.(2022五上·邹城期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4.(2022五上·邹城期中)热在 中和空气中,都是以 的方式传递热的。
5.(2022五上·邹城期中)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 。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5分)
6.(2022五上·邹城期中)光在任何物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7.(2022五上·邹城期中)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8.(2022五上·城阳期中)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 )
9.(2022五上·邹城期中)煎鸡蛋的时候一面熟了,另一面肯定也熟了。
10.(2022五上·邹城期中)根据热对流的特点,暖气片应安装在室内最高处。
三、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1分,共5分)
11.(2022五上·邹城期中)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物体,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12.(2022三上·椒江期末)天冷时,我们口中哈出的“白汽”是( )。
A.水蒸气 B.小水滴 C.小冰晶
13.(2022五上·邹城期中)一束光能被反射( )
A.一次 B.两次 C.无数次
14.(2022五上·邹城期中)热对流实验中,水中加木屑是为了( )
A.加快热对流
B.看清热传递的路线
C.防止水沸腾飞溅出来
15.(2022五上·邹城期中)年年下雨下雪,天上的水总是降不完,原因是水在( )
A.陆地和天空 B.海洋和天空 C.陆地、海洋和大气
四、实验题(30分,每空2分)
16.(2022五上·邹城期中)实验:露和霜的成因实验。
(1)图一,向桶里加冰,我们发现桶的外壁上出现 。
(2)图二,向冰块上撒盐,我们发现:桶里的冰部分融化了 了(低/高),桶的外壁出现 。
(3)实验结论:
露是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 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 。
霜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 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 。
17.(2022五上·邹城期中)实验:热传导实验。
(1)如图一所示,火柴粘上凡士林,依次黏贴在铜棒上,放在金属支架最右端开始加热,火柴掉落的顺序是 。
(2)如图二所示,在圆形铁片上涂满蜡油,把点燃的酒精灯放在圆形贴片中心位置开始加热.看到的现象是: 处的蜡最先融化,然后逐渐向 扩展。
(3)如图三所示,在方形铁片上涂满蜡油,点燃酒精灯,看到的现象是: 处的蜡最先融化,然后逐渐向周围扩散。
(4)结论: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 的部分传到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
(5)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有: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萤火虫;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比如如太阳、正在发光的萤火虫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2.【答案】两;平行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3.【答案】雾;云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4.【答案】液体;对流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热在液体中和空气中,都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的。
5.【答案】反射;改变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反射的认识,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阳光虽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但是碰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可以利用光线的这种特性使阳光的传播路径改变。
7.【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镜面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随着太阳的升起,露珠消失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蒸发。故题干说法正确。
9.【答案】(1)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传导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煎鸡蛋时鸡蛋内部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锅底的一面先熟,另外一面后熟。
10.【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根据热对流的特点,空气受热后会上升,遇冷后会下沉。所以,暖气片应安装在室内最低处,才能使低处的冷空气受热上升,互相对流传热,使空内逐渐暖和起来。故该说法错误。
11.【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12.【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天冷时,我们口中哈出的“白汽”是口中的空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3.【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反射的认识,一束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反射无数次。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热对流实验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做热对流实验,木屑随水的运动而流动。故实验中加木屑是为了看清热传递的路线。
15.【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因为水的形态是可以转化的,水能三态循环。也就是江河、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后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形成雨降到陆地和海洋,雨水又会流回江河中,如此进行循环,C符合题意。
16.【答案】(1)水珠
(2)低;小冰晶
(3)水蒸气;小水珠;水蒸气;小冰晶
【知识点】冰的融化;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图一模拟的是露的形成,向桶里加冰,桶壁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附着在桶壁上,这是水的凝结现象。
(2)图二模拟霜的形成,向冰块上撒盐,能够加快冰块融化,冰融化吸热,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随着桶内冰水的温度变得更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更低的温度发生凝华,桶的外壁出现小冰晶,类似生活中的霜。
(3)通过上述模拟实验可知,露是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小水珠。霜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小冰晶。
17.【答案】(1)1234
(2)中心;四周
(3)离加热点近
(4)加热;温度低;热传递
(5)给水壶加热烧水;炒菜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如图一所示,火柴粘上凡士林,依次黏贴在铜棒上,点燃蜡烛,放在金属支架最右端开始加热,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故火柴掉落的顺序是1234。
(2)如图二所示,在圆形铁片上涂满蜡油,把点燃的酒精灯放在圆形贴片中心位置开始加热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故看到的现象是:中心处的蜡最先融化,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
(3)如图三所示,在方形铁片上涂满蜡油点燃酒精灯,从方形铁片的一个角开始加热,看到的现象是:加热处的蜡最先融化,然后逐渐向周围扩散。
(4)结论: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有:给水壶加热烧水、煤气燃烧做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2022五上·邹城期中)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 等。发光的物体叫作 。
【答案】萤火虫;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光的物体,比如如太阳、正在发光的萤火虫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2.(2022五上·邹城期中)制作潜望镜,至少要使用 面平面镜,而且镜面要上下相对, 放置。
【答案】两;平行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3.(2022五上·邹城期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答案】雾;云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4.(2022五上·邹城期中)热在 中和空气中,都是以 的方式传递热的。
【答案】液体;对流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热在液体中和空气中,都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的。
5.(2022五上·邹城期中)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 。
【答案】反射;改变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反射的认识,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5分)
6.(2022五上·邹城期中)光在任何物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阳光虽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但是碰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可以利用光线的这种特性使阳光的传播路径改变。
7.(2022五上·邹城期中)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镜面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8.(2022五上·城阳期中)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随着太阳的升起,露珠消失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蒸发。故题干说法正确。
9.(2022五上·邹城期中)煎鸡蛋的时候一面熟了,另一面肯定也熟了。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传导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煎鸡蛋时鸡蛋内部通过热传导传递热量,锅底的一面先熟,另外一面后熟。
10.(2022五上·邹城期中)根据热对流的特点,暖气片应安装在室内最高处。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根据热对流的特点,空气受热后会上升,遇冷后会下沉。所以,暖气片应安装在室内最低处,才能使低处的冷空气受热上升,互相对流传热,使空内逐渐暖和起来。故该说法错误。
三、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1分,共5分)
11.(2022五上·邹城期中)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物体,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12.(2022三上·椒江期末)天冷时,我们口中哈出的“白汽”是( )。
A.水蒸气 B.小水滴 C.小冰晶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天冷时,我们口中哈出的“白汽”是口中的空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3.(2022五上·邹城期中)一束光能被反射( )
A.一次 B.两次 C.无数次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反射的认识,一束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反射无数次。
14.(2022五上·邹城期中)热对流实验中,水中加木屑是为了( )
A.加快热对流
B.看清热传递的路线
C.防止水沸腾飞溅出来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热对流实验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做热对流实验,木屑随水的运动而流动。故实验中加木屑是为了看清热传递的路线。
15.(2022五上·邹城期中)年年下雨下雪,天上的水总是降不完,原因是水在( )
A.陆地和天空 B.海洋和天空 C.陆地、海洋和大气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因为水的形态是可以转化的,水能三态循环。也就是江河、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后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形成雨降到陆地和海洋,雨水又会流回江河中,如此进行循环,C符合题意。
四、实验题(30分,每空2分)
16.(2022五上·邹城期中)实验:露和霜的成因实验。
(1)图一,向桶里加冰,我们发现桶的外壁上出现 。
(2)图二,向冰块上撒盐,我们发现:桶里的冰部分融化了 了(低/高),桶的外壁出现 。
(3)实验结论:
露是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 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 。
霜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 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 。
【答案】(1)水珠
(2)低;小冰晶
(3)水蒸气;小水珠;水蒸气;小冰晶
【知识点】冰的融化;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图一模拟的是露的形成,向桶里加冰,桶壁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附着在桶壁上,这是水的凝结现象。
(2)图二模拟霜的形成,向冰块上撒盐,能够加快冰块融化,冰融化吸热,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随着桶内冰水的温度变得更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更低的温度发生凝华,桶的外壁出现小冰晶,类似生活中的霜。
(3)通过上述模拟实验可知,露是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小水珠。霜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小冰晶。
17.(2022五上·邹城期中)实验:热传导实验。
(1)如图一所示,火柴粘上凡士林,依次黏贴在铜棒上,放在金属支架最右端开始加热,火柴掉落的顺序是 。
(2)如图二所示,在圆形铁片上涂满蜡油,把点燃的酒精灯放在圆形贴片中心位置开始加热.看到的现象是: 处的蜡最先融化,然后逐渐向 扩展。
(3)如图三所示,在方形铁片上涂满蜡油,点燃酒精灯,看到的现象是: 处的蜡最先融化,然后逐渐向周围扩散。
(4)结论: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 的部分传到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
(5)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有: 、 。
【答案】(1)1234
(2)中心;四周
(3)离加热点近
(4)加热;温度低;热传递
(5)给水壶加热烧水;炒菜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如图一所示,火柴粘上凡士林,依次黏贴在铜棒上,点燃蜡烛,放在金属支架最右端开始加热,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故火柴掉落的顺序是1234。
(2)如图二所示,在圆形铁片上涂满蜡油,把点燃的酒精灯放在圆形贴片中心位置开始加热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故看到的现象是:中心处的蜡最先融化,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
(3)如图三所示,在方形铁片上涂满蜡油点燃酒精灯,从方形铁片的一个角开始加热,看到的现象是:加热处的蜡最先融化,然后逐渐向周围扩散。
(4)结论: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有:给水壶加热烧水、煤气燃烧做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