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 凉州词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诵读 凉州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9 16:5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凉州词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赏析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布置作业:
1、默写。 
  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