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1. (2013·山东兖州诊断)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2013临沂质检)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
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2012·泉州质检)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21世纪教育网
A.32.9%和17.1%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4.下列是关于32P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RNA是遗传物质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2P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5.(2012·巢湖模拟)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的行为21世纪教育网
6.下图为DNA分子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当DNA复制时,⑨的形成需要DNA连接酶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7.(2012·昆明一中高三模拟)下列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C.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观点,得到了科学家们的一致公认
D.培养R型活细胞时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8.(2012·合肥高三模拟)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
D.解旋需DNA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9.(2013·新课标Ⅱ卷)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0.(2013·无锡模拟)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细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B.S型细菌与R型细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细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1.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12.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13.(2013·无锡模拟)下面对DNA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B.双链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
C.DNA分子中只有4种碱基,所以实际上只能构成44种DNA
D.DNA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配对的关系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4.(2013·长沙模拟)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B.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C.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D.G的数量为m-n
15.(2012·山东卷)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16.(2013·宁夏模拟)有100个碱基对的某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连续复制n次,则在第n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多少个( )
A.40n-1 B.40n C.40×2n-1 D.40×2n
17.为了探究DNA的复制、转录等过程,科学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试管中。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二:在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DNA和ATP,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三: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脱氧核苷酸中每一种的含量。
(1)实验一中 (填“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原因是 。
(2)实验二中 (填“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加入ATP的作用是 。
(3)实验三要探究的是 ,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 。
18.如图是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示意图(片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表示 ,2表示 ,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 。
(2)3有 种,中文名称分别是 。
(3)DNA分子中3和4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 (填序号)。
(5)若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T)/(A+T+C+G)=k,则另一条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 ,而在整个DNA分子中是 。如果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占15%,互补链中的A占25%,则整个DNA分子中A占 。
必修二 第三章练习答案
1.解析:由T和A配对和在该模板上共有4个腺嘌呤,可推出正常情况下,新形成子链上共有4个腺嘌呤;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可能与模板上的第1、2、3、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而使复制在相应的部位终止;也可能不与任何一个配对,DNA正常复制,所以总共能形成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答案:D
2.解析:根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越高,转化的有效性越强,说明转化的有效性与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C项错误。
答案:C
3.解析:由于整个DNA分子中G+C=35.8%,则每条链中G+C=35.8%,A+T=64.2%;由于其中一条链中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由此可以求出该链中,G=18.7%,A=31.3%,则其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1.3%和18.7%。
答案:B
4.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根据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而设计的,A项错误;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开,C项错误。
答案: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解析:每条染色体上可含1个或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随染色体传递而传递。
答案:B
6.解析:②和①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由于每个DNA分子都是由两条反向平行排列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构成,故④中的①不是这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④中②下方的磷酸基团与②③共同构成这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B错误;⑨是氢键,当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⑨的形成不需要DNA连接酶,C错误。
答案:D
7.解析:艾弗里在做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时提取的DNA的纯度最高但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了怀疑。
答案:C
8.解析:由图示可知,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由图中的箭头可知,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到3′端;解旋不需DNA聚合酶的催化。
答案:D
9.解析: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的基本规律,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为DNA空间结构的构建提供依据。
答案:C
10.解析: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记忆细胞可识别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并产生免疫反应;S型细菌与R型细菌基因的差异是导致二者性状差异的原因;肺炎双球菌利用自己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高温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肽键未被水解,故高温处理过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A
11.解析: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是由于还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没有分离下来。彻底离心时,不会有T2噬菌体留在沉淀物中;由于T2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所以新产生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不会有35S,也不会有含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答案:A
12.解析: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改变一个碱基,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氨基酸也可能不变,因而性状不变。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这条链上A+T=3/10,所以在双链DNA分子中A+T=3/10,因此此DNA分子中A+T为3/10×400=120,而A=T,所以A和T各有60个,因此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核苷酸为(22-1)×60=180。
答案:B
13.解析:在DNA分子中,A—T,G—C,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外侧,共同构成DNA分子的基本支架。DNA分子多样性取决于碱基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
答案:C
14.解析:A项的等量关系容易判断;对于B项,需知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故氢键数为:2n+3×=;C项中因A+T的总量为2n,故一条链中的A+T的数量应为n;D项中计算G的数量有误,应为=-n。
答案:D 21世纪教育网
15.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结构、复制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的双链DNA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则鸟嘌呤G占30%,即一个这样的DNA中,A=T=2000个,G=C=3000个,则100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共含有鸟嘌呤3×105个。由1个噬菌体增殖到100个噬菌体的过程中,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3×105-3000个,故选项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增殖过程中,DNA复制、转录所需的模板为噬菌体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所需要的原料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核糖体、氨基酸以及酶等皆来自宿主细胞(细菌),故选项B错误。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个双链都含32P的DNA复制后,子代中含有32P的DNA(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的DNA)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DNA共有98个,二者的比例为2∶98即1∶49,故选项C正确。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以及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选项D错误。
答案:C
16.解析:该DNA分子中共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有C 60个,则T为40个,在第n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40×2n-1个。
答案:C
17.解析:DNA的复制需要四个条件:模板、能量、酶和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实验一中缺少模板、能量,不能合成DNA;实验二中四个条件具备能够复制合成DNA分子。实验三中,由于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
答案:(1)不能 缺少DNA模板和ATP
(2)能 提供能量
(3)各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18.解析:(2)3与4间有三个氢键,故3与4应是G(C)和C(G);(4)只有含氮碱基3或4被氧化分解后才能产生含氮废物;(5)若一条单链的A+TA+T+C+G=k,则另一条单链的 =k,且整个双链中的=k;假设此DNA分子中有200个碱基,则一单链上的A为15个,另一单链上的A为25个,故整个DNA分子中A占=20%。
答案:(1)磷酸基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2)2 鸟嘌呤、胞嘧啶
(3)氢键
(4)3和4
(5)k k 2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