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它的含义是( )
A.20℃时,136 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 g食盐
B.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 g食盐
C.20℃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 g食盐
D.20℃时,100 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 g食盐
2.下列物质中,当温度升高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
A.Ca(OH)2 B.KNO3
C.NaCl D.NH4NO3
3.将1 g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20 g水中即达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4.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60℃时,将80 g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0 g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5.20℃时,10 g甲物质可制成30 g饱和溶液,20 g乙物质可制成50 g饱和溶液,则20℃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比是( )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比较
6.下列措施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搅拌
B.增加溶质
C.加热
D.把溶质研细
7.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增加观赏性 D.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8.压强增大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受影响的是( )
A.NH3 B.SO2 C.CO2 D.KCl
9.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 g水,并冷却到t ℃时,分别析出2 g甲和3 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10.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为50 g
B.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
D.T2℃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可得到100 g X的饱和溶液
二、综合题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t1℃时,将25 g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__(最简整数比)。
12.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在20℃时,将20 g的KNO3加入到50 g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13.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 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3)“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烧杯乙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甲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乙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50℃ ,烧杯乙中的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是指在该温度下,100 g溶剂中最多溶解36 g食盐, A正确。
2.【答案】A
【解析】Ca(OH)2 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A。
3.【答案】B
【解析】1 g某物质在20℃时溶于20 g水中即达饱和,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在20℃时为5 g,小于10 g,大于1 g,所以是可溶物质。
4.【答案】B
【解析】A.0~40℃时,乙物质溶解度曲线始终处于物质甲的上方,说明这个温度范围内乙的溶解度大于甲。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B.两条曲线在40℃时交于一点,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判断正确;
C.根据曲线可知,60℃时,100 g水最多能溶解甲60 g,所以加入80 g甲也只能得到160 g溶液。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D.从60℃降温至20℃,甲的溶解度差值远大于乙,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而非乙。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根据溶解度概念分别求出甲、乙物质在20°C时的溶解度,20°C时,10 g甲物质可制成30 g饱和溶液,也就是10 g甲物质溶解在2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故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同理可求出乙物质的溶解度为66.7 g。
6.【答案】C
7.【答案】B
【解析】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增加,故选项A、C、D错误,B正确。
8.【答案】D
【解析】压强增大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受影响的是KCl,KCl是固体,压强增大时,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受影响。压强对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9.【答案】A
【解析】A.由题意知t℃时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因析出晶体后均为饱和溶液,此时的溶解度可能相同。故A正确;
B.t℃时甲、乙两种物质不同,题目提供的数据无法计算它们的溶解度,无法比较大小;故B不正确;
C.t℃时甲、乙两种物质不同,题目提供的数据无法计算它们的溶解度,无法比较大小;故C不正确;
D.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相当于溶液中溶剂量增多,对甲、乙两种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T2℃时,Y的溶解度为50 g,不能说Y的溶解度是50 g,应指明温度,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2℃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Y>X=Z,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T2℃时,X的溶解度是50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50 gX,故T2 ℃时,50 g H2O与50 g X混合,只能溶解25 gX,得到溶液的质量是75 g,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1.【答案】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 g) a>b>c 1:5
【解析】(1)P点是t1℃时,a、c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P点的含义是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 g)。
(2)由图知,t2°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3)t1℃时,a物质溶解度为20 g,将25 g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恢复到原温度,20 ga物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20 g:100 g=1:5。
12.【答案】 (1)乙;
(2)65.8 g;
(3)降低温度。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碳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乙;
(2)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将20 g的KNO3加入到50 g的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5.8 g的硝酸钾,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8 g;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13.【答案】
(1)85.5 g;增大
(2)易溶
(3)蒸发结晶
(4)BD
【解析】(1)如图1: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 g;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易溶物质,因为在20℃ 时,它们的溶解度都大于10 g。
(3)“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4)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KNO3等量溶解度为31.6 g,乙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甲中溶质完全溶解,可推测出加入的溶质质量在31.6 g到36 g,甲中的溶质是NaCl,乙中的是KNO3。
A项,乙中的溶质是KNO3,部分KNO3已经不能再溶解,上清液是饱和溶液,故A项正确;
B项,根据推测,乙中是硝酸钾,故B项错误;
C项,甲中NaCl溶解的比乙中KNO3多,所以烧杯甲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乙中溶液质量大,故C项正确。
D项,将温度升高到50℃ 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36 g,所以一定全部溶解,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