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驿路梨花》-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随堂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驿路梨花》-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随堂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08:3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15 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精妙的构思。
2、理解文章的主题。
3、理解题目“梨花”的含义。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他坐了七年监狱。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他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作者介绍
预习检查
我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对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我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彭荆风
背景知识
qiào

pèn

jùn

niǎn

yǎn

huǎnɡ hū
yínɡ
miè
zháo
陡峭
露宿
喷香
暮色
菌子
麂子
撵走
修葺
掩映
恍惚
晶莹
竹篾
着急
香气四溢
驿路

寨子
zhài
读一读
1课文出现多组人物,概括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
2围绕小木屋发生故事的先后顺序梳理情节。
(要求: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比较一下这两种顺序哪一种更好)
小组合作探究:
“我”和老余
修葺小屋
瑶族老人
送粮修屋
解放军
搭盖小屋
梨花
照料小屋
哈尼小姑娘
照看小屋
根据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次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1
2
3
4
5
发现茅草屋
投宿茅草屋
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小茅屋
修葺小茅屋
遇见梨花的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1)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文章的情节是怎样的?
复述故事:请大家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复述故事。
(2)以小茅屋出现、发展的过程为顺序,文章的情节又是怎样的?
复述故事:请大家尝试以小茅屋的建造为起点,复述故事。
解放军建造茅草屋
梨花照料茅草屋
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接替姐姐照管茅屋
瑶族老人到茅屋借宿,并打听小茅屋的主人
“我”和老余借宿小屋,猜想小屋的主人
课文中
的人物
课文出
场顺序
实际发
生顺序
课文顺序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时间顺序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3)比较一下两种顺序 哪种更好。
说一说: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哪一种更好?
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二课时
顺叙
插叙
记叙顺序:
倒叙
补叙
顺 叙
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述了“我们”投宿于小屋时的所见所闻,其中 “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是顺叙。
学法指导1——插叙及其作用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起到铺垫、照应、补充交代、说明,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突出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
插叙
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茅屋
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作者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请找出来。
第8自然段
有屋没人,悬念初起
悬念初起
第14自然段
“我们”以为瑶族老人就是小屋的主人,可他却回答“不是”。
悬念又生
第32自然段
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间小草房呢?
悬念再起
三次悬念
两次误会
误认为梨花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
误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
第二次
第一次
见梨树,猜有人家
见小屋猜主人
瑶族老人
哈尼族小姑娘
解放军、梨花
初误会
再误会
解误会
回环往复
波澜起伏
引人入胜
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一种积极手段。
作用: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置悬念的方法:倒叙法、误会法、先抑后扬法。
悬念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略读和精读梳理了小说的故事脉络,感受到作者巧用插叙、故设悬念构建出的情节的引人入胜。阅读小说,除了关注它所讲述的故事之外,还应关注其中个性鲜明的人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这篇小说中的人物。
复习导入
一、精读小说,分析人物
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在这些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联系小说对人物的描写谈一谈。
精读要求:围绕小说出现的人物,圈点勾画批注后进行交流。
精读课文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章中的“我”和老余,他俩本就是普通的过路人,受到照料后主动留下来修葺小屋,向为群众着想的哈尼小姑娘学习。
分享交流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瑶族老人,他专门来送粮食道谢,还四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知恩图报,也努力帮助他人。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她年龄虽小,但也能接过照管小屋的任务,还带动小伙伴一起来完成任务。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梨花姑娘,她被解放军感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照料小茅屋,出嫁后也让小屋有合适的照顾者。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解放军,他们在树林里过夜淋了大雨,就想着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但这小屋并不是为着自己要在这里长住,而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为方便过路人而修建。
解放军
方便路人
修建茅屋
梨花
深受感动
照料小屋
哈尼小姑娘
主动接力
照看小屋
瑶族老人
受到照料
照料小屋
“我”和老余
受到照料
修葺小屋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瑶族老人吗?
解放军叔叔吗?
小茅屋真正的主人是谁?
建造和照顾小茅屋的人都是它的主人
2.这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呢?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分析任务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文中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作者想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者塑造群体形象的好处,是说明助人为乐的品质存在于一个群体而非个人,大家的共同特征是都在为人民服务,都在学习雷锋精神。
二、深读小说,感悟主题
1.这篇小说的题目是“驿路梨花”,结合全文,说一说“梨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的含义和作用是否相同?
深读要求:勾画、比较、批注后,进行交流作答
精读课文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4段)
我和老余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里跋涉,暮色中差点只能露宿深山,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了“我”和老余“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既点题,也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分享交流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第6段)
淡淡的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梨花给急需帮助的人带来希望、温暖和喜悦。
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第24段)
梨花,是哈尼族小姑娘的名字。此处将景物“梨花”与人物“梨花”建立联系,赋予“梨花”以多重含义。
多好的梨花啊!(第25段)
此处的“梨花”指人物梨花,饱含对梨花姑娘的由衷赞美。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第37段)
这里运用象征手法,以花喻人,洁白的梨花象征着纯洁热情、助人为乐的哈尼小姑娘,同时也象征着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和淳朴热情、知恩图报的边疆民族的优良民风。





01
02
03
自然界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梨花
助人为乐、热情淳朴的梨花姑娘
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及代代相传的淳朴热情、知恩图报的边疆优良民
二、深读小说,感悟主题
2.作者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深读提示:从题目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精读课文
“驿路梨花”这一题目将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起来。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主要作用:
(任何环境描写的作用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所有的都具备,一般情况下会具备2-3个作用)
1、烘托什么气氛。
2、交代什么背景。
3、衬托人物怎样的心理心情。
4、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5、为下文的什么情节做铺垫。
6、揭示怎样的中心。
答:用“好大”“一座挨一座” “迷茫”三个词,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大、多的特点,衬托“我们”焦急的心情,为后面写到天黑后找不到住处这个情节作铺垫。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描写,也可指对反映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当地风土人情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情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的今天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每处环境描写的作用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所有的都具备,一般情况下具备2-3个作用)
②揭示(怎样的)社会关系或时代背景
④暗示人物(谁)的前途命运
③为人物(谁)的出场作铺垫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场所
(2)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厚厚”“满”“粗大”写出了小茅屋虽然简陋,但准备很精细,从侧面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周到、细致,赞美了小屋主人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2、联系人物,归纳性格、品质、精神、情感表现性格。 (深意)
2、贯穿全文的线索。
含义:
作用:
3、揭示中心或主题。 (普遍意义)
1、结合文章找原意。 (本意)
3、交代主要内容。
1、吸引读者。
4、揭示中心或主题。
8、请你谈谈“驿路梨花”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的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补充:文中的“我”是否是作者本人?
  作者在谈本文文体时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所以,常被人误以为小说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由此可见了,本文是小说,文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巧用插叙
2
间接描写
3
把十几年的事情浓缩在一晚一晨之间,既丰富了情节内容,又使全文波澜起伏,结构紧凑。
文中的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战士并没有出场,但形象却突出鲜明,间接突出其美好。
巧设悬念
1
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为悬念,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层层递进,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写作特色
本文通过叙述云南边疆地区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此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