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中国
朝鲜
日本
越南(东南亚)
阿拉伯
帝国
奥斯曼
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西亚
南亚
东亚
伊斯兰文明
儒家
文明圈
印度教文明
(一)兴起(与唐朝几乎同时)
1.发源于阿拉伯半岛;
2.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麦加)
3.622(7世纪初),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统一半岛;
4.7世纪中期,向外扩张;
5.8世纪中期,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二)政治稳定: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哈里发不仅是独揽政教大权的世俗专制君主,同时也是神……中央机关设各部局,分掌各种行政事务……财政收入是帝国的经济命脉,各省的财政总监由哈里发直接任命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经典:《古兰经》
主神:真主安拉
政教合一
一、西亚伊斯兰文明的缔造者:阿拉伯帝国
(三)经济繁荣
1.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2.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3.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结合地图思考:①阿拉伯人贸易的范围(东西南)?
②贸易路线有什么特点?
③阿拉伯帝国有什么地理优势?
④阿拉伯帝国都城在哪?
⑤同一时期的世界性大城市有哪些?
⑥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1.在沟通世界贸易中起了桥梁作用;
2.贸易范围非常广泛,推动了商品交流和贸易往来;
3.商品种类丰富,贸易已经深入人们日常生活。
一、西亚伊斯兰文明的缔造者:阿拉伯帝国
(四)文化繁荣
1.原因: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创造条件;
②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③广泛翻译……融合东西方文化;
④自身浓厚的文化沉淀。
2.特点:多元、开放、包容;
3.表现:文学、艺术、科学、思想
4.影响:
(1)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结合教材思考:
①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②请用几个词汇形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特点?
③如何理解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一千零一夜
一、西亚伊斯兰文明的缔造者:阿拉伯帝国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小试牛刀
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可见,阿拉伯帝国
A. 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 B.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 积极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D. 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在全国开辟的驿道四通八达,设驿站900多处,古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据此可知,古代世界的大国重视
①道路交通建设 ②加强帝国内部联系
③对地方的控制 ④强化封建政府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
A
阿拉伯帝国 (632-1258)
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
帖木尔帝国
(1370年-1507年)
阿拉伯帝国:632-1258
塞尔柱帝国1037-1194
帖木尔帝国1370-1507
奥斯曼帝国1299-1922
…………
奥斯曼帝国
1299-1922
二、西亚伊斯兰文明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
(一)兴起
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
2.14世纪中期,跨过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4.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265年
1355年
1444年
1453
允许劫掠体现哪类民族的遗风?
带领攻城的领袖姓名?称号?
苏丹拥有怎样的权力?
体现了奥斯曼土耳其怎么的政治特征?
(二)统治
【政治】
1.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奥斯曼帝国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众多文明的洗礼和文明间的交往,因而它呈现出在不失自身文明特点的同时能够吸纳外来文明的开放态度和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奥斯曼帝国文化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印记……
二、西亚伊斯兰文明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
(二)统治
【经济】
1.15-16世纪,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帝国军队不但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客观上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二、西亚伊斯兰文明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手工业者由国家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与分配由国家控制;商业同样也受国家的监督,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由法令规定,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
A. 工商业由国家垄断 B. 苏丹是帝国最高主宰
C.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A
下列帝国哪些是地跨三洲的?有怎样的传承关系?
×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行省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罗马法、基督教
政教合一、经济繁荣、文化融合
三、东亚儒家文明圈:日本朝鲜越南
(一)日本
1.秦汉交流:中国移民把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3.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影响:
①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②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大化改新)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日本建立了什么制度?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三、东亚儒家文明圈:日本朝鲜越南
(一)日本
1.秦汉交流
2.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3.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4.幕府政治时期
(1)背景
①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②庄园经济发展;
③武士集团。
(2)建立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
(3)演变:17世纪,德川幕府,锁国
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农民为摆脱国家沉重的赋税或逃亡,或投靠地方豪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所有制,同时发展起来,庄园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单位,庄园领主势力不断扩张,为对付人民反抗和其他庄园领主的侵犯,大庄园主开始组建私家武装,专业武士出现,最终形成武士集团,1192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掌握日本政权,日本从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中央集权
↓
瓦解
三、东亚儒家文明圈:日本朝鲜越南
(一)日本
1.秦汉交流
2.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3.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4.幕府政治时期
(1)背景
(2)建立
(3)演变
(4)特征:
①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②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
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
思考:结合图片及教材思考,幕府政治有什么特征
- 三国时代(前57-668年)
- 统一新罗(668-901年)
- 后三国时代(892-936年)
- 高丽王朝(918-1392年)
- 李氏朝鲜(1392-1910年)
- 日本殖民时代(1910-1945年)
- 南北分治时代(1945年至今)
三、东亚儒家文明圈:日本朝鲜越南
(二)朝鲜
1.7世纪末,新罗统一,模仿中国中央集权制
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高丽王朝,模仿唐朝
3.14世纪末,李成桂,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4.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明朝邓子龙,朝鲜李舜臣。
朝鲜模仿中国表现:
①中央集权制度;
②三省六部、十道、土地国有、科举制;
③儒学和辞章之学。
1.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
A. 大化改新 B. 农奴改革 C. 明治维新 D. 倒幕运动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表述符合该时期日本史实的是
A. 武士集团对天皇绝对效忠 B. 以庄园制度为经济基础
C. 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 D. 冶铁技术开始传入日本
小试牛刀
3.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A. 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 B. 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
C. 规范的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 D.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A
B
A