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8.茶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8.茶馆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06:4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茶馆》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茶馆》剧情及作品创作时清末到民国时的社会背景。
2、分析剧中人物的对话,理清戏剧冲突,把握人物与时代的矛盾。
【学习重难点】
分析剧中人物的对话,理清戏剧冲突,把握人物与时代的矛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整体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艺术世界。
老舍作品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代表作品《茶馆》。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五九》,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写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老舍先生积极响应号召,同年8月,完成了一部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北京人艺的曹禺等艺术家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茶馆》。
1958年5月,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中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三)《茶馆》剧情简介
《茶馆》简介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第一幕课本节选。
写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黑暗年代。裕泰茶馆表面兴隆,旗人茶客、地痞无赖、民族资本家、太监总管、难民等各色人物相继出入茶馆,人物对话揭示矛盾冲突,揭露了清末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第二幕描写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混战时代。裕泰茶馆已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大批难民进城讨饭,巡警、兵痞、特务都来敲诈王掌柜;清朝的老式特务宋恩子、吴祥子依然稳操旧业。这一幕既揭露了军阀混乱时期的黑暗现实,也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
第三幕描写抗战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人民的痛苦更加深重了。在北京尚存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难以维持生意了;有名的厨师在监狱里蒸窝头;国民党的沈处长霸占裕泰茶馆作为监视三教九流的情报场所;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官员们的相互勾结,加剧了人民的痛苦与灾难。
(四)文体知识
戏 剧
1、定义: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表演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2、戏剧的分类 按剧情的多少分多幕剧和独幕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3、戏剧语言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
4、戏剧冲突对于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五)考点链接
戏剧语言
戏剧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对白是两个或多个人物交谈的话;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
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包括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品味戏剧语言
鉴赏戏剧文学,更要紧的是品味人物语言。
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
2、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就是品味“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外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是话语字面意思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
3、细读舞台说明。
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二、学习过程
任务一
小茶馆 大社会
任务设计
1、播放电影片断,学生了解剧情。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读课文,绘制剧情思维导图
时间:戊戌变法
事件1常四爷与二德子发生冲突
茶 事件2刘麻子说媒 康六卖女
事件3黄胖子调解 老人感慨
事件4秦仲义涨租 王利发笑脸应酬
馆 事件5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事件6秦仲义庞太监唇枪舌战
事件7常四爷被抓 庞太监娶妻
4、剧中人物可分为哪些类?
分为掌柜、吃皇粮的、下层人民、兵痞、封建遗老、实业救国的、清宫太监等。
5、剧中人物之间有怎样的矛盾冲突?
①常四爷与二德子冲突是爱国者和地痞流氓之间的矛盾。
②权贵和贫苦百姓矛盾
朝廷老太监庞太监娶妻,农家姑娘康顺子被卖入火坑
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八十二岁的老人沦落街头。
③常四爷大骂洋货, 二德子对马五爷立刻卑躬屈膝,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表现出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与麻木。
④秦仲义提涨房租的事,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⑤秦仲义和庞太监舌战,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
茶客们对维新运动的冷漠指责,说明戊戌变法严重脱离群众。
⑥人民与时代矛盾
常四爷对现状不满,忧心忡忡地说:“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并因此被宋恩子、吴祥子逮捕。人民群众对黑暗现实有任何不满,都会招致锒铛入狱。
茶馆里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条幅。
小结: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联系。可以说是借助小茶馆来反映大社会。
6、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些人物的命运,他们彼此间的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腐败,恶人猖獗,特务横行;洋货充斥,洋教势力抬头;民不聊生,卖儿卖女以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抬头、爱国正直的人受迫害的现实。
在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些有闲的市民阶级对时事漠不关心,对穷人的苦难麻木不仁,明哲保身,玩物丧志的无聊与麻木,大清国确是走到了它不可救药时候了。
7、《茶馆》第一幕,被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那么,《茶馆》的第一幕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试加以分析。
①人物众多,身份殊异。
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吃洋教的小恶霸,下至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一同处一个舞台空间。
②作品不拘泥于一人一事为主线的传统结构法,不追求完整的故事。
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形成一个个戏剧片断
广泛地反映社会风貌,表现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这里有太监买老婆之类的血腥买卖,有流氓打手的寻衅敲诈,有特务暗探的搜捕无辜……幅幅生活画面,呈现出旧时代病态的社会横断面.
小结:一幕剧都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形成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任务二
个性化语言 鲜明的形象
任务设计
1、作为裕泰茶馆掌柜的王利发,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请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子 ,并简要分析。
①(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分析:对唐铁嘴之流,厌恶仍笑脸相迎,精于处世。
②(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磁片)
分析:对地痞特务,讨好,巧应付,怕得罪,圆滑世故。
③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分析:对难民,同情,但无能为力,只好表现出强硬的一面。
④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 也没带个底下人
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分析:对房东秦仲义,表示同意涨房租,吃了亏,受了气,还要乐呵呵、热呼呼地赔礼奉承,精明,干练,善于应酬。
小结: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2、下面对白中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地痞流氓二德子,正在向常四爷寻衅,但吃洋教的马五爷端坐茶馆一角,“并未立起”,只消说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就让二德子“威风”扫地,赶紧过来向马五爷请安。刻画了马五爷的不可一世、二德子的欺软怕硬个性,暗示了“洋人侵略势力越来越大”的晚清社会现实。
3、秦仲义是个怎样的人物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
4、如何理解庞太监出场时与秦仲义的语言交锋
讲维新的秦仲义见到保皇派庞太监说:“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表面好像在恭维,骨子里是在嘲讽。
太监听出了对方话里的刺儿,便说 :“那还用说吗 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把他的保皇气焰发作出来。
可见,秦仲义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
小结: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三、主旨归纳
描写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时代,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的气氛。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揭露了清末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揭示其必然败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