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
秦腔
第2课时
“秦腔”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文章以“秦腔”为核心,按照先介绍秦腔基本信息,再详细描写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最后感悟思考秦腔厚重的文化精神和情感内涵这一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① 介绍秦腔基本信息。“秦腔”是一种流行在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方戏曲,秦地以外的读者并不十分熟悉,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秦腔的生成地域、唱腔特点和情感冲击力,让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了解。
1.作者是如何以“秦腔”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
深入探究
② 描绘围绕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文章主体部分,作者首先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然后,笔触向秦腔演出后延伸,饶有兴味地介绍了秦腔所引发的生活中的悲喜剧。
③ 结尾部分,作者在介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后,写自己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将秦腔与秦川人的喜怒哀乐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升华了主旨,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① 在内容上,作者选取了戏班排演、修建戏台、演出前奏、演员表演时观众的表现、秦腔引出的悲喜剧、秦腔待客等事件或场面,或介绍,或描写,表现了秦川人对秦腔的痴迷。
2.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痴迷的?请结合课文,从内容和手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② 在手法上,作者主要运用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将观众的痴迷表现出来。如场面描写,写演出前奏,写出了现场的热闹、嘈杂与喧嚣,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细节描写,写舞台上的慧娘“慢慢地,慢慢地”蹲下去,“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慧娘“慢慢地,慢慢地”站起来,“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可谓细致入微。
作者对秦人痴迷于秦腔的描写,多为一般性的“面”的描写,但也不乏“点”的描写,如写“据说有一媒人将一女子引到台下”相亲的小故事,爷爷带孙子看秦腔引出的一出小悲剧等。
秦地:八百里秦川,辽阔厚重,广漠旷远。
秦人:民性敦厚、直率;勤劳质朴,能吃大苦;敢爱敢恨,能享大乐。
秦腔:大喊大叫,高亢激越,雄浑奔放,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3.从文中来看,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辽阔厚重、广漠旷远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人,给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了他们敦厚、直率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一方水土一方人形成一种文化。秦地的厚重辽阔,与秦人的直率豪放、秦腔的激越奔放形成一种高度的内在统一。这样的秦地,这样的秦人,才创造出高亢激越、雄浑奔放的秦腔。秦腔只能诞生在秦地,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秦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秦腔》是一篇内蕴深厚的文化散文,它的目的不仅仅是给我们介绍一个地方剧种。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地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特点,而且向读者展示了秦地的民情风俗,并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传神地展示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显了秦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秦地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4.《秦腔》除介绍一个地方剧种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思想内涵?作者身为秦地人,对作品有何影响?
① 独特的表现角度。从标题到开头对秦腔的介绍来看,文章似乎在写一种地方戏曲,而实质上,作者是选取“秦腔”这一独特角度,来表现秦地的风情民俗、秦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格精神。
5.本文是一篇独特、厚重、恢弘的文化礼赞,试从表现角度、文化底蕴、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② 厚重的文化底蕴。作者将秦腔放在阔大的地域视野、历史视野、文化视野中,赋予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作者多次强调秦川的广漠旷远,强调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强调秦腔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等,字里行间富有生活气息、哲理思考和民族文化底蕴。
③ 恢宏的写作风格。文章在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如作者所描述的秦腔一样高亢激越。文笔热烈豪放,有一种大江东去的气势,也表现了作者对故土人民的深厚情感。在结构上,以时空交错、经纬交织的方法,井然有序地驾驭纷繁复杂的事物。作者运用鲜活的语言直抒胸臆,汪洋恣肆。
6.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而面临失传……不少凝结先人聪明才智的老手艺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这十分可惜。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观点一: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方能显活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应该千百年来从内容到形式一成不变,因为再有耐心的观众,也不愿意一辈子只看一部与时代脱节的旧戏。因此,传统文化艺术只有“活”起来,紧跟时代步伐,吸收时代与生活的“源头活水”,创新形式,善用最新的手段,才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真正地“火”起来。这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观点二:传统艺术要在形式多元和传播活跃度方面进行突破。
传统艺术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实现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例如京剧,可以借助现代舞台光影技术丰富表演内容和形式。在传播方式上,有部分传统艺人选择了网络直播,这正是时下流行的宣传方式。从两三分钟的短视频,到一个多小时的长直播,内容无不经过精心设计,尤其是直播内容,突破了以往宣传视频的套路,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内容。恰如麦克卢汉那句名言“媒介即讯息”,内容必须符合传播工具的特性,才能发挥出优势效应。
观点三:青年要担负起传承传统艺术的责任。
青年一代要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让传统文化之火生生不息,不只是行走在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中,不只是浸染在琴棋书画的儒雅里,不只是沐浴在唐诗宋词元曲的书香里,也不只是委身于汉服唐装的余韵里……传统文化和艺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是万众瞩目的民俗,是地域文化当中独一无二的奇葩。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还是非物质层面的。要去学习与它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想方设法去传播它们,让它们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熠熠生辉!
①鼠麹( )草 ②麂( )子 ③赭( )色
④煨( )熟 ⑤岐( )山 ⑥麻酥( )酥
⑦帽翎( ) ⑧旋( )涡 ⑨攒( )拥
⑩偌( )大 揪( )心裂肠 孑( )然一身
毛骨悚( )然 采撷( )
qū jǐ zhě
wēi Qí sū
líng xuán cuán
ruò jiū jié
sǒng xié
( )青苔
( )舌苔
苔
( )熨衣服
( )熨帖
熨
tái
tāi
yùn
yù
易错字音
(kuàng)( )远
(guǎng)粗( )
③
(dí)洗( )
(tāo)丝( )
④
旷
犷
涤
绦
(huáng)装( )
(huáng)硫( )
(huáng)双( )
①
潢
磺
簧
(gěng)田( )
(jīng)( )米
(gěng)( )阻
②
埂
粳
梗
易混字形
1.消逝/消失
相同点:都是指已经失去,不存在了。
不同点:“消逝”,侧重于事物消失的过程;强调事物的存在已经成了过去时态或历史。“消失”侧重强调事物失去的结果,即“不存在”。
近义词语
2.阴凉/荫凉
相同点:都有因太阳晒不到而凉爽的意思。
不同点:“阴凉”可以做形容词,指日光照不到而使人感觉凉爽;也可以做名词,指日光照不到而凉爽的地方。“荫凉”只能做形容词。
3.俯拾皆是/比比皆是
相同点:都有很多之意。
不同点:“俯拾皆是”指弯腰就可以拾到,侧重很容易得到;“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很多,侧重极其常见。
1.拟人
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仿用:他喜欢它那由米色小花结成的、状如玛瑙的果实,害羞地隐伏在茂密的枝叶中间。
修辞运用
2.通感
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仿用:傍晚我从办公室来到人来人往的街上,我看见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觉得一天的疲劳都变成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中慢慢地隐去了。
1.整句
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
整散句式
2.散句
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3.整散结合
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半亩方塘,一湾溪水,均会引起小小说作者的注意。一些常人易于 的小事,在作者看来可能天生就是写作的素材。这样的材料并非 的,它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并且往往要 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这就是创作的“禅机”。
A. 忽视 俯拾皆是 储藏 B. 忽略 俯拾皆是 储存
C. 忽略 比比皆是 储存 D. 忽视 比比皆是 储藏
课堂巩固训练
答案:B
解析:“忽略”指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忽视”指不重视;不注意。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小事不容易引起常人的注意,所以选“忽略”。“俯拾皆是”侧重多而易得。“比比皆是”侧重极其常见。这里用来形容“材料”,所以选“俯拾皆是”。“储存”指(把物或钱)存放起来,暂时不用。“储藏”指保藏;蕴藏。这里强调的是将材料存放起来,所以选“储存”。
2.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色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突击队员出其不意把手榴弹和燃烧瓶扔进敌人的帐篷,一时间,烈焰滚滚,敌人鬼哭狼嗥。( )
②这位老人孑然一身,在女儿朝夕相处的陪伴中过着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 )
③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适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太亲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
④写散文,当简则简,当繁则繁:当简,可一字传情,绝不用两字;当繁,则大可不必回避冗词赘句,务求酣畅淋漓。( )
⑤西部大开发改变了“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
⑥两位董事长相谈甚欢,不到一个小时,双方就签订了一份君子协定,敲定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⑦别里科夫被脾气火爆的柯瓦连科揪着衣领从楼梯上推了下去,而这恰巧被华连卡看到了。别里科夫又怕又羞,过了一个月就溘然长逝了。( )
√
×
×
×
×
×
×
3.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②风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
③等到那角色猛一转身,一声高叫,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
④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⑤那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
⑥秦腔《伐董卓》在梁庄上演的时候,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⑦树上的花朵,被雨水这么一淋,好像卸了妆似的,伤心地哭了起来。
⑧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⑨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
A. ①/②④⑤⑦/③⑥⑧/⑨ B. ①②/④⑤⑥/③⑦⑧/⑨
C. ①/④⑤⑦⑧/②③⑥/⑨ D. ①/③④⑥/②⑦⑧/⑤⑨
答案:A
解析:① 是比喻;②④⑤⑦ 是拟人;③⑥⑧ 是夸张;⑨ 是对偶。
4.阅读下面的文字,将这一组散句改为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一滴热泪,也是一种喜悦,它是对获得成功的认可;一句坚信的话,让你获取充实人生的动力;一次尝试,是一场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
答案:[示例]一滴热泪,是一种获得成功认可的喜悦;一句坚信,是一份获取充实人生的动力;一次尝试,是一场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选择其中一个分句作为要改成的整句的标准句。本题可选择最后一个分句“一次尝试,是一场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作为标准句。其次,将其他几句改成与标准句同样结构的句子。如第一个分句,对应“一次尝试”的应该是“一滴热泪”,对应“是一场勇敢跨越障碍的见证”的应该是“是一种获得成功认可的喜悦”。最后,看看是否需要把这几个句子重新排序。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趣说散文》中这样写道:“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为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依据上述比喻,在横线上用平实的语言写出散文、小说、诗歌的主要特征。
散文
小说
诗歌
答案:散文是日常生活、情感的自然流露;小说讲究情节构思的紧张、刺激;诗歌重在运用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凸显形象和情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注意分析比喻的修辞,表达时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意思即可。
6.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 字。
6 月23 日上午9 时43 分许,我国第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导航工程具备向全球开通导航服务的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据媒体报道,这颗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是国产化方面的集大成之作。更为不易的是,从2000 年10 月31 日发射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算起,我国共组织44 次北斗发射任务,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 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 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达100%。
答案:我国成功发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收官之星”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要把握新闻六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过程如何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再结合具体的语境,筛选出关键语句,进行信息整合, 确定答题的重点新闻的标题一般是人物+ 事件。这则新闻由两段构成,第一段是导语部分,关键信息“我国第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这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
第二段是主体部分,是对导语的进一步阐释,关键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 对信息进行整合, 可概括为“我国第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再结合拟写新闻标题的要求, 要筛选出“何人”就是“我国”,“怎么样”就是“成功发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收官之星’”。
6.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 字。
6 月23 日上午9 时43 分许,我国第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导航工程具备向全球开通导航服务的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据媒体报道,这颗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是国产化方面的集大成之作。更为不易的是,从2000 年10 月31 日发射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算起,我国共组织44 次北斗发射任务,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 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 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达100%。
7.对下面这段文字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岑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若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A. 孤寂的生活可以促进作家的创作。
B. 作家组织对于作家的创作毫无用处。
C. 平庸的作品出自那些在稠人广众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之手。
D. 成功的作家往往是超然物外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所给文段第一句是总述,意思是孤寂可以使写作成功。接着具体分析,先说作家的组织能够排遣他们的孤独却不能促进作家的创作,然后说没有孤寂之苦的作家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最后指出作家想要不同凡响,就必须面对孤寂。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就是孤寂的生活可促进作家的创作。故选A项。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 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问题:画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面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答案:[示例]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联系紧密。结尾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解析:结合语段内容,从语法、语意顺畅、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爱语文
下
节
课
见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