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六语下
统编
旧知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小女孩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盼
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
感受新知
讨论交流
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题目呢?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1998年首届鲁迅文学奖。
01
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语句。
02
思考: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事呢?
初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
绊倒
耽搁
绽开
惆怅
一声不吭
惊惶
依偎
亲吻
搓衣服
bàn
zhàn
chóu chàng
huáng
wěn
dān
wēi
cuō
急遽
jù
飘渺
piāo miǎo
媚
砖
蚁
叨
绊
会写字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书写提示
绞
耽
揉
绽
沫
搓
惶
吻
偎
耽
“耽”字左窄右宽。“耳”宜窄长,第六笔变提;“冘”末笔圆润有力。
辨
字
识
记
耽搁 耽误
枕头 虎视眈眈
书写指导
揉
“揉”字的“矛”稍扁,横钩长,竖钩短,“木”宜宽。“矛”和“木”整体大小相当。
辨
字
识
记
揉搓 揉面
温柔 以柔克刚
书写指导
吻
“吻”字的“口”小且偏上,“勿”的横折钩写时稍微往左斜。
辨
字
识
记
亲吻 吻合
忽略 玩忽职守
书写指导
偎
“偎”字左窄右宽。“畏”字上边的“田“要写得上宽下窄,下边不要写成“衣”。
辨
字
识
记
依偎 偎贴
喂养
书写指导
因航班延误,他( )了行程,进而( )了一笔生意。
选词填空
明媚
(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拖延时间。
空旷而冷冷清清。
词语解释
缥缈
耽搁
空空落落
耽搁
耽搁
耽搁
耽误
惆怅——( ) 一声不吭——( )
写近义词
急遽
急速。
伤感;失意。
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词语解释
惆怅
依偎
一声不吭
忧伤
一言不发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却一直没等到,伤心、失望之时得到母亲安慰的经历。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交流汇报,理清脉络。
合作探究
脉络梳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
(第2~6自然段)讲了“我”从兴奋期待到疑惑暗生,但依然在焦急无奈的心情中耐心等候,最终彻底失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讲了“我”最后失望委屈以致伤心到哭泣,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讨论交流
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
我从早等到晚。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
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第(2)句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时 间 “我”的心情
早 晨
上 午
下 午
黄 昏
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的时间的推移结合体会:
兴奋、急切
焦急、无奈
惆怅、迫切
失望、委屈
随堂演练
缥缈(piǎo piāo)
急遽(jū jù )
蚁穴(xuè xué)
明媚(mèi méi)
一、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
√
√
随堂演练
《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 ),
课文按照( )顺序,写了作者在某个星期
天里从( )到( )一直等候母亲带
他出去玩的经历。
史铁生
时间
早上
晚上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二课时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复习回顾
试着结合下面的时间轴,梳理“我”的心情变化。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妈妈
“我”
准备出门去买菜
藏在门后
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
出门买菜
——
洗衣服
跳房子、拨弄蚁穴、翻看画报……
追着念叨
睡午觉睡过了头
一直蹲在一旁
(兴奋、急切)
(焦急、无奈)
(惆怅、迫切)
(失望、委屈)
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合作探究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汇报交流
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汇报交流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
的焦急无奈。
汇报交流
我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我”的怅然失落。
汇报交流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汇报交流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汇报交流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从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读一读,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的?
讨论交流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将焦急又兴奋的心情融入这些具体事例的叙述中。
总结写法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借助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
借助内心独白来表现心理活动
借助环境描写来表现心理活动
习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
教师小结
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通过追忆“我”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自己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人生第一次盼
望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同时也表达了“我”
对母亲的深切缅怀。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后第三题)
合作探究
相同点 不同点 表达内容 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匆匆》
《那个星期天》
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写了时光匆匆的特点,表达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写了“我”第一次的盼望,然而盼望最终落空,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内心变化
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侧重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全文以内心独白贯穿始终
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了描写,同时用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烘托
作者史铁生的写作风格深沉凝重,优美隽永,引人深思,给人带来启迪。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阅读,了解一个全新的史铁生。
推荐阅读
结构梳理
那个星期天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兴奋、急切)
(焦急、无奈)
(惆怅、迫切)
(失望、委屈)
课后
作业
1.搜集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
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