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3 14: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第二课时)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第二课时)
一、循法而动,延伸自读
简要回顾课文《恐龙无处不有》的写作思路:
阿西莫夫科普文章中的逻辑思路非常清晰,都是由事实依据出发进行推论。
对《被压扁的沙子》进行自主阅读思考探究文章的说明对象和推理思路。
阅读事理说明文的方法——理清行文思路:
初读明确说明对象→再读梳理关键信息→思维导图理清关联→明确文段具体作用→领悟作者所讲道理
一、循法而动,延伸自读
实践以上方法,把握本文所介绍的事理,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语言表述。
说明对象
一、循法而动,延伸自读
被压扁的沙子与撞击说的因果关系
推理思路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灭绝
火山说
撞击说
金属铱的发现
斯石英的特性
自然界中斯石英的发现
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1.比读事理。
思考:两篇短文都按照一定思路对事理进行了说明,说明事理各有不同。两篇文章的说明事理和推理过程反映出作者的什么观点 试从文章中找出来。
两篇文章反映作者同样的观点,即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二、比对阅读,感悟理趣
2.比读说明顺序。
思考:要将不同科学领域联系起来,它们间的推导就非常重要。请你回顾这两篇文章在说明顺序上郁相同之处。
二、比对阅读,感悟理趣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推导出大陆在漂移,地壳在运动这一理论。
从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入手,在研究“被压扁的沙子”的过程中,发现地球曾受到严重的撞击,从而找到答案。
3.比读说明方法。
两篇短文用到了哪些相同的说明方法 找出文章中具体的句子,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妙用。
二、比对阅读,感悟理趣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举例子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科学家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作比较
将南极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说明恐龙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
作比较
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与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的重量进行比较,说明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
三、揣摩语言,体会功效
1.开展语言赏析活动。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组内成员找出词句,自由发言,小组长梳理整合,进行归纳概括。
(2)合作探究:
本课两篇短文除了理趣和思想,语言表达也富有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准确严谨和幽默风趣上,请找出文中具体的句子,读一读,分析其表达效果。
(1)布置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
(3)成果交流:
三、揣摩语言,体会功效
2.把握两篇作品共性。
(1)把握准确周密的说明语言。
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示例
“大约”一词表估计,去掉之后表明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就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太过绝对,与实际不相符合,所以“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三、揣摩语言,体会功效
2.把握两篇作品共性。
(1)把握幽默风趣的说明语言。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全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示例
这是反问句式。金刚石也可以像斯石英一样,加热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由于金刚石非常名贵,谁都不会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体现了作者的幽默与风趣。
四、拓展阅读,品味推理
阅读材料,积累科学知识,积极思考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说说材料中的理论与恐龙灭绝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造山运动说。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很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因此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候变化,植物改变了,食草性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相继灭绝。肉食性恐龙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这一灭绝过程,持续了一千万至两千万年。
气候变动说。由于大陆移动,海流产生改变,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食物缺乏导致恐龙灭亡。
自相残杀说。有人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自相残杀——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为食,肉食性恐龙增加,草食性恐龙自然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消失,肉食性恐龙因无肉可食,就自相残杀,最后终于同归于尽。
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可能走向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