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宝镜 3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宝镜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9 16:4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18 、 宝镜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教时 第 1 教时 教师 徐洁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继、递、将、拨、题、摔、砸”;积累8个词2、能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读出“我”说话时的语气;能当堂听写一句句子。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疑问,从而理解重点语句。4、通过学习,了解不劳而获是不足取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教学重点 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联系上下文解决疑问,从而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不劳而获是不足取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讲) 学生活动(练) 调整意见
引入 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看过哪些童话?在神奇的童话世界中常常会有一些宝物,比如——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两件神奇的宝贝(出示图片),一件是点金盒,另一件是宝镜。 1、(指名交流)2、想知道它们有多神奇吗?就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出示课题,齐读。
过程 整体感知,学习字词。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从课文中找出两件宝贝的神奇之处,用“ ”画出。(1)你学会了哪些生字? 根据交流点击生字逐个变红,再次点击并组成词语。(2)小组内分节读课文,交流两件宝贝的神奇之处。(3)引读课文3、4、7、8小节。感情朗读,理解内容。面对这两件神奇的稀世珍宝,“我” 又是什么态度呢?2、大组交流,理解重点语句:(1)出示: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a指导读句, 动作演示:头摇得像拨浪鼓;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2)出示: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 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1:联系上文第10节老婆婆的话,明白“我”自己并不想要这虚假的成绩,但又怕其他小朋友得到宝镜后会变得不诚实,变得懒惰,所以要来宝镜把它摔碎。2:引导学生想像“我”内心的想法。(可利用媒体插入:我心想 )四、小结全文,感悟道理。1、引导学生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2、听写句子:五、拓展迁移,作业布置:1、拓展:(1)创设情景,续编故事:和同桌合作,说一说老婆婆听到宝镜被砸碎的声音后返回来,她和“我” 之间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 (尽量启发学生多角度进行想像)(2)课外阅读你喜欢的童话故事,再讲给大家听听 。推荐:《宝葫芦的故事》 《神笔马良》 《金斧头》。 1、交流自学情况: 继续、递还、盒子、将 、拨浪鼓、考试题、笑呵呵、成绩、抚摸、砸碎 2、书写笔顺:摔3、出示句式,练习说话 :以 ,有了它,你将 。 (什么) (干什么) (怎么样)认真读课文,用“——”画出有关语句,并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2)小组内进行交流,读出语气。从“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可以看出什么?b“这样的钱”和“这样的成绩”分别指什么?c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随机识字:抚、摔、砸 疑问1:我为什么一会儿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要了呢? 疑问2:为什么我先轻轻地抚摸宝镜,又狠狠地一摔呢? 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师生合作朗读老婆婆和“我”的对话。3、生:我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老师出的考试题,我想这样得到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作业:(1)抄写词语:继续、盒子、递、清清楚楚、成绩、抚摸、粉碎、 (2)写出4个带有“提手旁”的字,并组词。例:抚—— ( 抚摸 )( )——( ) ( )——( )( )——( ) ( )——( )(3)比较字形,并组词。拨( ) 抚( ) 拔( ) 扶( )
课堂总结 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
板书设计 18宝镜不要 不劳而获的钱 不要 虚假的成绩成功 一定要 付出努力
教学札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