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四第一单元第4课
扬州慢
第一课时
素养目标
1. 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 掌握词中对比、衬托等写作方法。
3. 体味词中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及“清冷”的意境。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屡试不中,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擅长写词,词风清空峭拔,清丽典雅,立意幽远。词多为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但也有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异变之感慨,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即其自度曲之一。
主要作品:诗《昔游诗十五首》《姑苏怀古》,词《扬州慢(淮左名都)》《永遇乐(云隔迷楼)》等。
作者介绍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篇幅都比较长。
题目解说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下,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 “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时隔十五年之后,词人经过扬州时仍然是满目疮痍、 “荠麦青青”。词人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写作背景
略读小序提要素
情为悲情:予怀怆然
旨为悲旨:黍离之悲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黍离之悲,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课文解析
初读词作品韵味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
理解词意,自由诵读。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子填写的词,篇幅一般都稍长,在音乐上的变化繁多,曲调悠扬,更适宜表达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情感。朗读时语速要慢,语气要低沉舒缓。
缘景明情 细品悲情
你能发现词人是如何写悲的吗?
哪一处的悲最能触动你?
要求:请前后四人一小组,积极探讨,展示分享。
缘景明情 细品悲情
你能发现词人是如何写悲的吗?哪一处的悲最能触动你?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对比显悲,着一“尽”字,荒凉全出。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以物写悲,更见悲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悲,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情虽含蓄,却更触痛人心啊!
缘景明情 细品悲情
你能发现词人是如何写悲的吗?哪一处的悲最能触动你?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虚实显悲。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在在于不在,变与不变,感慨今昔,虚实显悲。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虚实显悲,在无理一问中,更见问者的一片真情,意蕴至深、悲痛已极。
内容小结
扬州慢
上片
虚景
实景
下片
虚景
实景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青楼梦好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萧条
想象昔日热闹
目睹今日凄凉
对战争的憎恶
昔盛今衰的感慨
这首词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主题归纳
爱语文
下
节
课
见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