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3 16: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六语下
统编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手表,那你们听说过表中的生物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表里的生物》(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激趣导入
围绕课文标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个表是谁的表
表里怎么会有生物呢?
“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
质疑激趣
作者冯至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趣事吧。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河北涿县人,原名冯承植,现代诗人、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其代表作品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等。鲁迅评价他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
“表”, 计量和指示时间的机械或电子的精密仪器。表里面是不可能有生物的,可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却是有生物的。
知识链接
0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02
试着从文中找出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
初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
清脆
拦住
恐怖
蟋蟀
玻璃
丑恶
蝎子
蜇人

蝈蝈

shuài
xiē
zhē




温馨提示: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会写字




“脆”字右部第四笔撇向左下伸展,末笔竖弯钩圆润。




干脆 脆弱
危险 诡计多端
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shuài
左窄右宽
“虫”靠上一点

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

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解释字义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父亲的表里发出了声音,“我”对此产生了疑问。
第三部分(第11~19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并告诉“我”摆动的是蝎子的尾巴。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小蝎子。
脉络梳理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想一想: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主探究
表示时间的词
小时候 一天 许多天 此后 后来
“我”的心情变化
好奇——痛苦——高兴——愉快
汇报交流
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好奇心、爱思考……)
大家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的?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随堂演练
一、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盖:①器物上起遮蔽作用的东西。②伞。③由上向下遮、蒙。④建造。⑤动物的甲壳。⑥文言词。⑦姓。
1.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 )
2.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
·    
·    
①    
③   
随堂演练
二、表内的世界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总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去感受人物形象吧。
复习回顾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父亲。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讨论交流
“我”和父亲的语言描写及“我”的心理描写。
教师点拨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探究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汇报交流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心理描写,突出了“我”想象力丰富。
汇报交流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大胆的猜想通过长期仔细的观察得以验证,成功的喜悦带来了欢乐。表达了作者的惊讶之情,整段表现了“我”弄清事情缘由之后的满足和愉悦。
汇报交流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 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我”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汇报交流
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作者的特点。
讨论交流
善于思考
善于观察
乐于探究
好奇心强
……
连起来读一读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除了能感受到“我”爱思考,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
“我”每次思考都会经过推理和论证,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的思考也并非完全依靠想象,也是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的。
大家不仅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来感受人物
的特点,还学会了将这些语句相互关联起来
进一步认识“我”的特点。我们要继续运用
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
教师点拨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这样的话”具体指哪句话?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合作探究
后来慢慢长大了,明白了其实表里并没有神生物。
讨论交流
“我”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个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却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的珍宝。
讨论交流
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第20、21自然段的理解。
童年时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讨论交流
结合课文分析:为什么童年的事件是人生的珍宝?
不赞同。“我”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去认知事物,正是这种好奇心引领我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讨论交流
有人觉得文中的“我”太无知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圈画关键词,
并将这些句子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全面、深入地感受到
了“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冯至小时候是个有好奇心、
爱思考、善观察的孩子,这样的品质对他今后的人生起到
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
现问题并不断思考,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教师小结
本文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 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是个天真无邪、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孩子。
主题归纳
自由表达
小练笔:你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一写你的童年趣事。
拓展延伸
关于探索的名言
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要揭穿它就必须反复地去探索。 ——达尔文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吧!
——郭沫若
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歌德
随堂演练
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这样的话”指的是 。
父亲表里有小蝎子的话    
····   
随堂演练
二、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你能举出一些事例反驳他吗?
小溪能发出流水声   
风声   
雨声   
雷声   
……   
火山爆发声   
结构梳理
16 表里的生物
猜测——表里的生物
证实-——自己的猜测——愉快
逢人便讲—父亲的话
天真可爱 求知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