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旧知导入
我们在这个学期学过《长歌行》,你们还记得吗?请同学给大家背一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名篇散文《匆匆》,感受时光匆匆带给我们的触动。
感受新知
六语下
统编
“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漏写,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读到“匆匆”,你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身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者感受着时代脉搏,内心充溢无尽找不到出路的迷茫苦闷。但是坚强的他并不甘心沉沦,而是执着地追求人生理想。这篇文章在淡淡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反映了当时大部分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写作背景
01
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语句。
02
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想要表达什么?
初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
躲藏
挪移
徘徊
蒸融
赤裸裸
遮挽
痕迹
头涔涔
泪潸潸
luǒ
cáng
pái huái
zhēng
zhē
cén
nuó
hén
shān
藏
挪
徘
徊
蒸
会写字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书写提示
裸
藏
里面的“臣”要窄小,“戈”斜钩带弯势,与撇相协调,不要漏写点。
辨
字
识
记
隐藏 东躲西藏
臧(zāng)否(pǐ)
书写指导
蒸
“蒸”字的上下布局要紧凑。“烝”捺伸展,四点底托上。
辨
字
识
记
蒸发 水蒸气
拯救
书写指导
词语解释
【徘徊】文中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
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遮挽】拦阻;挽留。
【遮挽】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本课指作者觉得
没在这世界上留下那么一点点有意义的痕迹。
【头涔涔】形容汗水从头上不断向下流的样子。本课指
时间如梭,作者却无力抓住而汗流不止。
词语解释
【泪潸潸】流泪不止。本课指时间如梭,作者却无力
抓住而泪流不止。
【茫茫然】形容迷茫的样子。
【凝然】蜘形容注意力集中;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
【伶伶俐俐】机灵;灵活。
【蒸融】蒸发,消融。
整体感知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脉络梳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部分
(第2~4自然段)具体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
(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
讨论交流
作者在文中主要想要表达什么?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是对时光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和叹惋。
讨论交流
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呢?
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来写的。
通过举出一些事例来写的。
通过抒发自己的感受来写的。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讨论交流
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日子是如何地一去不复返,而是写了燕子、杨柳、桃花、水滴。你对此有什么发现?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
燕子
再来
杨柳
再青
桃花
再开
都能失而复得
时间
一去不复返
不能失而复得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一连串的问句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这里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怀念。
这句话中有个破折号,谁能把破折号后 的内容再读得更进 层。
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作者笔下的 千多 ,正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24年,作者为什么不 24年,却 千多 呢?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心绪。
能试着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吗?试一试吧。
随堂演练
文中写了燕子、杨柳、桃花,请你仿照上述句子,用上排比的手法,写一写还有哪些事物。
了,有再 的时候; __________了,有再 的时候; __________了,有再 的时候。
小草枯
绿
月亮缺
圆
太阳落
升
随堂演练
时间像沙子,不知不觉从我们的手中溜走了。
时间像突然刮来的一阵风,刮过之后,不留一点痕迹。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觉得时间还像什么。
第二课时
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中写到的时光匆匆的特点,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感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谈话导入
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把这个空灵而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而具体。那么,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
讨论交流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自主探究
洗手
吃饭
默默
你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吗?
伸手遮挽
早上起来
天黑躺在床上
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掩面叹息
把时间当成人来写,描写了时光离开“我”的情状,这样写更生动、更形象。
教师小结
小练笔
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出来。(课后第三题)
小练笔
作者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悄悄地过去了,你还能想到其他方面吗?
聊天
玩耍
看电视
睡觉
……
示例: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角边过去;看电视剧的时候,日子从荧屏上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头边过去……
读书、写作业、唱歌、弹琴,这样的事情多有意义呀,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偏要写起床、吃饭、睡觉等等这些看着很俗气的事情呢?
讨论交流
网上流行问“时间它去哪儿了”?用每天都做的这些事情,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习惯得不能再习惯的事,更能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时间真的是不知不觉就溜走了。多么令人无奈,令人惋惜,令人惆怅,还有些淡淡的哀愁呢。
汇报交流
作者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发出了什么疑问呢?请大家快速朗读第4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一连进行了几次发问?透过这些问题,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合作探究
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
什么呢?
②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
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一连串的问题(第4自然段)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④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⑤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⑥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不要白走一遭
形容光着身子。
本课指什么也没有带来,什么也没有带走。
(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在这一连串的六个问题中,有作者的追问,有作者的反问,更有触景生情,抒发对时代感受的深深责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满于自己只能处于“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力求向上、不断求索的一种精神。
自主探究
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
(课后第二题答案)
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首段中的句子: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结尾照应开头,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首尾呼应
课文最后的问题和开头是什么关系?
文章通过首尾两段的发问,中间三段对具体的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写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表达了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和叹惋。
教师小结
讨论交流
为什么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却没有回答?
以问结尾,耐人寻味,深化主题,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内心情感,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主题归纳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每分每秒,不要虚度光阴。
拓展延伸
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 熹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 飞
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关于“惜时”的名句
结构梳理
匆 匆
来 去
无影无踪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课后
作业
1.课内作业:背诵课文。
2.课外作业:
(1)阅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加深感悟;
(2)小组合作制作一期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手抄报。(二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