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课时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形成部位:
曲细精管(含有精原细胞,是体细胞,为原始雄性生殖细胞)
睾丸
睾丸
间期
体积稍稍增大
染色体复制(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精原细胞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
细胞
过 程
减数分裂I(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Ⅰ前期
联会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染色体的着丝粒都附着在纺锤丝上
减Ⅰ中期
减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减Ⅰ末期
次级精母细胞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Ⅱ前期
减Ⅱ中期
减Ⅱ后期
减数分裂II(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减Ⅱ末期
精细胞
精子
变形
间期
减Ⅰ前期
减Ⅰ中期
减Ⅰ后期
减II前期
减II中期
减II后期
减II末期
着丝点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
(一)减数第一次分裂
精原细胞
四分体
复制
联会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的形成过程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二)减数第二次分裂
变形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形成部位:卵巢
卵巢中有原始的生殖细胞-卵原细胞
间期
减Ⅰ前期
减Ⅰ中期
减Ⅰ后期
减II前期
减II中期
减II后期
减II末期
着丝点分裂
着丝点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
第一极体
第二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卵原细胞
四分体
复制
联会
初级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的概念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结果
特点
范围
时期
第2课时
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三、受精作用
受精卵
来自精子
来自卵细胞
受精作用的实质:精卵细胞核的融合
思考: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子,它们的遗传物质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配子呢?(不考虑交叉互换)
意义
①
②
第3课时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同源染色体数量变化
间期
间期
、
、
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1.是否有同源染色体
有:是有丝或减I
无:是减II
2.是谁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I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或减II
3.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雌性动物 减数
细胞分裂图象辨别
思考:
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比较项目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子细胞数目及名称
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有无变形过程
4个精子
1个精 原细胞
1个卵
原细胞
1个卵细胞
3个极体
均等分裂
2次不均等分裂
有变形过程
无变形过程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分裂细胞类型
体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细胞分裂次数
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复制一次分裂二次
子细胞数目
2
1或4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4n→2n
2n→n→2n→n
DNA分子数变化
2n→4n→2n
2n→4n→2n→n
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0→4n→0
0→4n→2n→0
同源染色体行为
不联会、无四分体形成
联会后形成四分体
可能发生的变异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意义
有丝分裂使生物在个体发育中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之间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上下代生物之间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减数分裂时发生的高频率的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