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化学考点练习: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化学考点练习: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3-09 19: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一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H2、O2等非金属反应
答案:C
解析:硅单质具有金属光泽,但属于非金属,高纯硅是良好的半导体,硅单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但加热时硅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2、下列反应中,能证明Si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
A.SiO2 + 2C ==== Si + 2CO↑
B.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C.SiO2 + 4HF == SiF4↑+ 2H2O
D.SiO2 + CaCO3 == CaSiO3 + CO2↑
答案:B
解析:酸性氧化物的特征反应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
A.HF溶液 B.KOH溶液 C.盐酸 D.水玻璃
答案:C
解析:玻璃的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氢氟酸能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A项错误;KOH溶液也能与磨口处玻璃种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矿物胶硅酸钾,使瓶塞难以打开;水玻璃的成分是硅酸钠,是一种矿物胶,容易使磨口玻璃塞打不开。
4、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是( )A
A.硅酸钠溶液 B.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氯化钙溶液
答案:A
解析: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产生沉淀,但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沉淀又溶解;向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都不会产生沉淀,因为碳酸钡和碳酸钙都溶于盐酸。
5、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A、HCl    B、Fe3O4       C、CuCl2       D、FeCl2
答案:D
解析: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氯化物。Cl2与Fe反应只能生成FeCl3,而铁丝在O2中燃烧可直接生成Fe3O4。H2也可与氯气反应得到HCl。
6、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 B.FeCl2 C.FeCl3 D.AlCl3
答案:D
解析:Cl2跟金属反应,无论Cl2是否足量,都可把金属氧化成最高价金属氯化物,而盐酸跟Cu不反应,与Fe生成FeCl2。
7、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有以下途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若制取等质量的氯气,消耗盐酸最少的是( )
A、8HCl+K2Cr2O7==2KCl+Cr2O3+4H2O+3Cl2↑
B、16HCl+2KMnO4=2MnCl2+8H2O+2KCl+5Cl2↑
C、4HCl+MnO2 △MnCl2+2H2O+Cl2↑
D、6HCl+KClO3==KCl+3H2O+3Cl2↑
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以从生成的氯气的来源上分析。A、B、C项中氯气全部中来源于盐酸,而D项中来源于盐酸和氯酸钾。
8、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答案:D
解析:碘溶解在酒精中,不能用分液法分离,A项错误;加热氯化铵时,氯化铵分解,但在试管口处遇冷又生成氯化铵,B项错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气和氯化氢反应,C项错误;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项正确。
9、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I― )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 B.Br―、Cl―、I― C.I― 、Br―、Cl― D.Cl―、I― 、Br―
答案:A
解析:由甲溶液加淀粉和氯水后变橙色,说明甲溶液含Br-,而再加入丙溶液时颜色不变,则丙中必不含 I-,而含Cl-,故乙中含I-。
10、将SO2和X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若同时通入,有沉淀生成,则X气体不可能是: ( )
A.Br2 (蒸气) B.NH3 C.C12 D.CO2
答案:D
解析:将SO2单独通入B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因为亚硫酸钡溶于盐酸。Br2 (蒸气) 和C12 均具有强氧化性,若分别与二氧化硫同时通入BaCl2溶液,会将亚硫酸钡氧化成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若将氨气与二氧化硫同时通入,则氨气显碱性,会使溶液呈碱性,利于亚硫酸钡的沉淀。
11、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答案:B
解析:设试管体积为vL。①中vLNO2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剩余NO气体L加上原来的NO L,为L;②中发生反应4NO2+ 2H2O+ O2 = 4HNO3,剩余O2 L;③中氨气全部溶解,剩余N2 L。
12、只用一种试剂(可加热)就能将NH4C1、(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Ba(OH) 2溶液 D.BaCl2溶液
答案:C
解析:氨根离子的检验需要强碱,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需要钡离子,故选用氢氧化钡溶液。
13、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SO2     B.Fe2+    C.Fe3+   D.NO3-
答案:D
解析:SO2通入Fe(NO3)3溶液中,首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三价铁离子氧化为硫酸,而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二价,随着溶液的酸性增强,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将二价铁离子又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14、在含有1mol HNO3和2 molH2SO4的混合稀溶液中,加入1.5molCu,加热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
A、5.6L B、11.2L C、22.4L D、44.8L
答案:C
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
8H++2NO3-+3Cu=3Cu2-+2NO↑+4H2O,氢离子为5mol,过量,1.5molCu与1mol硝酸根离子恰好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氮。
15、某金属单质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设只生成单一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A、NO2 B、NO C、N2O D、N2
答案:C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金属为2mol,,若金属为+1价,则转移电子2mol,1mol硝酸被还原,还原产物为N2O3;若金属为+2价,则转移电子4mol,1mol硝酸被还原,还原产物为N2O。
16、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 )
A.Al2(SO4)3 B.Na2CO3 C.KNO3 D.FeSO4
答案:C
解析: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铜氧化。
二、非选择题
17、(1)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是(用字母填在横线上)。
A.难挥发性 B.强酸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F.催化作用
①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 ;
②往晶体硫酸铜中加浓硫酸,晶体变白 ;
③实验室制硝酸 ;(反应式为:NaNO3+H2SO4 = HNO3↑+NaHSO4)
④浓硫酸与铜反应 ;
⑤浓硫酸使润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又变黑 。
(2)用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时,可能产生的气体有 ,理由是

答案:(1)①C ②C ③AB ④BE ⑤BD
(2)SO2和H2。浓硫酸与锌反应放出SO2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放出H2。
解析:浓硫酸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变白,是因为浓硫酸的吸水性而不是脱水性;
18、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用下图装置(不完整,还有一部分装置没画出)来验证某混合气体中同时含有SO2和CO2
①实验时,反应产生的气体应从 端通入; 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 “a”或“b” 填空)。
②可观察到A瓶的溶液 。
③C瓶溶液的作用是 。
④证明该混合气体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①a,b。 ②褪色。
③检验SO2是否除尽。 ④C中品红不褪色,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图中三部分装置的作用都类似于洗气瓶,故应从左边通入气体,使气体充分接触个部分溶液;A的作用是证明含有二氧化硫;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C的作用是验证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硫,只有确定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硫时,还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能证明含有二氧化碳。
19、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以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Na2SO3固体和硫酸溶液制取SO2气体,应选用_____(选“A”或“C”)。
(2)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用FeS固体(块状,不溶于水)和稀硫酸制取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FeS + H2SO4 = FeSO4 + H2S↑,应选用_____(选“A”或“C”)做气体发生装置。请说出上述两个反应选取装置的理由 。
(3)SO2气体通过D装置时现象是 ,通过E装置时现象是 ;SO2与H2S在B装置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
(4)F中盛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答案:(1)C;
(2)A;Na2SO3 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具“随开随用”功能的装置。
(3)溶液红色褪去;溶液紫色褪去;有水生成试管壁变模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4)吸收尾气(H2S或SO2),避免污染空气。
解析:图中装置A为简易启普发生器,其使用对象为不溶性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而亚硫酸钠为可溶性固体,故该反应应在装置C中进行。
20、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氯气和氨气的发生装置,D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同时生成二氯化锰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洗气瓶B的作用是 。C、E都是干燥装置,其中E中干燥管内所装的试剂是
(3)反应开始后装置D中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活动小组拟继续通过实验鉴定该固体的成分。请你协助他们完成该实验探究。
步骤①:取固体样品加少量水溶解,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附近,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该固体中含有
步骤②:
(4)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该装置中有一明显不合理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意见。
答案:(1) 4HCl+MnO2====MnCl2+Cl2↑+2H2O
(2) 除去Cl2中的HCl 。 碱石灰
(3) 步骤①: NH4+
步骤②: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l—离子
(4)将D装置的竖直导管口套一个气囊收集尾气,以防尾气污染环境
解析:该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因此首先应制得干燥、纯净的氨气和氯气;对于固体物质氯化铵的探究既要证明是铵盐,又要证明含有氯离子。
a
b
品红溶液
KMnO4 溶液
品红溶液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