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蜀相
第一课时
1.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品的深层意蕴。
2. 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素养目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经历坎坷,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便流亡颠沛,之后定居成都。晚年漂泊鄂、湘一带,最后因贫病而死。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被称为“诗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著有《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蜀相,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封为武乡侯。题目不仅引出写作对象,更能突出诸葛亮在诗人心中独一无二的位置。诗人借祠写人,旨在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表达自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题目解说
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拜谒诸葛亮祠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他陷于苦闷之中。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窃比稷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 《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
写作背景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知识卡片
律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课文分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
比较理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 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写祠庙荒凉。
—— 仇兆鳌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频烦——多次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对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内容小结
蜀相
瞻蜀相祠(前四句)
怀武乡侯(后四句)
专程寻访祠堂
眼前冷落荒凉
概述盖世勋业
慨叹壮志未酬
写景
抒情
这首诗借游览武侯祠,称颂诸葛亮辅佐两朝的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诗人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主题归纳
下
节
课
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