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四第一单元第4课
扬州慢
第二课时
1.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表达作用。
这三句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清角吹寒”四字, “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言天寒,却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
天气联系在一起,把“寒”产生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所闻是清角悲吟,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三者交织在一起, “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同时在景物描写上赋予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之悲”。
深入探究
内容上:由上片尾句的“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结构上:连缀全词,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2.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主要是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扬州昔盛今衰的境况。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衬今日“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反衬今日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日“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以“波心荡”的动,映衬“冷月无声”的静等。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词中通过对战后的扬州萧条破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以及对昔日扬州繁华景象的怀念,更抒发了词人对国计民生的忧虑之情。
3.本词在写景抒情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词中多处化用了杜牧的诗句,用杜诗中的意象及其中所蕴含的赞赏之意,来与今日在扬州的见闻、感受形成对比、衬托关系,很好地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如化用“春风十里扬州路”,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兴盛与如今的“尽荠麦青青”相对照,抒发感时伤乱、今不如昔的感慨;化用“豆蔻梢头二月初”和“赢得青楼薄幸名”两句,是为了说明面对如今疮痍满目的扬州,纵是杜牧风流俊赏,才情过人也难有风流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此刻难言的忧伤;化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进一步抒写景物依旧、风光不再的哀痛。化用这些诗句,借用它的意境,起到了以昔衬今、今昔对照的作用,词人的故国之思、今日之痛,也由此曲折地表达出来。
4. 《扬州慢》这首词多处化用晚唐诗人杜牧描写扬州的诗句,借以表达今昔之感、黍离之悲。请结合词作内容加以分析。
参差 (cēncī) 沙堤 (dī) 天堑 (qiàn) 珠玑(jī) 罗绮(qǐ) 豪奢(shē) 翠幕(m ù) 清嘉(jiā) 箫 (xiāo)鼓 羌(qiānɡ)管 菱(línɡ)歌 钓叟(sǒu) 重(chónɡ)湖叠(yǎn) 千骑(qí) 骤(zhòu)雨 凝噎(yē) 暮霭(ǎi) 初霁(jì) 怆(chuànɡ)然 豆蔻(kòu) 荠(jì) 麦 戍(shù) 角 窥(kuī)江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字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形容词,优越)
白头搔更短,浑欲胜簪 (动词,禁得起)
日出江花红胜火 (动词,超过)
千骑拥高牙 (动词,簇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动词,拥有)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动词,拿着)
雪拥蓝关马不前 (动词,同“壅”,堵塞)
胜
拥
一词多义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名词,视野)
先达德隆望尊 (名词,名望,声望)
壬戌之秋,七月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异日图将好景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
上使外将兵 (动词,率领)
项燕为楚将(名词,将领,带兵的人)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望
将
解鞍少驻初程 (副词,短暂)
儒生之徒亦自相少(动词,轻视,看不起)
陈涉少时 (名词,少年)
因自度此曲 (动词,谱写,作曲)
度,然后知长短 (动词,量,丈量)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动词,推测,估计)
少
度
钱塘自古繁华 (应为“自古钱塘繁华”)
参差十万人家 (应为“十万人家参差”)
归去凤池夸 (应为“归去夸凤池”)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三吴 指吴兴(今浙江湖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三秋 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高牙 牙旗,将军之旗。词中借指孙何。
凤池 即凤凰池,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祝其升迁。
文化知识
黍离 《诗经·王风》中的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后用“黍离之悲”指对故国残破的悲思。
淮左 今淮河以东地区,南宋时设置淮南东路。
扬州 古称广陵、江都、维扬。
豆蒄 比喻少女的青春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下列加色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绮 (qí) 钓叟 (sǒu) 参差(cēn)
B. 黍离(sù) 豆蔻 (kòu) 羌管(qiāng)
C. 天堑 (qiàn) 千骑 (qì) 豪奢 (shē)
D. 珠玑 (jī) 沙堤 (dī) 淳熙(chún)
答案:D
解析:A 项, “绮”应读 qǐ;B 项, “黍”应读 shǔ;C 项, “骑”
应读 jì。
课堂巩固训练
2. 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
一项是 ( )
A.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B. 自胡马窥江去后
C.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答案: B
解析: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A. 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B.胡马,借代。句中代指金兵。C.夸张。D. “护田” “排闼” “送青”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拟人化,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3. 下面六句均摘自宋词,按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答案:A
解析: ①③⑥ 为婉约派词句,②④⑤ 为豪放派词句。
4.下列对《望海潮》有关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运用铺张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面貌,钱塘江的壮阔景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读此能使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了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比豪华,斗阔气,穷奢极侈的生活。
D. 柳永这首词也是柳永婉约派的代表作,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相去不远。
答案:D
解析:柳永这首词,应该划归豪放派作品。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词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B. 慢词是篇幅较长、配乐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扬州慢》都属于慢词。
C.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者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D.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多反映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
答案: C
解析: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的“ , , ”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城市的富庶,揭示出所咏主题。
(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 , ”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
(3)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 , 。”
(4)姜夔《扬州慢》中“ , ”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扬州慢》中说“ , , ”,写 出 了扬州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6)《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痛恨厌恶的词句是: , , 。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菱歌泛夜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羌管弄晴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爱语文
下
节
课
见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