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生物考点练习: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13年高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生物考点练习: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13年高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3-09 15: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某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19,则杂合子
Aa的频率是(  )
A.0.1    B.0.6 C.0.9 D.0.18
2.(2013·合肥质检)1980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
A.种群基因库增大 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21世纪教育网
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 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4.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该种群两年内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
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下列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年份 AA(%) Aa(%) aa(%)
1 30 40 30
2 25 50 25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5.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
的关系如右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21世纪教育网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德国科学家利用高度纯合的植物界中基因组最少的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对基因变异的速
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致使生物进化的基因变异速率比科学家此前认为的速率快得多。对此科研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快速的变异速率可使一些植物迅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通过基因变异提供的
C.该项研究结果显示的基因变异速率或许同样适用于人类的脱氧核糖核酸
D.快速发生基因变异是一些植物仅在几代后便能抵御特定除草剂的原因之一
7.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8.(2013·烟台调研)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基因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
A.不断增加 B.不断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基本不变
9.(2013·银川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
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21世纪教育网
10.(2013·温州模拟)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
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
1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12.有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21世纪教育网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13.(2013江苏卷)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 相似度)。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1% / 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 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 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人类与黑猩猩的DNA 差异经历了约99 万年的累积
D. 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14.(2013北京卷)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15.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_作用。
16.假设有一个方形保护区,每边长为1 000米,如下图1,如果家猫由边界深入保护区100
米捕食,就会使森林中的鸟类不能成功地保护它们的幼雏,因此保护区仅有640 000平方米适于鸟类繁育。若该保护区被一条宽10米、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也是1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如下图2,这样家猫可以像沿着边缘一样,沿着公路和铁路进入森林捕食。
(1)被公路和铁路占去2%土地后,适于鸟类繁育的保护区面积共是______平方米。
(2)下列对于被公路和铁路造成隔离状态的保护区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______。
A.边界长度与原保护区相近
B.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会降低
C.种间斗争会加剧
D.物种的迁移可能受限制
(3)若原保护区的A物种的不同种群被分割到甲、乙两地,分别进化为B、C两个物种。进化的前提条件是物种具有________的特性,主导形成两种进化方向的原因是______,而______使不同种群间停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新物种。
必修二 第七章练习答案
1.解析: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19,则隐性性状(aa)表现型的频率是0.81,可推出a的基因频率为0.9,则A的基因频率为0.1,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9=0.18。
答案:D
2.解析: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扬子鳄种群在繁殖过程中,种群内个体在增多,致使基因库增大;随机交配的种群内,如不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般是不变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其频率不会随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
3.解析: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所以计算出22 000只果蝇中m的基因频率就是F1中m的基因频率,即≈52%。
答案:C
4.解析:第1年A的基因频率=30%+20%=50%,a的基因频率=50%。第2年A的基因频率=25%+25%=50%,a的基因频率=50%。可见两年中A和a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故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
答案:B
5.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为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导致翅的长度出现不同的类型。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6.解析: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不仅仅是基因变异。植物和人类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因此该项研究也有可能适用于人类,只是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答案:B
7.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均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B
8.解析:设B基因的频率为p,b基因的频率为q,则p+q=1,Bb的基因型频率是2pq,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p不断降低,q不断升高,而2pq则先增加后降低,且p=q=0.50时2pq最大。
答案:C
9.解析:隔离产生后,不同种群的生存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通过选择保留、淘汰的变异类型不同,即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最终生物定向进化;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环境的作用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通过选择作用,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类型将被保留。
答案:D
10.解析: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C
11.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答案:C
12.解析: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种类的鸟。
答案:C
13.解析: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A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由自然选择决定,B错误;黑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100-99.01)=0.99%,碱基进化速率按1% / 百万年计算,人类与黑猩猩的DNA 差异经历了约99 万年的累积,C正确;大猩猩和人类相差1.1%,大猩猩和非洲猴相差1.24%,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D错误。
答案:C
14.解析:由于长舌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使长舌蝠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A、C、D均可推断出来;长筒花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适应的生物,所以不能确定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由题目无法判断。
答案:B
15.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2)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从而也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地理(生殖)隔离。(4)两个种群中种群1中基因型为AA的黑色个体明显较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这样的环境对甲虫起了选择的作用。
答案:(1)遗传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地理(生殖)隔离 (4)1 选择
16.解析:先计算出每一个小区域的适于鸟类繁育的保护区面积(400-5-100)2=87025平方米,然后乘以4就是总面积。修了铁路和公路后,边界长度大大缩短。地理隔离使得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基因无法正常交流,不同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异,然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可能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改变,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
答案:(1)348 100 (2)A (3)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