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生物考点练习: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含13年高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生物考点练习: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含13年高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3-09 16: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选修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2013.潍坊摸底)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1)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2)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3)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依次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圆褐固氮菌
⑤根瘤菌
A.⑤、②、③ B.④、②、③
C.②、②、④ D.④、③、②
4.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5.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消毒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6.(2013·衡阳模拟)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
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
C.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
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7.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13·西城模拟)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9.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10.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④⑥⑧ D.①④⑥⑦
11. [2012·吉林二模]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微生物。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________灭菌,待其________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这种方法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经常用加入了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
12.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
试剂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水
用量 5 g 10 g 5 g 20 g 1000 mL
(1)培养基的类型有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_______和无机盐。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是________。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处理。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分类属于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一 专题二练习答案
1.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答案:A
2.解析: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A、B不正确。C项虽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此时,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
答案:D
3.解析:利用(1)可以分离出圆褐固氮菌(自生固氮菌),而不能分离出根瘤菌(共生);利用(2)可以除去①和③而分离出②,再用(3)除去①而分离出③。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4.解析:从对两种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入手,结合微生物培养过程无菌条件的控制方法来解答该题。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答案:C
5.解析: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牛奶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可采用巴氏消毒法。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操作的相关知识。培养过程中,除营养条件要满足需要外,还要考虑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条件是否适宜;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所以,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要保证样品稀释比例合适,这样才会有更科学的数据;有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所以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7.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答案:C
8.解析:接种划线可以将菌体分散,最后得到单个菌体细胞,经过培养可以得到单个菌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分离微生物也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开始亚硝酸盐含量增加,10天后含量开始下降;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答案:A
9.解析: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
答案:D
10.解析: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不用加硝酸盐来提供氮源;另外还要加葡萄糖提供碳源;加琼脂配制固体培养基,以利于分离、鉴定、计数等。
答案:B
11.解析:(1)通过重复培养可获得更多的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2)通过培养分离获得的主要是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3)接种微生物时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待接种环冷却后再接种,接种完毕后还需对接种环灼烧以杀灭残留的微生物。(4)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该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答案:(1)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2)对羟基苯甲酸 对照作用 (3)在火焰上灼烧 冷却 杀灭残留物 (4)刚果红 透明圈
12.解析:培养基中都应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配制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因此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完成后要调pH和灭菌。牛肉膏、蛋白胨中含碳元素,可作为有机碳源。分离纯化微生物一般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前都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以杀死上次划线时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稀释度要足够高,否则会使微生物不能分散成单个细胞。
答案:(1)氮源 牛肉膏和蛋白胨 灭菌 固体培养基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灭菌不严格,受到了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任选两个)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