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文言实词复习
话说实词
不论是理解文言文内容,还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判断上,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实 词
指含有实际意义的词,这些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主宾 谓 定 定 定 主宾
文言文:一词多义
什么是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一
词
多
义
分
类
本义
比喻义
由本义引申出来的词义。它和本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引申义
假借义
词的本来意义(即这个词最初的那个意义)。
该词在比喻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
一个词借用了另外一个同音字的意义。
一词多义示例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爱
本义
例:独爱菊/秦爱纷奢
引申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舍不得;吝惜。
④怜悯、怜恤、同情。
③爱护
例:吴广素爱人
①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宠爱。
动词,喜爱、爱好。
例: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例:虽爱钱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假借义
“薆”的假借字,遮掩。
⑤名词,恩惠,仁爱
例:古之遗爱也
例: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
一词多义示例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多查字典、多积累。另外,要掌握一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例:爪牙:本意指动物的尖爪和利齿。如“蚓无爪牙之利”。在古代,爪牙指左右、羽翼、助手,属于褒义词,如“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 《汉书·陈汤传》”;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词。
【帮凶】 :①帮助行凶或作恶。②帮助行凶或作恶的人。
【鹰犬】 :①猎人用以帮助打猎的鹰和狗。②多比喻为主子效力的帮凶
【走狗】 :①猎犬。 ②谓纵狗行猎。 ③比喻受人豢养的帮凶。 ④自称谦词。
【走卒】 :①供驱使奔走的差役:走卒健仆|走卒小贩|拔于走卒,命为战将。 ②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凶作恶的人
古今异义
关注合成词
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一、字形分析法
二、语境分析法
三、联想推断法
四、句式结构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 “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一、字形分析法
1、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tiao)
2、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丰收时买进粮食,歉收时卖出粮食。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希望能够回去拜见一次。”
字形分析法
补充: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纟”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自”与鼻有关
1.生而眇者不识日, 问之有目者。
2.可以独飨白粲
3.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4.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5.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6.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7.抚军亦厚赉(jī)成名。
8.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盲
飨, 食用;粲,米一类
烤肉
拘留
伤害,杀害
打
赏
玉石
绳子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有关
禾--
皿--
宀--
贝--
纟--
求--
歹--
月--
目---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有关
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有关
禾--
皿--
宀--
贝--
纟--
求--
歹--
月--
目---
兵器
动物
人的行为
五谷
金钱
死亡
器具
丝麻
肉
房舍
毛皮
眼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二、语境分析法(上下文)
这种方法是无论采用什么推断方法都必须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因为要求解释的实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上下文中的实词。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你能推断出“弄璋”和“弄瓦”的意思吗?
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
古人把瓦给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纺锤。
语境
【2022全国乙卷】
(2)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语境推断法
联想迁移法
鳏夫寡妇
论罪当诛
供/秩:
提供资助(财物)
语境:有养;有室的方法
【2022全国乙卷】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现在我请求对没人供养的年老病弱之人,年老丧失配偶没有家室的鳏夫寡妇,评定之后供给他们财物。
三、联想推断法
联想教材
联想成语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岁凶,汝(地点)旁诸县多盗
联想: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 )《寡人之于国也》
——年成不好,汝旁边众县盗贼很多。
1.赵奢之伦制其兵
释义: 成语:
2.夫晋,何厌之有
释义: 成语:
3.使弈秋诲二人弈
释义: 成语: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释义: 成语:
5.因遗策
释义: 成语:
解释下列标红的字,并找出一个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
1.赵奢之伦制其兵
释义:类 成语:不伦不类,有教无类
2.夫晋,何厌之有
释义:同“餍”,满足 成语:贪得无厌
3.使弈秋诲二人弈
释义:指教,教诲 成语:诲人不倦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释义:差错 成语:屡试不爽
5.因遗策
释义:沿袭 成语:因循守旧
解释下列标红的字,并找出一个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四、句式结构推断法
示例: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意义相近,从而推断为小步,半步)
2、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破”与“下”对应,意义相近,攻下)
(更加,越来越)
1.追亡逐北
(败逃者,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4.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2.含义相反相对
夙兴夜寐——夜:晚
避重就轻——避: 避开
欲盖弥彰——盖:掩盖
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就:不躲避 ——接近、趋向
彰:不掩盖 ——彰显
1.含义相同或相似
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
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
3、比较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一、字形分析法:找表意的形旁,结合语境推测
二、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依文定义。先直译后意译
三、联想推断法:联系课本,联系成语
四、句式结构推断法:
课堂训练
D
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1.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母病笃 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
A、《陈情表》祖母刘日病笃/B、《兰亭集序》向之所欣
C、结合语境法/D、《鸿门宴》度我至军中,推测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1新高考I卷】
【2021新高考I卷】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乐意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结构推断
语境推断法、字形推断法
文言实词常用推断法
本次课程介绍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