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1.《种子发芽了》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1.《种子发芽了》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3 23: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 《植物的一生》单元 1.种子发芽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植物的一生》 课题 1.种子发芽了 课时 1
核心 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和调节
学习内容及要求 6.1 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4年级①描述植物的生产和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了解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 科学思维 运用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探究实践 能够使用对比实验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栽种种子的知识,并学会栽培。 态度责任 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优化课件,视频,发芽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各一盆,西红柿、黄瓜
学生:广口瓶、纸巾、水小勺、种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探索种子发芽的秘密。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一)诗句导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提出问题: ①种子有什么特点? ②怎么播种种子? ③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复习引入,过渡自然,拉开新课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 [意图解析:注重学习的“横向”融入,结合语文学科知识,形式新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观察番茄和黄瓜的种子 提问:成熟的番茄和黄瓜,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1.用小刀切开西红柿和黄瓜,观察它们的特点。 【提示】注意安全,别让小刀伤手。 观察交流种子的特点,并描述。 形状大小颜色软硬其他番茄黄瓜
2.番茄和黄瓜的种子观察记录 3.小结: 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数量等都不同。 [意图解析:学会从不同方面观察种子的特点。] (三)一起来种番茄 视频导入:怎么播种种子?我们先看一段小视频。 【提示】注意认真听。 1.指导学生开展种番茄活动 (1)活动材料 花盆、泥土、水、番茄种子 (2)活动过程 ①在花盆土中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两粒种子。 ②盖上一层薄土,浇水。 (3)注意事项 ①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②第一次浇水要浇透。 (4)番茄种子栽种记录 花盆好吗挖坑深度种子数量浇水量放置位置……
2.获取栽种知识 (1)提问:怎样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提示】询问父母、查阅书籍、听网络讲课等 3.【资料】种植番茄小知识 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意图解析:通过教师视频讲解的形式,能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种植过程。多渠道获取种植知识,让学生学习资料的获取,拓宽自我学习途径。] (四)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问: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猜猜看。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测。 2.实验探究 (1)实验材料:广口瓶、纸巾、水、小勺、种子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视频:种子的萌发 (3)实验步骤 ①在4个瓶里各放入两张纸巾,撒上同样多的种子。将1号瓶的瓶盖拧紧。 ②分别在2、3号瓶里洒一点水,将4号瓶里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然后拧紧2、3、4号瓶的瓶盖。 ③将1、3、4号瓶放在常温下,将2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观察4个瓶里的种子。 (4)猜猜哪瓶种子发芽? 【提示】3号瓶发芽。 (5)提问:为什么只有3号瓶的种子发芽?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6)小结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寒冷的冬天种子会发芽吗? 【提示】寒冷的冬天温度太低,种子不会发芽。 [意图解析:通过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思想进行探究。] 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水分较低的温度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空气预期结果不萌发不萌发萌发不萌发实验结果不萌发不萌发萌发不萌发
三、研讨小结 1.在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为什么要在每一个玻璃皿中放3粒种子? 2.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 3.对于种子发芽的必要的其他条件,我们怎样制定实验计划?
四、拓展 1、种子和果实有什么不同?(展示图片) 【提示】果实都有果皮,内部有种子。 2、辨一辨:哪些是果实?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把蚕豆种子横着放,根会( )。 A.向上长 B.向旁边长 C.向下长 D.无法判断 2.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在放种子的纸巾上洒一点水,是因为( )。 A.保持水分 B.保护种子别碰伤 C.不让纸巾被风吹走 D.保持温度 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主要依靠的器官是( )。 A.种子 B.根 C.茎 D.叶 4.把洒了水的种子放在冰箱里不会发芽是因为(    )。 A.冰箱温度过低,不适宜种子发芽 B.冰箱中没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足够的空气 C.冰箱里光线暗淡,不适合种子萌发 D. 无法判断 5.下列条件中,不属于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的是( )。 A.适量的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人工施肥 D.充足的阳光 二、判断题 6.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 7.寒冷的冬天,种子照样会发芽的。( ) 8.种子的萌发离不开水。( ) 9.我们只能用上网查询的方法来获得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 10.在寒冷的冬天,所有的种子也会发芽。( )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 7.× 8.√ 9.× 10.×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1.种子发芽了
八、课堂反思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种子的结构。在这个观察的活动的过程,虽然学生带来的花生仁没有浸泡,但是这个情况没有影响学生的观察。在着这个观察的活动中,学生能够仔细的观察并且能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但是我还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没有浸泡,学生在观察种子的种皮遇到了困难。如果种子浸泡之后,学生就会更好的进行解剖操作。因此,我学生进行试验的准备活动一定做好,这个能够上课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因此在这次的活动中,学生将种子分成两半的活动,遇到一些困难。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学生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观察的还是比较的仔细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在观察的活动中的时候,学生讲一些花生种吃了,我想下次如果将花生的种子改变成大豆的种子,这样学生吃种子的行为就会不会出现了。现在我想了,如果在上课的时候,我能够提出问题,你刚才吃掉的是种子那一部分,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我先这样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效果似乎会更好的。 在猜想种子发芽的条件的时候,学生都能合理的进行猜想。虽然学生猜想除了这次上课预想的内容还有其他的内容。我想这样发散学生的思维更好。对于不在课上研究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下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研究设计实验的过程,学生基本上都能能够进行合理实验设计。这一点看来,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当时我是直接出示一个综合学生的方法的实验方案。我现在一直在思考这个方案是否知道学生进行研究的设计呢。如果那样的话效果会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