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统一测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统一测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6 10:12:32

文档简介

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统-一测试·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图中“帝都”周围有“甸服”“侯服”“绥服”等,根据注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朝的
“内外服制度”。
2.D东周分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起主要
作用。
3.B材料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谈到西汉初年的政治时讲的一段话。
也是西汉初年政治上实行黄老“无为思想”的反映。
4.B闽王王审知在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他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促进了福建的开
发,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5.C材料中“认识自身自然的力量,从而达到自然力所能让他们达到的高度”是理学
家朱烹“格物致知”的反映。
6.C材料是说宋元时期女真族战斗力非常强悍,原因是他们实行了“猛安谋克制”。
7.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黄
色代表中间(央),应铺设在中间(央)。
8.B表中的数据反映了白银不断贬值。因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贸易顺差(出超),白银
大量进入中国,导致白银贬值。
9.D1879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祖国统一。A选项“准军”是李鸿章统领,错误;B
“江南制造总局”也是李鸿章创办的,错误;C选项,左宗棠创办的是福建水师,也
不对。
10.D梁启超先认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即社会是在退步,由于19世纪
末进化论的传入,他才改变观点,“以为文明世界…日进而日盛”。
11.A图片拍摄于20世纪初,还有说明文字“挟武汉即可制中国”。反映了日本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12.A材料节选自金一南的《浴血荣光》。正是因为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
分田地,进行根据地建设,我们党在经济上才能够真正独立。而经济独立是政治独
立的前提。
【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13.C材料摘自美国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的《长征秘史》。能够与“以色列人
从埃及出走、汉尼拔挥师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向莫斯科进军”相提并论的只有长
征的胜利。
14.A发布“此令”的政府是国民政府。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把重庆作为全面抗战时期的陪都。
15.B材料选自1950年的人民日报社论。依据此认识,我国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上采取
“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16.C从材料中“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做出了评价”“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信息可以看出来。
17.(1)“能自安”:指北宋在地方采取的措施,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
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任意2点给4分)
“有大不可安”:指北宋把地方的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导致地方“积贫”“积弱”;影
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在边疆战事中处于不利地位。(任意2
点给4分)
(2)特点: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村民选举积极性高。(任意1点给2分)
意义: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适应社会主义建
设的要求。(任意2点给4分)
18.(1)措施:元朝在边疆地区采取了比较稳定的统治措施;设立行省:征收赋役;采取和
内地相同的管理办法。(任意3点给6分)
(2)原因:中国疆域广阔,治理雅难度大: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深:古代大一统的历史传
统和儒家伦理的悠久传承: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推动
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民国时期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任意3点给6分)
19.(1)新变化:高产农作物的传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营地
主出现;地域性商帮兴起;商业市镇繁荣;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劳动。(任意3点给
6分)
(2)特征: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部分粮食逐步进入净进口状态。(2点4分)
意义:有利于解决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加强了我国与
世界的贸易联系。(任意2点给4分)
【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机密★启用前
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一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统一测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尚书·禹贡》上的“五服图”。此图反映了

图1
(注:甸服:距都邑500里,由君王直接治理并收取赋税。侯服:距都邑1000里,君王
不直接治理。绥服:侯服之外距都邑1500里,绥服之地只要承认服从君王即可)
A.商朝内外服制
B.大禹划分九州
C.黄帝治理万国
D.西周分封宗法
2.虽然东周时期的政治不稳定,但其文化却获得了巨大发展。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
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了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出现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地主阶级政治上的“夺权”斗争
C.士阶层的出现,教育的下移发展
D.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
【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第1页(共6页)】
3.有人说:“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
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
际的责任。”最典型的时期是
A.秦
B.西汉初期
C.汉武帝之后
D.唐朝后期
4.史书记载:“(909年被封为闽王的王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
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这有利于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丝绸之路的繁盛
5.莱布尼茨的学生沃尔夫说:“中国人…总是注意理性的完善的一面,这样他们就可
以认识自身自然的力量,从而达到自然力所能让他们达到的高度。”以下属于“理性”
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
B.董仲舒“天人感应”
C.朱熹“格物致知”
D.王阳明“发明本心”
6.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是因为女真族实行了
A,南北面官制
B.行省制度
C.猛安谋克制
D.八旗制度
7.图2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社稷坛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祭祀土
地神(社)和谷物神(稷)的地方。坛前铺设青、赤、白、黑、黄五色之土,代表东、南、西、
北、中五方土地。根据代表的方位,黄色土铺在
图2
A.北边
B.西边
C.南边
D.中间
8.表1是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国金银比价变化表,据此可推知
时间
金银比价
洪武八年
1:4
永乐五年
1:5
永乐十一年
1:7
万历年间
1:8
崇祯年间
1:10
康熙年间
1:13
乾隆年间
1:15
表1
A.符合银贵金贱的发展大趋势
B.中外贸易中国处于贸易顺差
C.黄金由于大量使用价格上涨
D.一条鞭法带来白银大量增加
【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