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条鱼儿水中游 4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条鱼儿水中游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9 18: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条鱼儿水中游》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一条鱼儿水中游》是一篇儿歌。这首儿歌活泼、有趣的,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清清的小河里,一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游着。岸边,两只小羊在绿绿的树荫下走来走去。三只可爱的小白兔齐心协力,拔出了三个大萝卜。五只小松鼠扛着六只红红的大苹果从小河边走过。本课要学习四个生字:条、雨、羊、果,生字的字形大都比较简单。
  
【学情分析】
由于家长比较重视学前教育,因此班中有较多学生在学前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识字能力较强。本课的生字也比较简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老师授课前已能完整地朗读整首儿歌。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对于自己较熟悉的课文内容就不太有耐心听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让小朋友动一动,如演演儿歌,做做游戏等,寓教于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条、雨、羊、果”四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雨、羊、果”。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读成诵。在诵读儿歌中,体会小动物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条、鱼、羊、果、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并尝试编儿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小朋友,(出示画面)看,多美的画面呀!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话。(注意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把话说完整)
  2. 是啊,在这么美的画面中,一条小鱼在清清的小河中游来游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15.一条鱼儿水中游(板书)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1)指导读“鱼儿”。
  读得真响亮, “鱼”和“儿”连在一起时“儿”念轻声,听老师读。跟老师读。
  (2)学习生字:鱼
  师示范边写边说:“鱼字从上写到下,先写上面的撇、横撇,像鱼头;再写中间的田字,像鱼身;最后写一横,像鱼尾”。
  (3)学习生字:条
  同学们,课题中还有个生字,它是――“条”,开小火车读,正音。
  4. 生字宝宝学会了,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回课题中,一齐读课题。(看板书)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一)四种动物,学习生字“羊”
  1.认真听课文录音,想一想:儿歌中除了一条鱼儿,还说到了哪些小动物
  学生听后交流出示板书:
  2.你们的耳朵真灵,儿歌中的小动物都找到了,和小动物们打声招呼吧!(生念三种动物名称)
  (1)这里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呢!
  (出示字卡:羊)看清声调,双人火车读一读。
  谁记住了羊 还有别的方法吗
  (2)看看老师怎样把它搬到田字格里。点、撇分别写在竖中线的两旁,像羊角,三像羊的身体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中间一竖像羊的尾巴写在竖中线上,注意别出头。
  (二)四个动词,学习生字“果”
  1、(过渡)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 听老师读读儿歌,眼睛看大屏幕跟着字走,字字过目,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师范读课文)
  2、找找谁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3、你们想不想读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读的对不对
  5、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读儿歌。
  鱼儿、小羊、小白兔、小松鼠他们在干什么呀 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说吗
  (1)交流出示板书:
  学习生字:果(拼读音节;找朋友组词;书空。)
  配合读板书
  (2)这些红色的字都是说小动物的动作。能像老师一样在儿歌里将这些动词圈出来吗
  7、你能演演小动物吗 小组分工每人选一种小动物合作把儿歌演一演。
  8、背儿歌,边背边演
  三、拓展思维,自编儿歌
  师出示画面,学生仿照课文编儿歌
  附:板书设计
  24 一条鱼儿水中游
  鱼儿 水中游
  小羊 树下走
  小白兔 拔个大萝卜
  小松鼠 扛了五只大苹果
  
教学反思
  《一条鱼儿水中游》是一首语言简洁充满童趣的儿歌,读来琅琅上口,其中水中的小鱼,树上的小羊,拔萝卜的兔子,扛苹果的小松鼠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同时又巧妙地把认识数量词的要求蕴含其中。
  一、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看图说话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最好、最基本的方法。新教材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配有画面精美、色彩鲜艳的图片,由于这些插图是根据课文内容而画的,因此,除了能引起学生视觉上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还可以运用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的训练。在本课“揭示课题”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是借助插图让学生根据图意,要求学生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两句话,从而引出课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第一次听,我要求学生听了录音回答儿歌讲了那些小动物。第二次听,要求回答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每次听的时候都带着明确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听。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要求去做。通过这两次听,使学生对儿歌的内容有所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自主识字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教授生字时,鉴于一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较多的识字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因此,我根据生字的特点有所侧重的予以指导、点拨,本课有四个生字 “果、鱼、条、羊”。在教学中我抓住每个字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指导和拓展:如:“鱼、羊”突出象形字的记字方法,而“果”强调的是笔顺的规则和顺序,“条” 由于是不要求书写的,故教学中以量词的渗透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由于教学中各有侧重,学生学起来也特别的带劲,效果也比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