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平均数的再认识
五、六年级数学组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说课流程
板书设计
教法学法
四年级下册学习了认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及计算平均数的一种方法。五年级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在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平均数的代表性以及受特殊数值的影响而变化体会其灵敏性。为六年级学习数据的分组,初步体会数据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学过的平均数的认识上,“再次探究平均数”是对平均数的一次深化,需要学生在了解了平均数的基本性质前提下,才能学好、才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2、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掌握平均数灵敏性的特点。
重点:认识平均数的灵敏性,体会一个数变化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难点:感受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说教法:
1.迁移教学法:本课利用口算题并借助游戏的活动用以旧引新的方法导出平均数的再认识。
2.情境教学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现实背景,体会平均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法学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互教学习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会的学生给不会的学生讲解,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说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安排以下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复知旧知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畅谈收获,交流分享
第四环节:分层训练,巩固拓展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老师出示6道计算题,明确评分标准,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学生统计得分;
(4)师及时提问哪组水平最好?引出学生计算平均分并进行比较。得出平均分最高为什么这组的水平最好?从而得出平均分具有代表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自身的成绩入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旧知为接下来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课本的内容的顺序做了调整,本环节分为两个大问题进行教学。
第一个大问题:课件呈现“新苗杯”少儿歌手大赛的成绩统计表,本环节设计3个问题。
第1个问题是计算平均分,排出名次(学生独立完成,每组算一位选手。学生汇报,说计算的方法)。
第2个问题老师提问,在现实比赛中还有没有遇到过哪些计算选手得分的方法?学生讨论得到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其合理性。
第3个问题计算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每位选手的得分,并排出名次。让学生体会到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得出平均数具有灵敏性这一特点。
在此环节引导学生明确两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如何突破重点:本环节采用独立计算、分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突破重点。
设计的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极端数据(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对平均数的影响,从而理解比赛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合理性。
第二个大问题:探究平均数在确定免票线合理性上的应用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1)从乘车情景入手让学生分析1.2米这个数据得到的途径
(2)理解1.2米作为免票线的合理性
如何突破难点:借助生活经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设计的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畅谈收获,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环节:畅谈收获,交流分享
第四环节:分层训练,巩固拓展
为了巩固所学,掌握新知,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老师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第1题:设计该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该如何去计算数学和英语喜欢程度的平均分,根据平均分如何去作出判断。同时,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体会到相对于这一组数据而言,45是个极端数据,对平均年龄的影响。
第3题:本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重要信息,找准总份数。
第4题:培养学生对平均数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平均数的再认识
代表性 灵敏性
(平均水平) (极端数据)
(98+94+96)÷3=96(分)
(97+99+95)÷3=97(分)
(90+87+90)÷3=89(分)
六、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加明了的掌握平均数的两大特性,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板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