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化学考点练习: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考点集训】2014届高考化学考点练习: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3-10 07: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至两个正确答案)
1、(2013·北京理综)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答案:D
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错误;B、锂离子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故错误;D、燃料燃烧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能,故正确。
2、由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总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
答案:D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可知,正逆两个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数值是相等的,只是一个过程吸热,另一个过程放热;A的能量低,而B+C的能量高,所以反应A→B+C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
放热,ΔH为“-”
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
答案:C
解析:焓变单位中的kJ·mol-1,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一定指参加反应的物质, A错;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放热,所以D错。
4、已知在25℃,101 kPa下,1 g C6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 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l)+O2(g)===8CO2(g)+9H2O(g) ΔH=-48.4kJ·mol-1
B.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7.6 kJ·mol-1
C.C8H18(l)+O2(g)===8CO2(g)+9H2O(l) ΔH=+5 517.6 kJ·mol-1[]
D.C8H18(l)+O2(g)===8CO2(g)+9H2O(l) ΔH=-48.4 kJ·mol-1
答案:B
解析:辛烷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ΔH<0,故C项错误;在25℃,101 kPa下,1 mol C8H18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114 g=5 517.6 kJ,故B项正确;A项中水的状态标错,且ΔH数值错误,D项中ΔH数值错误。
5、燃烧热与反应热的关系是(  )
A.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类型
B.当一个反应是燃烧反应时,该燃烧反应的反应热就是燃烧热
C.燃烧热不属于反应热,反应热是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而燃烧反应的温度要高
D.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全部是正值
解析: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燃烧热特指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
答案: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吸热反应在加热后才能发生
B.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C.依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合性,也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D.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的途径有关,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基本相同
答案:C
解析:反应吸热、放热与是否需要加热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反应热表示反应中的热效应,不仅指放热,也包括吸收的热量,B错误,据盖斯定律可判断D错误。
7、Fe2O3(s)+C(s)===CO2(g)+2Fe(s) ΔH=+234.1 kJ/mol
C(s)+O2(g)===CO2(g) ΔH=-393.5 kJ/mol
则2Fe(s)+O2(g)===Fe2O3(s)的ΔH是(  )
A.-824.4 kJ/mol B.-627.6 kJ/mol C.-744.7 kJ/mol D.-169.4 kJ/mol
答案:A
解析:把题给的两个方程式变换为:
2Fe(s)+CO2(g)===Fe2O3(s)+C(s)ΔH=-234.14 kJ·mol-1
C(s)+O2(g)===CO2(g) ΔH=-590.45 kJ·mol-1,相加即得结果。
8、(2012·全国大)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由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可以看出,A+B →C(△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C,由① A+B→X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 <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
9、(2013·新课标卷Ⅱ)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 O2(g)=SO2(g)+H2O(g) △H1
2H2S(g)+SO2(g)=S2(g)+2H2O(g) △H2
H2S(g)+O2(g)=S(g)+H2O(g) △H3
2S(g) =S2(g) △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H1+△H2-3△H3) B.△H4=(3△H3-△H1-△H2)
C.△H4=(△H1+△H2+3△H3) D.△H4= (△H1-△H2-3△H3)
答案:A
解析:根据S守恒原理,要得到方程式4,可以用(方程式1+方程式2—3×方程式2)×;所以,选择A。
10、(2013·上海)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
答案:B
解析:根据醋酸逐渐凝固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C错误,B正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标出物质的状态 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 在500 mL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50 mL 0.50 mol·L-1盐酸的200 mL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插入一根玻璃搅拌棒(末端呈半圆环的玻璃棒)和一只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迅速往盐酸中加入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盖好,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定中和热。
(1)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烧杯如果不盖泡沫塑料板,所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2)分别为①2.3℃,②2.4℃,③2.9℃,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
(3)偏小
(4)不相等 相等 因为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能生成0.027 5 mol H2O,而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只能生成0.025 mol H2O,因此放出的热量不同。但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
(5)2.35
解析:(3)不盖泡沫塑料板会损失部分热量,造成所测结果偏小。
(4)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而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
(5)中所测温度2.9℃与其他温度相差太大,应舍去,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应是①与②的平均值。
12、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利用:
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
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s)+O2(g)===CO2(g) ΔH=E1①
b.C(s)+H2O(g)===CO(g)+H2(g) ΔH=E2②
H2(g)+O2(g)===H2O(g) ΔH=E3③
CO(g)+O2(g)===CO2(g) ΔH=E4④
回答:
(1)与途径a相比途径b有较多的优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哪个反应ΔH>0________。
(3)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A.a比b多 B.a比b少[]
C.a与b在理论上相同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煤的利用率高;变成气体以后,运输方便;使燃烧充分 
(2)反应② (3)C (4)E1=E2+E3+E4[][]
解析: (1)C(s)+H2O(g)===CO(g)+H2(g)是煤气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生成CO和H2燃烧充分,能量利用率高,且运输方便。
(2)C(s)+H2O(g)===CO(g)+H2(g)需吸收热量,ΔH>0。
(3)根据盖斯定律,②③④三方程式的加和可得①,理论上a、b两条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是相同的。
(4)根据能量守恒及(3)的分析,不难得出E1=E2+E3+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