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09: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蜀相
第二课时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
开头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之情。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森森”是树木茂盛繁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营造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深入探究
不好。“尽”“皆”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繁盛热闹的景象,传达的是兴奋之情,而诗歌开篇就已经笼罩在“柏森森”的庄严、肃穆、寂静的氛围之下,使用“尽”“皆”使悲凉的感情荡然无存。
颔联描绘的是一幅带着浓浓寂寞和悲凉情感的春色图。正所谓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尽管眼前的武侯祠春色无限,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贤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再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心中涌起无限感伤与凄凉之情。“自” “空”二字寄寓深沉感慨。
2.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改为“尽”“皆”好不好?为什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孙、刘、曹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天下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辅佐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是为了鉴今。诗人写作此诗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3.结合诗句,分析借古抒怀这一艺术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诗中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首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成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里的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都无可奈何地落空了。杜甫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这痛苦是他心头永远的伤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寄托了诗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诗人用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4.诗中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诗人自己呢?
噫吁嚱 (yīxūxī) 鱼凫(fú) 秦塞 (sài) 猿猱 (náo) 扪参 (m énshēn)
石栈 (zhàn ) 抚膺 (yīnɡ) 巉 (chán)岩 飞湍 (tuān) 喧豗 (huī)
砯 (pīng)崖 峥嵘 (zhēnɡrónɡ) 崔嵬 (cuīw éi) 吮 (shǔn)血 咨嗟 (zījiē)
萦 (yíng)岩峦 万壑 (hè)雷 豺 (chái)狼 祠 (cí)堂 柏 (bǎi)森森
黄鹂 (lí) 空好 (hǎo)音 泪满襟 (jīn)
基础知识梳理
重要字音
所守或匪亲 (“匪”同“非”,不是)
通假释义
危乎高哉 (形容词,高)
危如累卵 (形容词,危险)
邦有道,危言危行 (形容词,正直,端正)
尔来四万八千岁 (指示代词,那,指开国之初)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第二人称代词,你)
西当太白有鸟道 (介词,正对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占着,把守)



一词多义
可以横绝峨眉巅 (动词,越过)
枯松倒挂倚绝壁 (形容词,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丞相祠堂何处寻(动词,寻找)
寻逐春风捉柳花 (副词,经常,时常)
未果,寻病终 (副词,不久)

三顾频烦天下计 (动词,拜访)
赢得仓皇北顾(动词,回头看)
大行不顾细谨 (动词,考虑)
顾计不知所出耳 (副词,只是,不过)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词,反而,却)


(1)名词的活用
问君西4游何时还 (名词作状语,向西)
侧身西望长咨嗟 (名词作状语,向西)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2)动词的活用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猿猱欲度愁攀援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词类活用
(1)状语后置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应为“蜀道之难,于上青天难”)
(2)宾语前置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宾语前置句,应为“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3)省略句
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号”后省略介词“于”)
又闻子规啼(于)夜月 (“啼”后省略介词“于”)
文言句式
参、井 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诗中是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子规 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锦城 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丞相 官名,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丞相之名起源于战国时期,为百官之长,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秦以后各朝,时废时设,后为明太祖所废。
文化知识
1.下列语句中加色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
B. 危乎高哉 危:危险
C.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把守
D. 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渡过
答案:B
解析:B. 危,高。
课堂巩固训练
2. 下列句子中加色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使人听此凋朱颜
B. 猿猱欲度愁攀援
C. 砯崖转石万壑雷
D. 舞幽壑之潜蛟
答案: B
解析: B 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 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3.对《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答案:D
解析: D 项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一贯诗风。
4.下列对《蜀相》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 颈联写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 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答案:D
解析: “奔放飘逸”不恰当,应为“沉郁顿挫”。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表现了这种情况。
(2)李白《蜀道难》中,
“   , 。
, ”几句描写了悲鸟、子规的哀鸣,渲染了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        ,       ”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4)《蜀道难》中形容蜀道之高,上可触摸星辰,令人哀叹的句子是“        ,       ”。
(5)杜甫《蜀相》中“         ? ”两句,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6)杜甫《蜀相》中“         ,   ”两句,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7)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
(8)杜甫《蜀相》中“       ,        ”两句,在叙事中抒情,表达对诸葛亮因病逝五丈原而兴复大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